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文学翻译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和我对文学翻译感受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文学翻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6

我对文学翻译感受,本文是文学翻译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和翻译和文学和感受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文学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文学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外国文学期刊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文学杂志排名

阿来

-2016年8月15日在第四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接到这个会议通知时,我心里是有些犹豫的,到底要不要来参加这样一个会议,来面对这么多的汉学家,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度不同语言的翻译家.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说,会议主办方一个主要动机就是推荐一些中国作家,来引起翻译家的注意,接受他们的挑选.

有些情形下,等待被关注被挑中并不是一种特别美妙的感觉.

就我个人而言,对于翻译这件事的感觉可能比别人更为复杂.

在每一部关于中同抗战的电影电视剧中,几乎都有一个翻译的形象出现,穿着中国的便服,戴着日本的军帽,传达的也总是来自侵略者的不祥的消息.我从刚刚看得懂一个故事的时候开始,耳濡目染的就是这样的关于翻译的漫画式形象.这自然是创造性疲软,思维方面习惯性懒惰造成的结果.因为我们知道翻译不都是这样的形象.早在我少年时代的生活中,就已经熟悉另外一种翻译的形象.那时,我生活在一个以嘉绒语为日常语言的村庄.人们用这种语言谈论气候、地理、生产、生活,以及各式各样的,简单的复杂的情感,当然还用这种语言谈论远方,那些我的大部分族人从未涉足过的,却又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远方.我所讲的这个嘉绒语,今天被视为一种藏语方言.而很多的远方,那些人群讲着另外的语言.近一些是藏语里另外的方言,再远是不同的汉语.在我的家乡,他们的确把汉语分成不同的汉语,前些年,一个老人对我谈起我的爷爷时就说,那是个有本事的人,他会讲两种汉语,甘肃的汉语,四川的汉语.除此之外,还有电影和收音机里时时响起的普通话.那时,我们一个小小的村庄里就有着能程度不同地操持别种语言的人,有他们在,两个或更多只会一种语言的人就可以互相交换货物,交流想法.这些会别种语言的人,往往还能带来远方世界更确实的消息.在我少年时代的乡村生活中,这些会翻译的人是一些形象高大的人,他们是聪明的人,他们是能干的人,是见多识广的人.他们和抗日电影里呈现的翻译形象完全是天壤之别.那时,我还没有上学,但我已经有了最初的理想,那就是成为一个乡村的口语翻译家.

后来,村子里有了小学校.我上学了,开始学习今天用于写作的这种语言.我小小的脑袋里一下塞进了来那么多陌生的字、词,还有这些字词陌生的声音.我呆滞的小脑袋整天嗡嗡作响,因为在那里面,吃力的翻译工作正在时刻进行.有些字词是马上可以互译的,比如“鸟”,比如“树”.但更多的字与词代表着那么多陌生的事物,比如“飞机”.还有那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我那建立在上千年狭隘乡村经验之上的嘉绒语中,根本不可能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表达,这是我最初操持的母语延续至今的困境.即便这样,我也骄傲地觉得我正在成长为一个可能比以前那些乡村翻译更出色的翻译家.

是的,当我在年轻时代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很多时候都觉得,我不是在创作,而是在翻译.这使得我的汉语写作,自然有一种翻译腔.我常常会把嘉绒语这个经验世界中一些特别的感受与表达带到我的汉语写作中间.当小说中人物出场,开口说话,我脑子里首先响起的不是汉语,而是我刚开口说话时所操持的嘉绒语,我那个叫作嘉绒的部族的语言.然后,我再把这些话译写成汉语.自然,当我倾听那些故土人物的内心,甚至故乡大地上的一棵树,一丝风,它们还是会用古老的嘉绒语发出声音,自然,我又在做着一边翻译一边记录的工作.刚刚从事这种工作的那些年,我有时会忍不住站到镜子前,看看自己是不是变成了电影电视里那种猥琐的日军翻译官的形象.还好,这种情形并没有出现.我在镜子中表情严肃,目光坚定,有点像是一个政治家即将上台发表鼓动性演讲前那种模样.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来时,我和这一代作家一样,开始了贪婪的阅读,而且,绝大部分是翻译文学.从乔叟到爱伦坡,从托尔斯泰到马尔克斯,从惠特曼到聂鲁达,从庞德到里尔克.一度,他们的经验曾经显得比杜甫和苏东坡还要重要.我们记得那些作家诗人名字的同时,也记下了一些翻译家的名字.他们把整个世界带到了一代不懂外国语的中国作家面前,使我们得以从一开始,就以歌德所预言过的那种世界文学的标准书写自己的故事与经验.虽然,这些年有一个来自歌德故乡的汉学家总在说,中国这些不懂得外国语的作家不可能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这引起了一些作家的愤怒,但这对我没有影响.因为从我写作的那一天起,我就只想过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好作家,而不是某一民族的,某一国度的作家,自然,也没有想过怎样使自己成为一个世界的作家.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最具价值的工作,就是大规模的翻译.通过翻译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表达而全面刷新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甚至汉语这种语言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嬗变,新的词汇、新的语法、新的修辞,也基本是借翻译之功才得以完全.

更早一些,从东汉到唐几百年间持续不断的佛经的翻译也极大地改变了汉语的面貌,丰富了汉语的内含与表达.从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表达中,中国文化总被描绘成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正是大规模的翻译突破了这个一度高度闭合的系统.今天,随便走进中国任何一家书店,任何一座图书馆,翻译外来图书之多,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也许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比肩.翻译图书的数量与在图书总量中的比例,也不妨看成一个国家、一种文化开放程度的可靠指标.

仅就文学来讲,没有翻译,世界文学的版图就难以完善.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成就,如果没有翻译的推动,也是根本不能想象的.所以,我对翻译这个事业,以及翻译家是信任与尊敬的.

但我又不得不说,这种对于翻译的依赖与期许是在阅读各种外语译为汉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而今天,我们这些人在这里聚会,要做的工作是推进汉语文学作品往各种外语的翻译——一种我们已经习惯了的那些翻译的反向的翻译,一种文化输出.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是一种向世界敞开,与世界对话的努力.这件事情到一定时候就必然会发生.通过持续不断的翻译,我们知道了整个世界,现在,这个翻译要转换一下方向,要把汉语译成各种外国语,也让世界知道一点中国.通过文学翻译让世界也了解一点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人、中国的事、中同人的情感与心思.这是这些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努力中的一个部分.这十多年间,我也有少数作品被翻译为十多种语言,在国外发行.我也随着这些书去到一些国家,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好奇的游客.这当然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过程,但当最初的兴奋过去,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中国文学的翻译可能并不如自己最初所期待的那样,一路都是友善的鲜花与掌声.因为我们所遇到的汉学,遇到的翻译,也是一个复杂的存在.有各种各样的汉学,也有各式各样的翻译.我的情形更为特殊一点,我还会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藏学.如果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部分,那么藏学也是汉学的一个部分,但我常常遇到的情形是,说首先藏学不是汉学,那么用汉语写出的藏族社会,也不是真正的这一民族的文学.记得我第一本书在美同出版时,翻译和出版万都抱着很美好的希望,但书刚卜市,就遇到了认为旧时的藏人社会是人间天堂的藏学家.他反对写出这个社会的残酷与蒙昧,反对这个社会中人痛苦的挣扎.这样的人在西方社会很有能量,可以使翻译和出版方感到担心与忧虑.也是在一个西方网家,我被一个做翻译的人带去参观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其实,这位翻译是要带我去看这座寺院里正在举办的一个关于中国藏区的展览.那是青藏高原上简陋至极的乡村学校的照片.那位翻译这么做当然有他的用意.他还特意问我有什么感觉.我告诉他:这些学校的面貌确实让人感到汗颜,但青藏高原上还有很多很像样的学校,这里怎么没有?此其一.其二,还有一个问题,这些把寺庙盖到外国来的人,他们统治青藏高原的时候,竟连这样简陋的学校也没办过,那么他们基于什么样的道德感来办这个暴露性的展览?其三,我告诉这位翻译,我今天之所以能从事写作,并因为写下那些文字而来到他的国家,正是拜我的小村庄里开天辟地以来出现的那所简陋的小学校所赐,让我可以在两种不同语言间不断往返穿越,做重新建设我们精神世界的工作.我在前面说过,那样的小学校培养了我对语言魔力的最初的体验,如此这般把这样的学校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在我看来,不但说不上起码的尊重与理解,而且是一种挑衅.

翻译不只是一件匠人般的技术工作,虽然这个工作天然地包含了巨大的技术含量.翻译也跟意识形态,跟文化观密切相关.而被翻译,其实也是一个被衡最被挑选的过程.尤其是这个过程发生在有关中国文学的权衡与挑选时,尤其是有关藏人这个族群的文学表达时,可能也并不完全是基于文学本身的考量.虽然我依然愿意自己的文字可以传播到更宽广的世界,但同时我也知道,这条道路我们遭逢的并不都是同情与理解,还会充满很多困难.

我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些年也看到被翻译的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中国文学的面貌,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创作者文学的初衷,而去进行某种角色扮演.翻译成外国语的中国文学图景与中国文学本身并不真正吻合.我当然对那些翻译过我作品的翻译朋友们充满感激,但我也不打算试图因为应对翻译的挑选而改变自己写作的初心与路径.其实,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翻译,都是有关不同文化不同族群不同语言间的相互的理解与沟通,按佛教观点讲,这就是一种巨大的善业.但中同文学在被翻译过程中还得准备好接受种种非文学的挑战与考验.在我的嘉绒母语中,把翻译叫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舌头的人.在更遥远的古代,一个把大量佛经翻译为汉语的外同翻译家鸠摩罗什,也说翻译就是用舌头积累功德.今天在中同西北的一个地方,还筑有一个高塔,人们相信,塔下就藏着鸠摩罗什的舌头舍利.

意识形态标准至上的做法曾经从内部严重戕害过中国文学,那么,今天,在这个确实存在着不同的强烈的意识形态的世界上,一方面我们热切地期待着走向世界,但也要警惕来自外部的意识形态对于我们的文学可能造成的伤害.而在座的翻译家们如果能够坚持基于人、人类,基于文学的那些最基本的原则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作家与中困的文学,你们的如簧之巧舌也会在人类交流史上造成一个巨大的善业.

而在我看来,一个中国作家,也只有造成了真正基于中国人感受的文学,基于汉语这种语言,并对这种语言有所创新,有所丰富,有所发展的文学,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世界文学.

责任编校 王小王

此文总结,上述文章是适合翻译和文学和感受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文学翻译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学翻译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莫言文学作品出版、翻译和著作权保护
摘要自2012 年10 月11 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作品霎时间风靡神州,一时间洛阳纸贵,伴随着这股“莫言热”席卷华夏之势,莫言作品著作权遭侵犯.

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摘 要小王子自问世至今深受人们喜爱,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 其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故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在中国,也有诸多译本 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要求译者全意为儿童读者服务,以儿童的视角.

再登巴别塔文学翻译的现状和未来
由上海翻译家协会和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再登巴别塔——文学翻译的现状与未来”研讨会近日在文艺会堂召开,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各自见解 巴别塔是宗教.

原语和目的语的差异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以《在城崎》的三个中文译本为例
摘 要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尤其是文学翻译,除了要准确把握原语所表达的字面意思之外,还要充分注意到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有的特点,而以某种语言为表达工具的文学,也很依.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