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李煜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李煜《虞美人》点解相关论文范文

主题:李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6

李煜《虞美人》点解,该文是李煜方面有关论文范本跟李煜和《虞美人》和虞美人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李煜论文参考文献:

李煜论文参考文献 局解手术学杂志李约瑟难题论文

一、“往事知多少”一句是《虞美人》的创作基础

无论任何创作技巧,皆不能独立存在,皆需依赖相应的作品而存在.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自身独特的经历,李煜才能创作出多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其在《虞美人》一词中的自问“往事知多少”,也反映出他本人经历的独特性,以及所有艺术创作的依归处.通常来讲,唯有过去经历过的事,方可以叫作往事,而李后主《虞美人》里面的“往事”却另有深意,他在词中首句发出疑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接下来谈及“往事”,可以理解其所谓“往事”,应当指“春花秋月”,即美好的过往之事.通过史实对照,我们可以将李后主一生划分为三个特定时期,第一时期为成为南唐后主之前,当时他生活条件优越,又毋庸担负治国重任,且有温柔美丽的妻子相伴,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第二时期为南唐称帝期,这个时期他的生活豪奢美满,责任亦极重大;第三时期为囚虏期,其心境之悔恨惊惧是不言自明的,实乃大悲大凄之时.这种人生况味的变化,与《虞美人》一词的创作手法是息息相关的,比如人生得意之时,恰可以和首句“春花秋月”相照应,而现实情况下的不如意,才能让“往事知多少”的回忆更显凄苦无奈.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继续深入分析其作品的创作技巧.

二、娴熟技巧背后的深情

《虞美人》在创作技巧方面,有通篇问答、反复对比等多重特色,这些特色背后的影响因素,依然是其平生经历即往事的独特性.

1.通篇问答彰显悲恨相联

《虞美人》这首词借助通篇问答的形式,用较为高亢的调子开头,恰恰很好地勾勒出李煜人生经历的特殊性,给人以明显的悲恨相续相联感受,其开头一句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让全词奠定于一个“愁”字之下,美好的“春花秋月”,在已经沦为臣虏的南唐后主李煜看来,反而会徒增烦躁心理,因而这样的劈头直问,所表现的并不是美好与快意,而是一种现实的不堪忍受.他在面对良辰美景之际,自然感叹着个体生命的易于消逝,因此转而发问“往事知多少”,前文已经述及,往事意为其身处南唐时期的奢华生活,那时的李煜有欢乐、有地位、有自由,而到了现在,所有的一切均已经消散,化为了无尽的虚无,对于人生无常发出感叹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又东风”代表了又一个时序的轮回,季节之流变,让他的感慨不减反增,“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的直抒胸臆同样是对“往事知多少”的回答.在此之后,他依然对过去难以忘怀,继续追忆“雕栏”“玉砌”应该都还在那里吧,可是“朱颜”却早已经更改,物是人非.于他人,这种心境还可能只是对韶华易逝的普通感喟,对于李煜而言,感喟里面则显然多了几分不可解的心结.

2.反复对比突显人生无常

在反复对比之中,富含哲理的意味流露出来,表达出了词人那人生无常的心理.从一国之君沦落为阶下之囚,所有的欢乐,所有的豪奢,所有的自由和尊严都已经不再,这给其心理上的冲击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他在词作里面几度进行对比,且以隔句相承的形式,揭示出了人生无常的哲理.这种哲理是无奈所得,像春花秋月无尽无休同“往事”短暂易逝进行对比,小楼东风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雕栏玉砌同朱颜对比等,我们可以认为,李煜所作的这些对比,可能是无意识的,但这种无意识的对比,恰恰让本词彰显出一种韵致天成的独特,作者心中所起的波澜,所生的忧思都于对比中无形传达出来.

3.巧妙比喻带出满腔忧愤

《虞美人》这首词重点在于亡国愁绪的宣泄,可这愁绪却是无形无声的,怎么样让无形无声之愁绪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呢?词人化无形情思为有形景物的做法是非常巧妙的,借助贴切的比喻,让感情呈现出形象化的特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所以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正是因为作者把愁思视为春水一样恣肆倾泻,短短几个字能够让感情的升腾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让无形之“愁”成为有形之象,这是李煜作此词的成功之处,从很大程度上说,正是因为有了末句巧妙比喻带出满腔忧愤的写法,才让本词卒章显志,更增感人肺腑的力量.

4.生动意象抒发生活感受

作者李煜用极为生动的意象来抒发生活感受,也是一种成功的创作技巧.出于表现亡国之愁的考虑,作者特意在作品里面两度提及月亮这一特殊意象.所谓意象即主观情绪同外在物象之间的关联点,其中既包括情感内涵,也包括外部景物,应当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月”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词作品里面,有着极为广泛的运用,而且往往使人一读之下即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像“沧海月明珠有泪”的迷离,“举头望明月”的思念,“海上升明月”的憧憬等.在《虞美人》一词里面,作者将故园之思同如今的无限愁绪结合起来,并共同转化成为客观景物,使之巧妙结合于“月”的意象之下,将“秋月”和“月明”一类本来令人心生向往之情的物象,反其道而用之,可谓以乐景写哀情的一种典范.

在中国诗词史上,李煜是属于典型的“伤心人”,正如清代学者冯煦在其所著《嵩庵论词》里面所讲:“叔原、少游,古之伤心人也,至若后主,亦伤心人也.”如果用现代文艺理论来讲,那么亦可以称其为纯情词人.李煜这样的作者,其感情丰富且感官敏锐,而且在思想上表现出了明显的艺术家气质,不像温庭筠或者柳三变一般风流恣意而无所顾忌,亦不如欧阳修、苏东坡一般敢于担当而积极进取.这类纯情词人更愿意用真诚的态度、用单纯的眼光去感受世界、认识世界,因此他们的作品里面便经常会显出一种无法化解的清冷意味.当然,我们应当意识到,感受世界、认识世界可以是自然纯真的,但对于伟大的词作者来讲,创作手法的应用却并不逊于他人.正是李煜等人将娴熟的创作技巧同单纯的思想、特殊的人生经历结合起来,才能给我们留下经久不衰的绝妙文章.

[作者通联:江苏赣榆高级中学]

上文评论,本文是关于李煜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李煜和《虞美人》和虞美人相关李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在临摹《溪山行旅图》当中解构中国画山石的笔墨运用
【摘要】本文以临摹范宽溪山行旅图的体验为基础,试图通过解读范宽这一经典作品,了解五代两宋间山水画家在山水体验、笔墨淬炼、笔墨思辨……方面的特点,以及因此而在山水画作品中呈现的笔墨语言、精神境界与形式意.

李绅《莺莺歌》和王实甫《西厢记》对比分析
【摘 要】“西厢”故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永远的经典,尤其是王实甫改编的西厢记,使得“西厢”故事达到巅峰 西厢记的成功得益于深厚的文学传统,从元稹的莺莺传、.

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以李斯特改编舒伯特的《小夜曲》为例
【摘 要】改编曲在西方钢琴艺术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整个西方音乐艺术的成就达到最顶峰的浪漫主义时期,改编曲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 本文以李斯特改编舒伯特的钢琴小品—&mdas.

从后殖民文本《海底》李彦的反抗策略
一、李彦和后殖民文本海底作为“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的代表作家和一个用双语创作的优秀加拿大华裔作家,李彦自1 987年赴加,迄今已在加拿大生活了30年 根据她身份的特殊性,李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