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古诗词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古诗词测试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古诗词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7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古诗词测试,本文是古诗词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和古诗词和核心素养和高考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古诗词论文参考文献:

古诗词论文参考文献 高考期刊关于职业素养的论文高考论文电子测试期刊

万泳菁

/ 从 “单一” 到 “综合” , 多维度指向核心素养 /

古诗词内涵丰富, 它所呈现的知识点也是复杂多样的, 但前阶段的考查常常以单一知识点的形式呈现: 一方面, 测试的试题仅针对卷面的诗歌, 并没有与平时所学相结合; 另一方面, 试题的内容单一, 不能全方位地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

“课标” 强调要设计典型任务, “典型任务要多样、 综合、 开放.考试材料的选择与组合要角度多样, 视野开阔, 给学生的思考与拓展留有足够的机会与空间. ”因此, 在测试设计时就应该减少那些知识点单一、 碎片化的试题, 替换成更为综合、 整体性的任务.2015年北京卷中的古诗词测试题就给了我们启发, 它选取的是苏轼的 《醉翁操》 :

琅然, 清圜, 谁弹?响空山.无言, 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 人未眠.荷蒉过山前, 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 声和流泉.醉翁去后, 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颠, 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 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 试听徽外三两弦.

这是苏轼为琴曲填的词, 具体要求如下.

1.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 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 龙吟虎啸一时发, 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

B. 商声寥亮羽声苦, 江天寂历江枫秋. (刘长卿 《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

C. 蜂簇野花吟细韵, 蝉移高柳迸残声. (韦庄 《听赵秀才弹琴》 )

D. 寒敲白玉声偏婉, 暖逼黄莺语自娇. (王仁裕 《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

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白居易 《琵琶行》 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

2.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 古代文人常常喜欢 “啸咏” , 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 ( 《归去来兮辞》 )

② 这首词与欧阳修 《醉翁亭记》 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 “醉翁啸咏, 声和流泉” , 呼应了 《醉翁亭记》 中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3. 欧阳修 《醉翁亭记》 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 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 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 苏轼这首 《醉翁操》 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该测试题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全面, 具体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针对古诗词写法上的特色 — —以声写声, 循序渐进考查学生认知并运用这一艺术手法的能力, 也测试了学生对课外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第二部分,检验了学生的古诗词储备情况, 以 《醉翁操》 中 “啸咏”“寄情山水” 等为主题联系学生学过的 《归去来兮辞》 和《醉翁亭记》 相关名句的默写, 让学生对诗词名篇的掌握更加融会贯通; 第三部分, 检验学生对情感的把握.将测试与学生平时学习相结合, 达到从课内到课外双向检测的目的.这样综合、 多样、 全方位的测试材料才能为学生的思考与创造留下足够的空间, 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综合性和整体性的发展.

“课标” 倡导综合性的测试形式, 不仅关注当下试卷上的古诗词, 更将平时所学的诗词知识融入其中, 综合考查.2017年高考题对此的体现更为明显.2017年北京卷中提供的诗歌是王维的 《晓行巴峡》 :

际晓投巴峡, 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 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 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 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 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 稍解别离情.

同样是描绘山峡, 《晓行巴峡》 与下列诗句相比, 在运用意象、 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 《水经注》 )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 《秋兴八首》 )

《水经注》 和 《秋兴八首》 中的诗句都是学生学过的,其中包含的意象、 情感等知识点, 已经在课堂上掌握.王维的这首 《晓行巴峡》 与两者有相似之处, 三句诗放在一起, 能让学生鲜明地比较出该诗意象运用和情感抒发上的不同.这样的测试方式既考查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 又能让他们在测试中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 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目的.

/ 从 “机械” 到 “灵活” , 情景入手彰显核心素养 /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阅读与鉴赏古诗词, 是考查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准.然而,古代诗词与现代社会及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在鉴赏的过程中学生也许不能一下子掌握好其中的内容、 艺术手法、 情感, 等等.如果让学生对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 请简述这个故事” (2013年全国大纲卷)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2014年江苏卷)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15年江苏卷) 等问题进行作答,这样的测试显然是机械化的, 机械化的试题只能让学生游离于测试内容之外.

因此, 测试时需要建造一座联系古诗词与学生的桥梁. “课标” 指出 “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 让学生在个人体验、 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 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 .在古诗词测试中, 可以利用试题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灵活地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达到学习效果.

比如, 2017年山东卷鉴赏岑参的 《早上五盘岭》 时,提到 “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 , 学生对 “蜀道” 原有的认知来源于李白的 《蜀道难》 , 试题有意识地唤起学生对蜀道原有的认知, 创设情境, 进而让学生在鉴赏时思考 “为什么诗人却说 ‘不觉蜀道难’ ” , 这时学生原有的学科认知就会与现实测试的情境产生矛盾, 这样的矛盾可使学生带着一种探索的精神去鉴赏诗歌, 他们会发现作者入蜀的原因和入蜀后的真实感受, 明白作者正是由于这样特殊的原因才 “不觉蜀道难” .

再如, 2018年浙江卷鉴赏李颀的 《送王昌龄》 , 测试考查的是 “点染” 手法的掌握, 在题目的设计中, 联系了《雨霖铃》 中的点染手法, 将学生带入原有的学科认知情境中, 让学生能够调取知识经验, 组织语言进行分析.

古诗词的鉴赏角度多样, 试题一旦机械化, 就会使测试的过程变得抽象, 学生作答时难以下手, 往往答非所问.而创设古诗词情境能够将测试的内容变得清晰,不受其他情境的干扰, 让学生明确学习意图, 在试题所给的主题情境中结合诗词内容进行分析鉴赏.

2018年北京卷中诗词鉴赏选用辛弃疾的 《满江红 ·送李正之题刑入蜀》 , 问题如下:

清人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 却有多少和缓” ,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该试题在整体鉴赏方面具有针对性, 题中点明了“龙吟虎啸” 和 “和缓” 相对,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 “一刚一柔” 的鉴赏主题情境, 学生在这一主题情境中可以展开思路.由所谓的 “一刚一柔” 联想到诗人用典的大气和情感的细腻, 再从手法、 情感等入手进行分析, 这一过程中学生语言运用和审美鉴赏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 重视古诗词特点, 在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 /

古诗词自身的特性与其他的文体有着本质性的差别.在测试的过程中, 学生往往会产生误区, 这是警示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重视古诗词的特点: 审美性和文化性.

古诗词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审美性.无论是诗歌的语言、 音韵、 节奏, 都富有一种美感. “课标” 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之一就是 “审美鉴赏与创造” , 要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与感受来欣赏评价作品.在高考古诗词测试中, 许多题型都是鉴赏方面的, 但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在题目和答案之间形成一道反射弧.比如看到一些关键词就能得出相关的情感、 所运用的技法, 但这些答案并没有依托于古诗词, 有些学生甚至会因为盲目地 “条件反射” 而对整首诗歌的理解产生较大的偏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很大部分是受到平时古诗词教学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 往往更侧重于总结一些考试的规律与规范, 忽略了对诗歌本身的欣赏与评价.在“课标” 的要求下, 教师应该将重心放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上, 对于意象的把握, 情感的体验, 思想的感悟不应以模式化的灌输为主, 而应该指导学生亲身去体验和实践.

其次, 古诗词的特点还表现为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阅读古诗词常常会让人感到余味无穷, 原因就在于其有着包罗万象的传统文化.如果没有充分的传统文化储备, 学生在古诗词鉴赏的过程中就会受到阻碍.以2013年江西卷古诗词阅读试题为例, 该题选用南宋词人辛弃疾的 《水调歌头 · 壬子被召, 端仁相饯席上作》 , 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 概括 “兰” “蕙” “菊” 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 指出 “听我楚狂声” 和 “富贵非吾事” 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从考查的内容来看, 这两道题对文化常识的测试比较深入, 学生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积累失分可能会很严重. “课标” 认为 “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的选用” , 这在古诗词测试中的体现就是对一些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与运用.一方面在测试中可能会涉及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 另一方面在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 出现传统知识点的障碍, 往往会影响我们对整首诗歌的分析.因此, 在日常的古诗词教学中要加强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古诗词内容拓展相应的文化常识, 关注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在教学中重视对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教学也正好对应了语文核心素养中的 “文化传承与理解” , 有助于提升学生文化修养.

综上, 随着 “课标” 的实施, 高考古诗词测试将彰显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包括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古诗词测试也会朝着综合考查、 创设情境、 重视古诗词特点等方向发展, 通过测试更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 达到更好的测试效果.

(责任编辑 / 胡 璐)

此文评论:本文论述了关于古诗词和核心素养和高考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古诗词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古诗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探微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为例
【名师简介】王光佑,四川省中小学第一个教授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泸州市高中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泸州市五星级名师工作室“泸州市高中语文名师王光佑工作室”领衔人,四川省首批高中语文骨.

以高考物理25题为例探析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中的体现
【摘 要】本文以 2018 年全国高考理综Ⅲ卷第 25 题(一道物理主观题)为例,分析在高考物理中命题者是如何通过考题来考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为物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考物理 核心素养 .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考数学备考建议
【摘 要】本文阐明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高考备考方向,总结备考的基本思想,即概括试题的具体问题,建立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题干和设问的模胚,在模胚题的基础上建立部分变式题,形成题集,供高三学生和数学教.

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真题的体现
引言事物发展总是有渊源,将来高考的前身就是现行的“全国卷”和“试点卷” 下面就“全国卷高考题”来看“核心素养&rdq.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