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主题方面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跟解读《印度之行》的分裂主题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主题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0

解读《印度之行》的分裂主题,本文是主题方面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和《印度之行》和分裂和分裂主题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主题论文参考文献:

主题论文参考文献 形势和政策论文主题以法律为主题的论文论文主题

英国著名作家爱·摩·福斯长篇小说《印度之行》标题取自美国诗人惠特曼《草叶集》的中的一首诗歌“向着印度行进”,诗中写道:“向着印度行进!看哪,灵魂,你不是一开始就看清了上帝的旨意吗?大地将被跨越,为网状物所连接,各个民族,近邻将通婚,海洋能够跨越,遥远的将成为靠近,不同的国土将结合到一起.”[1]在诗中,诗人表达了欧亚联接、天下合一的美好愿望,福斯特借用诗歌的题目给小说命名,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但是在小说中分裂主题贯穿小说始终,作者通过描写了在印度各种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表明了在英国殖民统治的印度联接必定失败.

1 种族的分裂

小说开头通过对昌德拉普尔的环境展示分裂和隔阂.城市的一边是印度人居住区,垃圾成堆,所有一切都是卑微而衰败,树木和居民都好像是泥土做的,印度人住的房屋是“烤架似的印度平房”[2],死气沉沉,让人压抑.而城市另一边简直就是一座花园,英国人的住房建在高地上,并按照精确的计划建造起来,他们“除了共同拥有那个拱形天空之外,没有什么共同之处”[2].英国人和印度人的住房的距离与位置高低显示着英国人的统治地位.

医务长官卡伦德为了显示他的权威,总在阿齐兹吃饭时召唤他去家里见他,却不在家等他.事后还为这事找茬跟阿齐兹争吵,质问他为什么听到传唤后并没有立即去他家拜访他.连他的仆人对他也傲慢无礼,爱答不理.即使是印度上流人士也可能因为他们没有遵守来访礼仪而被英国人的仆人赶出来,更别想进入英国人的俱乐部.卡伦德夫人和莱斯利夫人强行坐上阿齐兹租用的马车,既不付钱,也不道谢,对他给她们鞠躬不屑一顾,甚至是本能地转过脸去,说“天赐的礼物,我们是要享用的”[2],她们的冷酷和无耻显示出统治者的优越感.在俱乐部里,阿黛拉表示要看看印度人,她的要求在她的未婚夫朗尼看来非常滑稽可笑,还受到她们同族女同胞的热嘲冷讽,“要看印度人! 听起来多新奇啊!”“要看本地人!啊唷,真没想到”[2].卡伦德夫人的话更让人毛骨悚然,她认为对印度人最仁慈的做法就是让他们死亡.

为了达成阿黛拉想了解真正的印度而举办搭桥会上弥漫着不信任和分裂的气氛.搭桥聚会本是沟通东西方之间鸿沟的招待会,但是印度人、印度女人以及英国人分别占据草地篮球场的三个区域.市长特顿的夫人不愿意去招待他们邀请来的印度人,她在养精蓄锐,准备应酬将来某个重要时刻的高级官员,而对普通印度人极其冷漠.她提醒穆尔夫人,“在印度,除有两个女帮主之外,所有的女人都在你之下.她们都是一类人.”[2]她拒绝同任何一个印度男人握手,除非他是哈瓦布巴哈达(印度上层).她对佣人说话,只用命令式,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还有比较客气的说法.特顿市长对客人敷衍塞责,例行公事.原本准备东西方举行几场网球赛,却被俱乐部的几位常客独占了.英国人把客人请来,却没有很好地招待他们.他们对印度人冷淡粗鲁,企图联接他们的搭桥会以歧视而告终,招待会最终结果只是加深了人们之间的隔阂.

对于印度人,英国人就是统治者,高高在上.法官朗尼是殖民者的代表人物,他不喜欢母亲穆尔夫人跟印度人走得太近.当母亲谈起阿齐兹对她很友好,他反问母亲,“他会容忍我们这些残忍的征服者和无情无义的官僚吗?”[2]他们谈到阿黛拉认为英印人对印度人不友好时,朗尼振振有词,“我们从英国来这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表现我们的行为可爱.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是对他们实行公平裁决,为他们维持社会治安”[2].朗尼的冷酷和诚实地说明了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人的态度,他们是统治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不屑也不可能与印度人存在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交流.

2 文化的分裂

分裂不仅表现在种族之间,也存在于文化之间,文化差异是英国人和印度人不能联接和融合的重要原因.

穆尔夫人想去拜访印度人巴塔查亚夫妇,他们答应派马车来接她们.结果并没有如期而至,让两位英国女人很迷惑,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阿齐兹出于客气邀请她们到家里玩,而阿黛拉却相信了他的话,并向他要家里的地址,阿齐兹恐惧地转移了话题,因为家里实在太简陋脏乱,于是邀请他们游览马拉巴山洞,这样就不用去家里了.印度表示热情的客套话被英国人误解,慢慢就会形成隔阂.

阿齐兹误以为菲尔丁对后现代主义的评论暗含着只有统治地位的种族才了解后印象主义这样高雅的东西,他非常生气.福斯特认为印度人更注重理解语言的言外之意,而英国人则是更在意字面含义.同时表明,他有深深的民族自卑感.

阿齐兹要求阿黛拉付给他巨额补偿,而菲尔丁一直觉得阿黛拉在庭审时在巨大的社会压力前表现得诚实而公正,让她赔付巨额补偿太不仁义.而阿齐兹已经丧失理智,他已被胜利和对阿黛拉的讨厌所控制,他也不像当初热心地给英国人当向导时那么天真热情,他认为阿黛拉不是出于对他的情感才作出那样的选择.他坚持如果阿黛拉不道歉,他就不会答应.他嘲笑阿黛拉丑陋,而菲尔丁认为他在这方面的势利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另外,菲尔丁无法理解为什么阿齐兹喜欢痛恨不顾压力救了他的阿黛拉,而喜欢从未帮助过他的摩尔夫人.印度人重视情感,而英国人则重视事实.文化差异导致两国人常常出现交流障碍,误会加深,导致分裂.

3 印度内部的分裂

印度内部的分裂不仅表现在男女的不平等和种姓制度方面,更多的是表现在信仰各种宗教的印度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福斯特对于印度女人所用笔墨不多,但是仍然能让人感受到印度人对女人的歧视.印度女性的社会行为受到深闺制度的束缚,是“女性回避男子和对年长妇女的端庄举止的一般要求的复杂规范”[3],将妇女同外界社会隔离开来.在家里有陌生人来访女人不能走出帷幔,因为印度女人是不可以被男人看见的,甚至连照片也不可以给外人看.哈米杜拉夫人在客人来访时不但“不能走出帷幔,还要在他们吃完后,她才能去吃”.[2]印度女人应邀参加英国人举办的招待会,她们有的害羞地躲在亭子里,有的把脸靠近灌木丛,背对着出席聚会的人们.

种姓制度作为印度的一种世袭的社会等级制度,最初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后来又增加了一个“贱民”阶层.各种姓之间不能通婚,不能交往.纳瓦布巴哈达是印度世袭省区总督,和下层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社会隔阂,“他感到很难再进一步减少这隔阂”[2].作为医生的阿齐兹,他的朋友圈里是律师穆罕默德阿里以及哈米杜拉这样的有知识有地位的人物,他会跟受过教育的印度人经常相互往来.

印度被称为“宗教博物馆”, 印度人信奉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在《印度之行》中的人物有着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斗争.福斯特对于印度内部宗教的冲突主要聚焦在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的矛盾冲突上.阿齐兹是穆斯林的代表人物,他和印度教徒之间的矛盾冲突很明显.当阿齐兹得知印度人巴塔查亚夫妇没有按约定去接穆尔夫人和阿黛拉去家里做客时,便断定巴塔查亚夫妇是“懒散的印度教徒”[2]而对他们加以蔑视.有人放出谣言说戈德博尔教授有可能是霍乱,阿齐兹和他的穆斯林朋友很快就认定他是传染源,认为“一切疾病都是从印度教徒身上生出来的”[2].他们瞧不起印度教徒,对印度教徒使用语言,就像英国人对所有印度人那样.当得知霍乱只是谣言时,印度教徒开始侮辱穆斯林,他们互相攻击.拉尔医生是阿齐兹的同事,是个印度教徒.他不喜欢阿齐兹.在阿齐兹被捕后,拉尔医生因为痛恨阿齐兹并讨好英国人曾提出要为起诉提供证据,但结果是审判中英国人败诉,他为此十分难过.印度人为了发泄愤怒暴打了他,而他为了逃避厄运而装疯卖傻.

哈米杜拉参加了一个由印度有民族主义倾向的人士组成的一个紧急委员会,他们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他们都表示愿意彼此爱护,来改变原来他们之间那种不正常的关系.他们知道,这个委员会只要英国人离开了就会随之解散.印度人内部的四分五裂的状态是英国能轻松殖民印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4 结论

虽然联接是小说的主题之一,但是分裂是作家着力表现的重要主题,福斯特多次提到“一百个印度”[2]表明了印度的文化、种族和宗教的分裂.作家试图告诉世人,只要印度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只要印度还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要想实现国与国的联接、人与人的联接那是不可能的.

点评,此文是一篇关于主题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印度之行》和分裂和分裂主题相关主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传统音乐海洋的畅所欲言(下)张玉榛《印度音乐教育》述评
(接上期)“口传心授”⑧是印度音乐教育传承模式的主要传承手段,在学习最开始的几年中,学生主要根据老师所授内容来完成学习,老师所授内容主要以口授方式进行,没有书籍和乐谱 此过程需.

从文学视角解读《傲慢和偏见》
【摘 要】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处处反映当时社会人们对金钱的看重 作品中到处充斥着金钱和数字,足以说明金钱对婚姻的影响,或者说直接决定了婚姻 小说中几段婚姻,因.

解读《母亲的反抗》中萨拉的人物形象
摘 要玛丽弗里曼是美国十九世纪的女性主义作家,她的著作因描写十九世纪末新英格兰地区的女性日常生活而著名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其代表作母亲的反抗中萨拉的人物形象,并进一步解读玛丽弗里曼对女性解放道路.

论《印度之行》菲尔丁和阿齐兹的友谊
1 序言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是英国20 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之一,印度之行是他六部长篇小说中声誉最高的作品 这部小说是根据他在印度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创作而成 在书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