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农村问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乡村里的中国》反映的农村问题分析相关论文范本

主题:农村问题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1

《乡村里的中国》反映的农村问题分析,本文是关于农村问题专科开题报告范文与《乡村里的中国》和农村问题分析和反映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农村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文化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摘 要】纪录片能够记录客观真实,而真实背后反映的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这也是纪录片创作的价值所在.本文以焦波导演的《乡村里的中国》为例,分析其特点,并且着重分析纪录片镜头下主要人物的行为所反映的农村问题.最后,提出创作思辨,根据《乡村里的中国》所体现的创作思维,寻找纪录片表现农村现实的方法.

  【关键词】乡村里的中国;农村;杜深忠;焦波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6-0097-0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世代农民兢兢业业,面朝黄土背朝天,推动着农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农村的问题,教育问题、贫富差距、农民工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等不时触碰着社会的敏感神经,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社会存在着对农村农民的误解,2016年春节期间,出现了很多抹黑农村的虚假新闻,比如《一个农民儿媳眼中的乡村构景》、《春节记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返乡日记》等,这些文章的出现,迫切需要我们去了解真实的农村,真实的农民,了解他们的喜悦和无奈,他们的梦想和现实.

  一、《乡村里的中国》简介和特点

  《乡村里的中国》是由著名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焦波任总导演拍摄的一部农村现实题材的纪录片,该片以一年二十四节气为叙事顺序,以三个典型农村人物为代表,讲述了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杓峪村村民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农村的现实和梦想,生动有趣且寓意深远.该片拍摄时间长达373天,主创人员只有五人,以年轻人为主,是以年轻人的视角去展现农村.

  《乡村里的中国》特点鲜明,立意深刻.以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叙事,将一个村庄一年的面貌呈现给观众,纪录片没有任何配乐及解说,都是村子里真实的声音展现.纪录片运用平视的视角,镜头语言亲切平和,而创作者长期驻村与村民朝夕相处,也让拍摄更加真实自然,村民没有因为镜头而紧张.人物的选取具有典型性和差异性,他们有着农民朴实和勤劳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有自己的无奈,分别体现着不同的农村问题.

  纪录片一经播出,获得了广泛好评,获得了十五届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影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第2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中国最佳纪录片大奖等多项大奖.被誉为“中国纪录片之父”的司徒兆敦教授在看了纪录片后指出:“纪录片不追求短暂的即时性,而是追求永恒.《乡村里的中国》正是这样一种追求的成果.”

  二、《乡村里的中国》反映的农村问题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选取了三个典型人物,分别以农民杜深忠、村支书张自恩、大学生杜滨才为三条主线展开,人物之间相互联系,具有共性,又分别反映了不同的农村农民问题.

  (一)农民的土地和理想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但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会引发我们对农民与土地关系的新的思考,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也是描述最生动的人物就是农民杜深忠.杜深忠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也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村里唯一看《新闻联播》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当过兵,参加过鲁迅文学院的函授班,会写文章,同时写了一手好字,他宛如一个文艺青年,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生活的无奈,让他只能一辈子务农,与土地作伴.

  土地给予了他物质,让他得以生存,但是在精神层面,杜深忠是得不到满足的,所以他说出了对土地没有感情的话,他也表达了对土地的失望,辛辛苦苦种的苹果收获了七千三百斤,却只挣了七八千块钱.[1]但是他也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他依然热爱生活,充满生活情趣,他会把太阳光从门口照进来的一块地方当作宣纸,蘸水在地上练习毛笔字,他会去买一把琵琶,虽然看起来和他的身份格格不入,期间也得不到妻子的理解,但是他却乐观地说,琵琶上弹出个好曲来,家庭也能弹出个好曲来,锅碗瓢盆交响曲.

  (二)村官的努力与不解

  村支书是中国最基层治理生态的代表,他要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也要管理着村子里大大小小的事务,但农村问题复杂,有诸多人情世故,会遇到很多困难.张自恩当过四年后勤兵,从2002年就担任杓峪村的村支书,他对工作充满热情,总是对村民报以微笑,他努力工作,为村里的日常琐事而奔波,但是也时常得不到村民的理解.村里有人怀疑他贪污,去查账,政府对账审查了很多次,没有发现问题,村民却以为是有人包庇张自恩,导演焦波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张自恩也因为这些误解去向他哭诉自己的委屈.而当村里因修建小广场要砍村民的一棵树时,村民不愿意,得不到村民的理解,和张自恩发生了争执,张自恩被指着鼻子骂.

  张自恩面对村民的不理解,会发牢骚,会委屈,但是他没有自暴自弃,依然全心全意为村民办事.为了改变村里的贫穷现状,他四处奔走,去旅游开发公司寻找投资的机会,向老板介绍村里的情况,过年过节也会拿着自家的东西去找老板拜年问好.他身为村支书也有很多自身的问题,办事的方法不成熟,平时也会说脏话,和村里人随便开玩笑,但是这反而体现出他的质朴和真实.他不会因为村民怀疑他贪污查他的账而怀恨在心,过年的时候,他也会给这位误解他的村民送去礼品,他说他是个爷们儿,作为村支书,探望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是应该的.

  (三)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压力

  农村年轻一代被父母寄予厚望,大多以知识改变命运为希望,他们希望走出农村,在城市立足,他们是连接农村与城市的纽带,充满朝气,对未来充满向往,但也时常迷茫.杜滨才是村里年轻人的代表,他从小父母离异,是爸爸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供他上学,他也很争气,考入了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爸爸的骄傲.

  杜滨才很懂事,但是面对爸爸的行为,他回到家也会很无奈,他甚至说:“我不愿意回这个破家,这个破家对我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他对自己的妈妈一无所知,但是在时隔十几年见面后,他也会紧张并且充满希望.而另一个年轻人代表是杜深忠的儿子杜海龙,他也是大学生,杜深忠把自己全部的希望都寄托给了儿子,也就是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他说出了对土地没有感情,土地不养人的话.面对这些,导演焦波也说,再伟大的演员也说不出这样的台词.

  年轻一代虽然有无奈,有迷茫,接受了城市和现代教育的洗礼,他们可能对农村对父母有很多不理解,但是他们对农村是怀念的,对父母更是有感激之情的.在纪录片结尾的晚会上,杜滨才唱了一首《父亲》,爸爸听了在一旁落泪,虽然唱得不是很专业,却是最用心,最动情的.

  (四)留守儿童与农民工权益

  留守儿童是农村的又一个痛处,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民工的离乡以及他们的权益问题.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中,只有一处描述,却震撼人心,村里人张自君在贵州打工时不慎摔下身亡,在下葬的时候,儿子还很年幼,他不懂死亡的意义,看着爸爸的坟墓,说着“那是俺爸爸的家吗?门口怎么这么小.”[2]

  而葬礼结束后,杜深忠的哀叹“山里的孩子出去打工,真是个要命的事,农民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都是被逼出去的”,这也让观众感受到农民工为了生活的无奈,他们背井离乡,从事着最不体面的工作,充满着危险,但是却得不到应有的权益保护,“用人肉换猪肉”这句话形象真实地反映出了农民工的现状.而导演焦波在采访时也说,他每次看片中葬礼部分,都会湿了眼眶,他希望乡村能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少些“人肉换猪肉”的悲剧.

  三、纪录片表现农村现实的方法

  农村题材纪录片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代表作品.这些纪录片记录了农村的变迁,记录了乡村里的人和事,更重要的是让受众见证了农村的发展,看到了农村那令人窒息的真实,也让社会意识到农村的各种问题.《乡村里的中国》播出后,受到了广泛好评,有利于大众消除对农村的偏见,对人们认识真实的农村有重要的作用,杓峪村的人受到了社会的关注,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通过简单分析《乡村里的中国》所反映的农村问题,可以从中总结出拍摄农村题材纪录片的一些方法,对我们以后的创作有借鉴意义.

  (一)题材上,关注普通人的命运

  选题是纪录片创作的第一步,任何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都会有一个引人深思的主题和立意.农村题材纪录片的选题,要切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关注普通人的命运,这是农村题材纪录片的灵魂.我们国家重视农业发展,重视农村问题,而每一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三农问题的,体现出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对农村问题的关心.《乡村里的中国》立足农村,表现了农村一年的变化,表现了农村人一年的喜怒哀乐,反映出的是在时展大潮下,农村所体现出的土地问题、管理问题、两代人的问题以及留守儿童问题和农民工权益问题,问题背后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引人深思.

  (二)拍摄上,平等沟通,充分了解

  纪录片的拍摄要讲求真实,让被摄者感受不到摄像机的存在,才能让纪录片更加自然流畅.所以这要求创作者要融入被摄者的生活,和被摄者建立一种朋友关系,彼此产生信任,沉下心来潜心创作,然后捕捉生活细节,找准拍摄时机,力求展现真实.《乡村里的中国》的导演焦波和团队在村里住了373天,给村里建了电影院,他们和村民同吃同住,融入村民的生活,仿佛就是村里的一份子,而团队年轻化,思维开阔,他们和村民有很好的交流,当村里发生的事情可以当做拍摄素材的时候,也会有村民告诉创作者,有利于创作者抓住稍纵即逝的突发素材.[3]

  (三)视角上,平民化视角

  纪录片的视角问题不仅仅只局限于拍摄的角度上,更是一种镜头语言所体现的态度.农村题材纪录片在拍摄时,要摒弃一种优越感或者高高在上俯视的态度,要保持一种平视的态度,用平民化的视角去表现.《乡村里的中国》就运用了一种平民化视角,创作者是一种旁观者的身份,而观众也会感受到自己与人物的平等,仿佛自己就是杓峪村的一员.纪录片没有加入任何配乐,也没有一句解说词,都是原声再现,是一种真实的记录.

  (四)人物上,具有典型性

  纪录片的人物要具有典型性,典型的人物会增加纪录片的质感,典型的人物也会表现出典型的问题,契合纪录片的主题.《乡村里的中国》有三个典型人物,分成三条主线,具有独特性典型性,同时又具有农村人的共性,反映出的是大多数农村人面临的问题.纪录片中最典型的人物是农民杜深忠,他代表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也表达了农民对梦想的追求和无奈,他表现出了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了和下一代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孩子的期望.

  参考文献:

  [1]陈鸿瑞.从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看记录者应担负的责任与情怀[J].戏剧之家,2016(23):106

  [2]刘晓华.《乡村里的中国》:真实与震撼[J].新闻研究导刊,2016(12):195.

  [3]焦波.我拍《乡村里的中国》[J].党建,2016(03):57-58.

上文点评:上文是关于经典农村问题专业范文可作为《乡村里的中国》和农村问题分析和反映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农村问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析《舌尖上的中国》的修辞现象和效果
摘 要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与其语言的运用分不开,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在分析该综艺修辞现象的基础上,探讨修辞效果及其成功之处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修辞手法;修辞效果舌尖上的中国自开播以来,广受关注,其欲语.

浩荡光风里,谁在安顿中读李北山新作《宣纸上的中国》
一个人到这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 穆旦的这句话,在无问西东热映后多次被刷屏 李北山的新作宣纸上的中国,用今人的解释系统和话语体系,呈现了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群峰 这些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巨人们,代表一个民族在.

《千里江山图》:三次装裱,五次进宫,900年流离失所
存中国传世名画中, 千里江山图的“知名度”显然不是最高的 无论是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还是五牛图、步辇图,似乎都比它更让民众耳熟能详 但却无人因此否认这幅北宋山水画杰出的.

从《舌尖上的中国》分析纪录片的故事化手段
【摘 要】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创新传统的纪录片拍摄方法,将解说与故事相结合,丰富了纪录片的内容和可看性,提高了纪录片的收视率 本文就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进行纪录片中故事化手段的分析和研究,为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