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哲学思想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论野世变之亟冶下严复评点叶老子曳政治哲学思想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哲学思想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6

论野世变之亟冶下严复评点叶老子曳政治哲学思想,该文是有关哲学思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跟严复和政治哲学和老子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哲学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哲学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政治杂志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世界哲学杂志马克思哲学论文

马侨丹

(中南民族大学 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者为《道德经》疏议注解,而严复立足世变之亟的历史背景下,一方面托“吾国哲学之滥觞者”老子中“无为之治”思想并将“自由”一词纳入到“无为”中,提出一条唯有执守大道,方可达至太平盛世的救世之路.另一方面严复认为在君主专制统治下的社会具有早期的雏形,他通过黄老的思想,反对君主专制统治的同时表达对西方资产阶级的向往,并主张在中国实行政治的改革.严复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相结合,注解《道德经》,企图探索出一条救国之路,可谓是古往今来对《道德经》的又一特色解读.

关键词:严复;《道德经》;无为;

中图分类号:B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044-03

收稿日期:2016-02-22

近代以来,晚清国学大师因面对国势衰微、遭受列强凌辱和中西文化强烈碰撞的形势下,受到教育背景的制约和时代风潮的影响,近代的思想家的学术思想大都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呈现出一己二任的倾向,一方面企图在中国传统的国学研究中下功夫,另一方面借鉴西方学术思想补给中国之缺略.博览严复的众多著作中,他从未将“中国传统”和“近代西方”二者割裂开来,曾克耑在《老子评语》序中道“严子尝言,毕博通译鞮之学,而后可读吾孺先之书,往往因西哲之启迪而吾说得以益明.”[1]所以说严复《老子评语》是老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人们研究近代学术史一部不可忽视的著作.

一、严复评点《老子》的缘由

严复作为“近世西学的第一人”,积极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同时,又与“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的中国现实状况相结合,于19世纪末发表数篇揭露中国横决大溃,以至于不可收拾的历史现状.如在1895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后,严复在《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中言:“道咸以降,持驱夷之论者,亦自知其必不可行,群喙稍息,于是不得已而连有廿三口之开.”[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遭受列强频频侵略,“日本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三战……四战”[3]屡战屡败,呈积弱不振之势,严复不忍国将不国,我四万万同胞深陷囹圄之惨状,他力赞保国之说,谓:“世法不变,将有灭种之祸,不仅亡国而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下,如何使中国摆脱列强入侵,实现独立富强,是作为近代思想家的首要职责,因而赴英留学的严复,吸取甲午战争的教训,将救亡图存的希望寄托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上面,“今之扼腕奋舌,而讲西学,谈洋务者,亦知五十年以来,西人所孜孜勤求,近之可以保身治生,远之可以利民经国之一大事,”亦不可弃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其门生熊元锷在《老子评语》中认为“老子者,阅世久而富于经验之人也.其所言,悉得于天道、人事、物理之会通.”[4]严复真正推崇老子的原因为:“太史公六家要旨,注重道家,意正如是,今夫儒墨名法所以穷者,欲以多言求不穷也,乃不知其终穷,何则,患常处于所虑之外也,惟守中可以不穷.”[5]因黄老之道还有未穷之前途,于是严复托黄老之道阐述其政治哲学思想.

在晚清的祸乱四起的危机时刻,严复一方面企图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找到一条使其摆脱列强屈辱的独立道路.严复在赴英留学前,起初受到当过学官的祖父影响,7岁时读私塾,先生曰:“自束发就傅以来,所读书自《三字经》至于二十七史,几无往不闻君臣之义.”[6]11岁授学于“宿儒”黄少岩,“其为学汉宋并重,于是先生开始读经.”[7]师从黄少岩,严复不仅读经,而且与师论及宋、元、明学案,为日后学术研究打下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严复于1877年赴英留学,在西方资本主义中思想探索出中国治国道路.当时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全盛时期,在留学期间,严复不仅学习先进的驾船技术,而且深受当时清政府第一任驻英使馆公使郭嵩焘的赏识,并结为往年之交.在一封郭嵩焘致函枢近某公时说道:“出使兹邦,惟有严君能胜任,如某者不识西文,不知世界大势,何足以当此.”[8]在赴英西学之时,严复还进一步探究西学思想,在此过程中阅读诸多关于约翰·弥勒、孟德斯鸠、卢梭、达尔文等著作,1905年评点《老子》之时,严复翻译《法意》第四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夏曾佑曾写道“老子既著书之两千四百余年,吾友严几道读之,以为其说独与达尔文、孟德斯鸠、斯宾塞相通.”夏曾佑深知严复会通中西评点老子之意,而其弟子熊季廉、其友曾克耑皆以为是.

二、黄老之道为无为之治

《道德经》所主张的“无为”思想是吸取了前朝政治教训的智慧结晶,揭露了当时统治者横征暴敛的残酷行为而阐发的政治哲学思想.老子“无为则无不治”的“无为”并非没有作为,而是不有意为之,要求统治者应当从道统万物的认知出发,顺应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达到无不为而行于天下.老子认为“无为”,意在强调君主在执政时应实行“无为之治”.因“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而至“无为而无不为”的至高境界.

《老子》中无为之治的本质是顺应“道”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老子》六十四章中:“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9]欲或不欲,圣人以不欲为欲,学或不学,圣人以不学为学,其无为之治,可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可强力为之.《老子评语》中,认为“无为”应遵循天演变化的规律,顺应万物的发展,“试举一物为喻,譬如空气,为生物所不可少,然不觉眼前食气自由之为幸福也.使其知之,则必有失气之恶阅历而后能耳.”严复沿袭了老子认为的无为之治实以至“大顺”,谓“古之善为道者,非意命民,将以愚民……与物反矣,乃至大顺.”[10]在《道德经》中,老子多次论及无为之治的哲学思想,因而严复讥讽道,今读《老子》之人,若视老子的无为思想为策,可谓痴人说梦.那么,如何行无为之治,按《老子》的说法,“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11]严复在《老子评语》四十八章按语中指出,知弥少,而为道所以日损,然道无处不在,不可穷尽对道的体认,即使行遍五洲,穷究其理,而所见所闻皆统一于“道”中,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严复又追溯历史,认为汉、唐开国之初,行“无为”之举者,“若汉高、唐太之开国,顾审其得国之由,常以其无常事者,非以其有常事者也”,并与秦、隋开国之君,行有为之措对比谓:“所以既得而复失者,正欠此所谓无事者耳.诚哉!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12]揭示行“无为之治”的意义.

同时,严复将“自由”一词纳入到“无为”思想中,虽然严复在1903年将穆勒《论自由》所译《自由释义》一书改名为《群己权界论》,并将其出版,但在《老子评语》中,提出了与《群己权界论·译者序》中将自由定义为“freedom,无挂碍也,又于slery奴隶、subjection臣服、bondage约束、necessity必须等字为对义.”[13]有所不同的是,严复认为:“自由,则物各得其所自致,而天择用存其最宜.”严复将“自由”更进一步的阐释,自由不仅是身心无所挂碍的“放诞”,又是“往而不害,安平太”,按照严复的解释:“安,自由也;平,平等也;太,合群也.”合群即为之意.严复最终托黄老之道,阐发“故今日之治,莫贵乎崇尚自由.”唯有执守大道,天下人皆会归往,然则达至太平盛世,最终他将无为、自由的思想上升至之用的政治哲学范畴.

三、黄老之道为之用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驳斥韩愈《原道》认为“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军令,则失其所以为臣……则诛”[14]的君主专制思想,严复认为《道德经》是言治之书,他托老子“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之说,批判中国君王认为:“天子富有四海,臣妾亿兆.”亦宣扬西洋之言治者认为,国家为民所有,王侯将相为国家民众之仆隶的资产阶级思想,因而在严复看来,近代西方与中国斗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西洋之民尊且贵,而中国之民皆为奴,则“夫驱奴虏以斗贵人,故何所往而不败”.

严复认为,自秦以来,中国之君皆为强梗者,最能欺夺黎明百姓之主,故当时中国本没有之制可言,而“老子亦不能为未见其物之思想”,于是求得与黄、农之上.太古时期,君民并未有较强的等级之分,君主未尝因身份高贵而高人一等,君主并非视臣民为卑贱,所以,严复视战国时期“君不甚尊,民不甚贱”,“中国古之井田,故之政矣.而其时有诸侯君主者,盖缘宗法社会而兼之制也.”[15]以及征引孔夫子:“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16]为早期平等社会的雏形.严复在《老子评语》第十章按语中认为,因“道”产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而不自恃功力,使得万事万物长而不为其主宰,此为黄老为之道也.而天下若有之道,则“走马以粪”,反之则“戎马生于郊”[17],严复认为此章“纯是主义.读孟德斯鸠《法意》一书,有以征吾言之不妄也”,一方面他只是将黄老的思想简单的归结为与孟德斯鸠的思想苟同,“这里的‘’思想只能是孟德斯鸠描述的‘古希腊罗马’原则的相似物,古希腊、罗马的原则,也许是近代西方的强大的政体背后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他们肯定不是全部的条件.”[18]老子勾勒出的甘食美服,安居乐俗,邻国相望,鸡犬相闻,百姓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之说与孟德斯鸠《法意》中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原因在于“老子生古代之季,古之世,称天以为治……斯宾塞等生基督教之季,基督之教,称天以为治,主宰前定之义,原于宗教,而达于政治,均与老子之时同.”[19]另一方面又在八十章按语中,阐述小国寡民思想中写道:“此小国之治也,而非所论于今矣.”[20]不同在于,严复译著《法意》中将建立在主张宪法统率下权力分立与制衡的一种政治制度.他认为治国政府将立国形质分为三:“、君主、专制”.制是用于道德治理,国中没有至高无上的主权,主权的拥有在于全体或部分国民所有,君主制是由一国之君主以法度为治理依据;专制则是由一国之君执独断专行之意.严复认为“者以德者也,君主者以礼者也,专制者以刑者也.”认为从德治到礼治再到刑治的演进过程,正与中国从原始社会到君主制社会再到专制社会的演化相一致,而“三代以降,上之君相,下之师儒……顾由其术,则四千余年,仅成此一治一乱之局,而半步未进.”所以从这角度来说,当时中国确实是暴君统治下的专制国家.

但是,严复而又承认“夫法度之朝无论已,上有宵衣旰食之君,下有俯思待旦之臣,所日孳孳者皆先朝之成宪.”[21]按照孟德斯鸠认为有“恒旧立之法度”即为立宪,那么中国已是四千余年的立宪国,但与今日欧洲诸国所具有的立宪不同的是,今日的所谓立宪,不但具备恒久的法度,还要行使民权与君权的两权并用权利.由此严复即在《辟韩》中斥责专制统治思想,又认为三代之平等是有迹可循的.严复最终托黄老的思想,是为了批判中国自秦以来之变革的君主专制统治,主张在中国实行政治的改革,表达对西方资产阶级的向往,严复在《老子评语》中,认为理解《法意》和《道德经》便知晓其的真意.由此他认为“老子者,之治之所用也.”

综上所述,在世变之亟的背景下,严复一方面借助古人之先知,扬己之观点,另一方面通过赴英留学,增强其对西学的了解,翻译了诸多资产阶级的著作.此书一经出版,“以为得未曾有,促余刊行,后复请先生附益千数百言.顷来东瀛,遂钞付活版公于世.”[22]严复将无为、思想与黄老之道结合,这是在老学研究中的一个独特的解读方式.严复虽并未对《道德经》所有章节进行评点,在不过三千言的按语中,他将“中国传统”和“近代西方”二者想结合,托黄老之道,表明了在政治上追求自由的愿望.因而严复的《老子评语》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部有价值的著作,但是由于中国当时历经复杂的严复在政治中,倡导改良而非革命,最终使自己走上了保守主义.尽管严复在《老子评语》中多次提倡,但严复希望在改良而并非革命的路上寻求政治,力求通过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思想,实现教育救国,因而,他甘愿翻译大量西书,埋头苦读,提倡资本主义的思想.

参考文献:

〔1〕〔5〕〔10〕〔12〕〔17〕〔19〕〔20〕〔21〕〔22〕王栻.严复集(第4册)[Z].北京:中华书局,1986.

〔2〕〔3〕〔4〕〔13〕〔14〕王栻.严复集(第1册)[Z].北京:中华书局,1986.

〔6〕王栻.严复集(第5册)[Z].北京:中华书局,1986.

〔7〕〔8〕孙应祥.严复年谱[Z].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9〕〔11〕李存山.老子[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18〕叶凤美.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Z].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徐阳)

概括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对写作严复和政治哲学和老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哲学思想本科毕业论文哲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野不孝子孙冶(短篇)
程炳堂 程炳刚时令已是深冬 这一整天,冷硬的北风都在雾蒙蒙的天地间游荡 傍晚时候,风小了许多 厚厚的云开始在空中聚集、翻滚 空气变得湿漉漉的,雪似乎马上就要落下来了 李明几乎是站着骑自行车的,一路上屁.

遭遇楼市野限价冶的国家级贫困县
房价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在北上广深及各大城市纷纷出台、加码调控政策时,有个国家级贫困县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而且一出手便“不凡”,越过“限购”,直接&ldqu.

非洲饥荒院被遗忘的国际野冷点冶
近期非洲粮食危机日趋严重,多国陷入饥荒,而国际社会应援不力 联合国……国际组织自2月中旬以来频发警告,呼吁加大援助 中国在救灾上的作用较以往更受关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评论既有期待,也有杂音 又一起重大.

反野捞人冶生意的是和非
最近一段时间,在全国对于的关注下,刘李冰率领的12人反团队也因此迎来了求助和咨询的井喷 他们是以此为生的职业反人,收费从一两千元到万元不…… 对许多急于寻回家人却毫无线索的受害人家属来说,他们或许是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