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材料浏览

一年级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跟论语文教材中乡村题材插图的文化意义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为例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一年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8

论语文教材中乡村题材插图的文化意义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为例,该文是关于一年级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乡村题材插图和文化意义和语文教材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一年级论文参考文献:

一年级论文参考文献 语文天地杂志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语文天地杂志社中学语文杂志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b.2017.06.048

摘 要在中国乡村文化日益衰败,乡村文化价值被漠视的今天,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却选用了大量乡村题材的插图,这些插图再次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乡村文化的价值.“崇尚自然美、崇尚生态和谐美、崇尚劳动美”这样积极的乡村文化应滋润着每一个少年儿童的心灵.作为教师更要树立正确的乡村文化观和乡村教育观.

关键词语文教材乡村插图

On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Ru原ral Subject i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Taking Peo原ple´s Education Press on the First Grade Chinese Text原book as an Example // Tang Caiyun

Abstract Nowadays people attach less and less importance torural culture. Because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the value ofrural culture is ignored, this paper takes the pictures of the firstunit of the first grade of Chinese book as an example which waspublished by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and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of rural culture behind the pictures. It has three main significanceor students: first, learn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nature;second, learn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harmony; third,learn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labor. Based on these threepoint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rural cultureon the growth of rural children. For teachers, they should establishcorrect view of rural culture and develop a positive concept ofeducation on rural culture.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countryside;illustration

“语文教育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75.而语文教材是这样的文化养育、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国内对语文课程及教材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文课程及教材的文化理论建构和语文教材中的文化要素及价值取向研究”[1]79.对语文教材中乡村文化研究又主要集中在教材中呈现的文化价值倾向研究.研究目的主要给教材编写者提供编写建议.但是,在乡村文化被误解的今天,语文教材中乡村题材插图有着怎样的文化意义?教师该怎样认识语文教材中乡村文化价值? 这些对一线教师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乡村文化现状(背景)

随着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到来,在消费主义和科学主义视域中的广大乡村,又一次逐渐沦为落后和贫穷的代名词.刘铁芳说:“在以城市化、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追求进程中,城市成为现代化的先导和主导,农村被动地跟随其后,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遗留下来的城乡分割、对立矛盾的二元体制更加加重了城乡二元割离,城乡普遍地被人们解读为富/ 贫、先进/ 落后、文明/ 野蛮、现代/ 传统二元价值对立漠视,传统乡村文明已然被排斥于‘现代文明’的视野之外.”[2]乡村文明的边缘化导致乡村文化正逐渐从许多人的眼中淡去,看似乡村社会的积极文化价值作用正在被消解,直至被否定,究其原由是“: 乡村社会在改革开放、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乡村社会内涵在以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化框架中被隐匿.以城市取向为中心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原来的乡村文化秩序土崩瓦解.民歌、民间故事、民间曲艺逐渐从乡村消失,乃至绝迹……作为文化———生命内涵的乡村已经终结”[3]99.“乡村文化已经终结”这只是刘铁芳教授个人的感性之说,在当今中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农耕文化较大程度上还延续在生活在祖国大江南北农民身上,一些传统文化也滋养着中华儿女的心.代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乡村文化是什么?乡村文化对青少年有着怎样的价值意义?作为乡村教育者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对待乡村文化?探索这些问题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乡村文化观,对理解、培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构成乡村文化整体的是什么呢?“一是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一是相对稳定的乡村生活之间不断孕育、传递的民间故事、文化与情感的交流融合”[3]99.这是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阐释乡村文化,是静态的.“这里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4]246.中国当前的乡村文化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有着较大的变化,今天个体农业被集体农业或是大机器生产逐步替代,生产方式在转变;宗法家庭为背景的社会文化体系,被巨大的人口流动等因素冲击着;儒家*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因国外文化、科技发展等等文化因素的影响,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表面上看是乡村社会、乡村文化的衰败,深层是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与选择.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选择使得社会文化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当前的乡村文化也是这样.所以人们更要以开放的、变化的、多元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乡村文化,它并没有终结,只是在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在变化着.

2 语文教材乡村题材插图及其折射的乡村文化意义

2.1 语文教材乡村题材插图

一直以来,语文教材都很重视乡村主题,在低年级语文课本中,通过插图、课文等方式对孩子们展开乡村文化价值观念教育.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有着大量的乡村题材插图,反映了教育工作者与教材编选者的良苦用心.在乡村文明被边缘化的今天,这些图片有着怎样的文化意义呢?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拼音板块为例,来分析这些乡村题材图片的背后乡村文化价值意义.

什么是乡村题材?“主要表现乡土生活和农村风俗人情.既包括自然属性,也包括社会属性;既表现农村生活和农民的思想变化,也表现农村特有的社会风貌、风俗人情和农村文化”[5]29.这是《现代汉语写作辞典》对写作“乡村题材”的概念解释,借用这个概念来解释语文课本中乡村题材插图,就是表现乡村生活和农村风俗为主要内容的图片.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中总计有64 组图片,其中有12 组是乡村题材的图片,所占图片比例高达18.75%.而有城市街道、公园、家庭生活等图片只有5 幅图,在单元总图片中只占到7.8%.二者相比较乡村题材图片居多.在这12 组乡村题材的图片中有四幅图片是展现乡村自然风景,有三幅图展现农家小院里人们的生活场景,有五幅图展现农民们生产劳动场景.

2.2 乡村题材插图折射的乡村文化意义

2.2.1崇尚自然美———自然美即是真正美

崇尚自然美,自然美即是真正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一条“: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6]6.从这个当中可以看出,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些能根据美育的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指示丰富的美育内容,善于运用于美感来影响学生心理活动的成功案例,不仅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也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强烈”[7]66.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审美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紧随时代变化的步伐,孩子们的审美眼光也在变化,当现代社会中以消费主义、科学主义掌控绝大多数人的思想时,美很多时候便与金钱有关,换句话来说贵的便是美的.例如,孩子们不再以穿着朴素为美,衣服牌子、流行款式便直接是成为美的标准.在这种歪曲的价值观现实背景下,更需要用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作为引导.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拼音单元的乡村图片便成了学生审美教育很好的素材.

首先,乡村自然风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拼音单元的第一课插图是这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站在池塘边的五彩罗花大公鸡,雄赳赳气昂昂的阳刚美;大白鹅和她的孩子们温情脉脉,母子情深的亲情美;碧波荡漾,岸边的小朋友站在这绿色的旷野里快乐地唱着歌,远处绿树掩映着乡下人家的房屋,这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美.

其次,人们的穿着服饰,传递的是朴素美.

在这些关于乡村题材的图片中,人们穿着简朴,在这12组乡村题材图片中,有六幅图片中小朋友或是大人的脚上穿的是布鞋.这是文化的导向,如果广告给人们是消费的,而这些图片让小朋友们欣赏到朴素便是美.

2.2.2崇尚生态和谐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部长石中英曾说过,农村文明具有自然性、自发性,具有较高的精神性、*性,农村是和谐的、和平主义,而城市文明是机械的、强迫的,城市人的生活是物质主义、物质至上的,城市是冲突的、竞争的……乡下人的生活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264.图1 中,鱼儿在蓝蓝的湖水中畅游嬉戏,岸边的孩童不是在捕鱼,而是在喂鱼,树上的乌鸦没有被孩童惊吓到,在自己的窝里欣赏着世界,大片的蓝色和绿色交相呼应着,人、鸟、鱼和平相处.图2 中的马儿和小兔它们在交谈什么,小朋友们了解到它们在交谈“不要踩疼小草”,从这幅图中孩子们被小兔和小马保护植物的精神而感染.对于刚接触文字学习的孩子来说,这些美丽的图片给他们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是一种引领,当现在逃离乡村成为大的趋势,城市里的许多机遇让人们已经对乡村里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不屑一顾的时候,我们甚至在贬低这种文明时,我们的语文教材在告诉孩子们什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这彰显了语文教育的功能.

2.2.3崇尚劳动美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舒马赫针对大工业社会发展的种种弊端,痛心疾首地写下了《小的是美好的》这本书,在大工业时代,机器代类手工劳动,经济的高速发展下“工业化”“城市化”成为人们的追求,而舒马赫却说“小的是美好的”,“按托马斯·阿奎纳的定义,人类是具有双手和大脑的生物,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创造性地、有益地、富有成效地使用他们的双手和大脑”[8]100.消费给人们带来物质上的满足感,然而不能带来长久的幸福感.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获得快乐?是自我的劳动和创造.

在人教版第一单元12 幅乡村题材的图片中有5 幅是关于乡村人们劳动的场景.人们是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生活.这是给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以精神的熏陶.乡村文化是传统的农业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代表,而让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是人们的勤劳.马克思曾说“劳动是人存在的本质”.人教版乡村题材的图片通过这色彩斑斓的画面在向刚踏进校园的孩子们宣传这一美丽的精神.

上述这些图片折射的“美”对乡村孩子有着怎样的价值意义?

“农村代表着什么,分析一下教材里所憧憬的那样一种社会理想是以什么为基础的,农村有很多很好的东西,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与自我的关系上的看法都具有普适性,不仅是作者与农村”[3]269.因而,乡村文化值得我们重新认识,“重建乡村文化的自信”,也是重建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引导祖国的未来能正确地理解并传承乡村优秀文化精髓.这些乡村题材的图片对于乡村孩子来说,是站在他们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乡村文化,来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而不是逃离.

乡村题材的图片展现的生活是乡村孩子身边事,是乡村儿童认识、理解乡村文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乡村题材图片里的乡村世界人与人之间是亲密的,人与自然之间是和谐的.让孩子们能理解他们身边的生活,认可并热爱他们身边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精神上的慰藉.

3 教师应有的乡村文化价值观

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教学时怎样更好地利用这些图片来教学?怎样更好地发挥这些乡村题材照片背后传递文化意义?这可能是每一个在使用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师们思考的问题.

3.1 树立正确的中国乡村文化观

今天我们站在城市视角的观念中,嘲笑着乡村文化落后时,作为教师要更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文化精粹的地方,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坚持着文明的多样.乡村文化应该有着自己独立存在的价值.

3.2 乡村教育应扎根乡村文化,服务乡村社会

逃离乡村生活已经成为现今中国许多乡村人们的生存现状,成功逃离的人们内心里或许还会惦念着自己曾经生活的地方,当人们还在以成功逃离乡村为荣,我们的学校教育依然如此,乡村的教育目的是以逃离乡村、逃离土地的教育,是能够在城市里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这导致“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心”[3]269,这也导致许多没有成功逃离乡村的少年,对自我生存的乡村世界否定,让他们成为生活在乡村的“异乡人”.乡村教育应扎根在乡村文化基础上,教会孩子们能够理解自己身处的乡村世界,热爱这片土地,并积极地建设它.

在语文课堂上要发挥好这些图片折射的“乡村文化”价值的功能,从审美开始,从素养提升开始.中国的教育是为建设强大的祖国,乡村的教育应是建立和谐的乡村.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文化强国与语文教材改革[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5:75-79.

[2]刘铁芳.乡村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16.

[3] 钱理群,刘铁芳.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99-269.

[4] 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关于文化建构价值意识的学说[M].2003:246.

[5] 陶然,等.现代汉语写作辞典[K].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29.

[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张元欣.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4(1):66.

[8] 舒马赫(E.F.Schumacher).小的是美好的[M].虞鸿钧,郑关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00.

编辑李金枝

小结,上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乡村题材插图和文化意义和语文教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一年级本科毕业论文一年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心在研读行在意切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和法治》教材的实践和反思
摘 要教材是师生教与学的导向,而思品学科教材的工具性、导向性更高,其“一举一动”都意味深刻,所以研读教材本身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2016年秋季品德与生活教材被道德与法治.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需要切准语文视角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维生素c的故事》课堂教学为例
江苏高邮市龙虬镇实验小学(225600) 陈秋菊摘 要在学习维生素C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从情境创设、阅读指导和课堂训练……角度展开教学创新设计,引发学生展开多种自主学习活动,凸显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部编本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阅读课文比较
2017年9月新学期,从七年级开始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部编本”的使用结束了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材安排的重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古诗词编排特点
普通高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根据对教科书的编写建议和诗歌的学习要求,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