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人生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父亲是我的人生引路人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人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2

父亲是我的人生引路人,该文是人生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我的人生和父亲和引路人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人生论文参考文献:

人生论文参考文献 人生价值论文人生的意义论文文学和人生杂志人生十六七杂志

于丹曾说过,她之所以能如此熟练地把“孔子”“庄子”信手拈来,皆得益于她行走在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旅途中的引路人——她的父亲.父爱,给了她最好的人格成长环境,陶冶了她的情怀.

教育的前提,是让女儿学得轻松

耳濡目染的环境,和风细雨的方法,有利于孩子一种习惯的养成.于丹现在喜爱诗歌源于父亲从小就在和她说诗歌.还在于丹3 岁那年,春暖花开时,父亲带着女儿到北海公园,指着枝头的杏花问女儿:“为什么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你看这花‘闹’吗?”女儿说:“不闹啊.”爸爸把女儿扛起来,让女儿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然后围着杏树转着圈地跑,边跑还边问女儿:“你看花‘闹’了吗?‘闹’了吗?”小于丹兴奋地连说着:“闹了、闹了!”父亲放下女儿进一步问:“你说,为什么这句诗不写‘春意开’‘春意放’,而写‘春意闹’?因为人动起来它才是‘闹’的.”这些场景后来让女儿记忆很深.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小于丹放学回家问父亲:“老师在课文里有一个形容词说‘麦浪’,是什么意思?”为了让女儿理解其意,父亲带着女儿坐上长途汽车,经几番不停地倒车后在郊区找到一片麦田.看着夏秋季节一望无际的麦子随风起伏,父亲对女儿说:“你看这就叫麦浪.”父亲用一整天时间跑郊区,从郊区再折腾回家,一片苦心就为让女儿能搞懂“麦浪”这个词.

在于丹3 岁生日时,父亲送她的礼物是厚厚的大部头书——浩然的《幼苗集》.6 到8 岁时,妈妈看到女儿的状态就是坐在门后,捧着一本大书在看,那就是她那时的娱乐生活.她看《金光大道》《艳阳天》《西沙儿女》,还囫囵吞枣地看《西游记》《红楼梦》……后来,女儿偷着翻爸爸书架里的外国名著,看《俊友》《人间喜剧》《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尼娜》等,邻居们看到她这么小的年龄,整天抱着这些大部头的中外文学名著,感到惊讶,曾担心地对于丹父亲说:“怎么可以让孩子看这些书?孩子肯定看不懂.”父亲哈哈一笑说:“我们家是百无禁忌,认得字就让她看,看不懂就不懂呗,慢慢地她会懂的.”父亲的开明,让于丹带着玩的心态接触文学经典,养成对书的依恋.

在于丹很小时,父亲时常给她讲《论语》《庄子》.父亲认为《论语》《庄子》可以反映中国人做人的基本态度,但他不是让女儿系统地背,而是零零散散地给她讲.中华书局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初出过中国台湾陈鼓应先生写的一本《庄子今注今译》精装本,爸爸爱不释手.一有闲暇就给于丹从《逍遥游》讲起,以至于后来,无论环境怎样变化,这本书都是于丹的枕边书,再后来成了她讲庄子心得的蓝本.

于丹长大后,有一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陈鼓应老先生从美国打来的.也许是看过了于丹写的《庄子心得》,他说他想见她.于丹开始没好意思见老先生,想听了他的讲座后再见他.在他的讲座的台下,就听老先生说:“于丹和我大儿子一样大,我看她,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于丹听了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见到老人家,于丹说:“您知道,您的书陪了我多少年吗?那是我父亲传给我的.父亲一直在给我讲《庄子》呀!”

父亲的爱,有时也被误解

父亲对于丹的爱是深沉的,有时不露痕迹.

于丹出生那天,产房外的父亲特高兴,大夏天骑上自行车满街转,最终买了一个少女头像.那少女塑像是六边形基座,回到家,他用蝇头小楷在基座的一面记下女儿的出生日期.以后,女儿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父亲都要将时间、地点记载在每一个侧面,将自己深沉内敛的爱倾注在小小的塑像之上.

后来,他在国务院工作到最后几年时,放弃了到较高位的选择,主动要求到中华书局做副总编辑.父亲去世后,父亲的朋友告诉于丹,说老人曾说:“我两袖清风,没给孩子留什么.女儿是学文的,我最后在一个最权威的古籍出版社工作,就是想要给女儿留点书.因为在那里,可以买到折扣最低的最好的书.”

但是,女儿曾经有过不理解父亲的时候.父亲沉默矜持,很少笑,小时候于丹看到父亲就发憷,因为父亲看见女儿就要检查作业,总在关心她念了什么诗,写字了没有,千方百计体现出他的“有所为”.小于丹羡慕邻居的孩子,因为人家的父母为孩子可以上树掏鸟.她记得,父亲曾经给她买过一个玩具娃娃,她经常打这个玩具娃娃,就因为她不喜欢.

直到父亲76 岁去世,母亲给于丹讲了一个故事,才平覆了她对父亲的误解.那是父亲60 岁生日时,于丹冒着严寒出门给父亲买回一个大蛋糕.父亲不爱吃蛋糕,一开始没有太在意,正好有朋友的孩子来串门,他让人家拿走了.人家走后他醒悟了,女儿给自己买的生日礼物怎么能送人呢?他于是找老伴探讨细节:蛋糕上的花是什么样?多大?什么包装?然后走遍周围店铺,赶在姑娘回家之前,买回了自己并不爱吃的蛋糕.

岁数大以后,每到女儿回家的日子,父亲总要早早就守候在窗口,看到女儿从大门进来,就会忙不迭地对老伴说:“女儿回来了!女儿回来了!”当母亲告诉女儿这一切时,女儿的心被震撼了.

真正的“孝”,是完成父亲的追求

2001 年,父亲去世,时年76岁.悲痛中的女儿曾引《论语》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她的解释是:父亲在时,你不能完成自己的志向,那就想是不是和父亲有默契;父亲去世后,就要看你的行动了.多年不改变你父亲的志向,这就叫“孝”.她认为,生前一茶一饭她不能陪父亲太多,父亲去世后,她要把他内心想做的事情做出来.

《论语》《庄子》和昆曲是父亲的最爱,在《论语》和《庄子》理论的研究上,父亲把中国的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加以对照比较研究,于丹希望把这些哲学见解和当代的生活价值、生活方式加以比较.于是,她开始在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普及、传播传统文化,阐述自己的观点.2006 年,推出《于丹< 论语> 心得》,2007 年推出《于丹< 庄子> 心得》,同年,结合自己对昆曲的研究,推出《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她试图用一种通俗的、为不同知识背景的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大家讲解她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心得,意在让国人重视国学,激活大家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经典的研究兴趣.

她一次次火了,不仅在国内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而且应邀到美、英、法、德、日、韩等国家做了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掀起海内外民众学习古代文化经典的热潮.

她的《于丹< 论语> 心得》上市一年国内便售出600 余万册,目前已译成30 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为此,美国《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国际先驱论坛报》,英国《泰晤士报》,德国《明镜周刊》《法兰克福报》,日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媒体纷纷对她进行专访.

走到今天,于丹说:“我终于明白,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早期对她一路引领的意义,就像醇酿,随着岁月发酵,岁月越久,醇酿的味道才越醇厚.”

本文总结:本文论述了适合我的人生和父亲和引路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人生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人生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人生格局,这位清华父亲有话说
2018年6月24日,山西省高考成绩揭晓 山西平遥中学学生雷铠铭得分676,山西省第64名,晋中市第四名,被清华大学录取!这位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父亲,给儿子写了一封信,看似漫不经心的教育方式,却有他.

踏着父亲的足迹走出人生的光彩
文 鲁 明22 年前的正月15 日,本是一个全家团聚的日子 可是一大早,父亲鲁运新却急忙忙地出门了 因为他所在的五尖山国有林场燃起了大火 当日团圆餐没有……来父亲,却……来了噩耗,他在火海中走了 父亲.

父亲的宽厚人生
父亲的脾气有些倔,但他受到很多乡亲的喜欢,因为父亲的倔脾气与“宽厚”二字绑在了一起 父亲不喜欢给别人打工,他做起了树木生意,这个活让他觉得自在,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 什么时间有活.

父亲的蓝白人生
吴元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著有中国传统民间印染技艺,整理出版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藏品卷、纹样卷,填补了我国蓝印花布纹样专著的空缺 现代化的橱窗里,最不缺的便是锦衣.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