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材料浏览

春节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和《岁朝图》中的春节习俗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春节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8

《岁朝图》中的春节习俗,本文是春节方面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与《岁朝图》和习俗和岁朝图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春节论文参考文献:

春节论文参考文献 中朝关系论文图论文论文图青春岁

古时的春节习俗在先秦已出现萌芽,虽然当时是与立春节气有关,但也是为了欢度新年而在新旧交替之际进行的.此时期的礼俗包括傩祭、立桃人、扫尘、宴会、祭祀祖先等.汉魏时期是春节习俗的定型期,相关庆贺活动有除夕驱傩、正旦朝会、立神荼郁垒、放爆竹以及聚宴饮酒等.到唐宋时期,春节习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傩祭活动的民俗性与娱乐性增强,另外还要守岁、立门神、挂年画、帖春联.而拜年的习俗在此时也趋于完善,不仅有尊卑长幼之分,还要互送节物.在宫廷中皇帝要在早朝时接受百官的祝祷,官员之间社交性的拜年出现了以“名刺”代贺的情况,很多官宦之家并不亲自登门拜年.此后,明清之际的春节习俗也基本沿袭了唐宋时期的旧俗.从春节习俗的演变过程来看,其宗教功能逐渐弱化而娱乐性逐渐增强,人们在力图营造欢庆氛围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按照民间的说法, “尘”与“陈”谐音,因此新春扫尘便有了“陈陈布新”的含义.据《诗经·豳风·七月》记载:“穹窒薰鼠,塞向瑾户,磋我妇子,日为改岁,入此室处.”可见在迎新之际,人们要清扫垃圾、驱赶老鼠,并封闭窗户躲避寒风.在明代李士达(款)作于1615年的《岁朝图》中就描绘了扫尘的场面,画中一文士倚桌案坐于阁中,屋外一童子正拿着扫帚清扫院落,为庆贺年节做准备.

立门神的习俗萌芽于祀门,在周代已将其定为祀典之一,《礼记·丧服大纪》中即有“君释菜,礼门神”之说.先秦时期的立桃人就是立门神的前身,以此驱邪御鬼.从汉代起,门神有了具体的形象与名称,例如著名的神荼与郁垒,人们将二者之形或是名字绘于门户与桃符上,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的记录.到了唐末五代之后,民间多以钟馗作为门神,这源于钟馗为唐玄宗捉鬼的典故,也有学者认为钟馗的形象是由商代主持祭祀的“仲居薛”等演变而来.宋代吴自牧曾在《梦梁录》中称宋人在岁旦之日有“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的习俗.到了宋末,以秦琼、尉迟敬德作为门神的现象也很多见.

在流传至今的古代《岁朝图》中,明宪宗朱见深创作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岁朝佳兆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即是以钟馗为描绘对象,而此画也可看作是祈福的宫廷年画,在作品右上方有“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的御题.画中的钟馗一手持如意,一手扶在小鬼的肩上,他犀利地盯着飞来的蝙蝠(意为福来),而小鬼则双手捧着盛有柿子和柏枝的托盘,意为“百事如意”.可见,此时的钟馗也开始具有吉祥的寓意.

此外,在宋代还出现了以文官充当门神的新样式,代表着富贵、权势等寓意,例如在传为李嵩的《岁朝图》中,“不但宅门上绘有武将门神,而且在堂屋隔扇门上还出现了文官打扮的门神,这种形象一直沿袭到明清时期,成为标准的门神样式”.

从汉始就有了在正日燃放爆竹的习俗,其目的在于通过爆竹的巨大声响来驱除恶鬼.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升,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山臊是民间传说中的恶鬼,长丈余,人脸猴身,遇之可令人得寒热病,但此鬼最怕爆竹,因此古人在春节时燃放爆竹是为了吓跑山臊,驱逐瘟邪,求得平安.此外,正月敲锣打鼓的风俗历史虽然不可考,但在古人所绘《岁朝图》中却很多见,这一场景多与燃放爆竹的活动并置在一起描绘.

明代画家袁尚统的《岁朝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创作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春日,画中的众多孩童在院中敲锣、打鼓、放鞭炮,屋内有三位长者同桌对饮观看儿童嬉戏.明代画家李士达的《岁朝村庆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亦出现同类场景,此画作于戊午腊月的石湖,上有乾隆皇帝的题诗与多方内府鉴藏印.作品描绘了村庄中的儿童燃放鞭炮、敲锣打鼓的景象,充满了喜庆欢乐的气息.画中人物姿态各异,情态传神,极具动感,例如在近景庭院中有一孩童正弯腰前倾持香点燃爆竹,其身后的另一孩童则双手捂耳观看,画家通过对人物动作的细腻刻画,再现了孩童放爆竹时的情景与心理状态.此外,在清代上睿、周恺、张俨等人创作的《岁朝图》中皆有燃放爆竹或敲锣鼓的场景.

春节之际宴饮酒祝的风俗在先秦时期出现萌芽,到汉魏时发展为“留宿岁饭”的习俗.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当时的留岁饭不能全部吃完,而是要留下一部分撒到大街上,寓意除旧纳新.在正旦之日,晚辈还要向长辈进椒柏酒祝贺新春,此时也讲究礼仪顺序,如敬酒从小辈向长辈开始,饮酒时则反之.此外,春节时拜年的风俗在汉代已经出现,一般向同族尊长拜年是在岁朝当日,而拜访友人等可以在岁朝之后进行.

清代画家杨晋创作于1724年、1725年的两幅《岁朝图》中皆有拜年访友的情景.后者是杨晋临摹明代画家沈周的《岁朝图》,画中左上角题诗云:“今朝元日试题诗,又簇辛盘举酒卮.杨柳弄黄梅吐白,一年欢赏动头时”,原为文徵明所作.在作品近处的小桥上有一长者持杖前行,其后有一童仆手持卷轴跟随,远处的屋中有四人临桌而坐,桌上置有酒食,屋内的柱旁有两位侍童等候.此外,清代画家于津在1836年作于苕溪碧梧山馆的《岁朝图》中亦有拜年的场景.画中的桥上有两位文士,其中一人手指前方院落,回头与后者对话,院外则有两位长者相互作揖问候.

小结:本文论述了适合《岁朝图》和习俗和岁朝图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春节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春节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赵孟《红衣罗汉图》
红衣罗汉图(图一)有作者署款“大德八年暮春之初,吴兴赵孟子昂画 ”卷后有另纸补跋一通“余尝见卢楞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 盖唐时京师多有西域人,耳目所接.

袁江《骊山避暑图》和袁耀《巫峡秋涛图》
首都博物馆的“翰墨载情·丹青传心—首都博物馆典藏精品书画”展览中,展出了清代画家袁江与袁耀的作品各一幅,这两幅作品是他们的代表作,画作展现出的高超画技.

再读杜甫《八阵图》文学解读和历史验证综合
摘要八阵图一诗末句“遗恨失吞吴”向来解读甚多,大致可分为文学研究和历史分析两类 文学研究多以此诗咏史之性质,重视对基本史实的了解,分别考证仇注四说之正误,抑或新论 历史分析重史.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