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痛到极处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痛到极处不能言:礼数不能束缚人丧亲后的感情宣泄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痛到极处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3

痛到极处不能言:礼数不能束缚人丧亲后的感情宣泄,本文是痛到极处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跟礼数和宣泄和束缚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痛到极处论文参考文献:

痛到极处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之处硕士论文不足之处论文不足之处

孙凯昕

内容摘 要: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雅量》、《伤逝》和《任诞》篇均有记述名士失去亲人的内容,但他们所表现的行为状况却有很大的差别,有些会压抑自己的感情,有些却把内心的伤痛尽情宣泄,刘义庆对这两种极端的表现均有记述.孔子为儒家的创始人,面对学生颜回的逝世,他并没有受到“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礼节约束而隐藏自己哀痛.至于道家人物庄子,他在妻子去世后鼓盆而歌,这种对于生死抱有乐观的态度,与他主张的自然思想相一致.

关键词:《世说新语》 孔子 守丧 庄子 鼔盆而歌

一、《世说新语》中压抑与释放的感情

刘义庆《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群率性自然、放浪形骸的名士行为的著作.他把名士所遭遇的事情,根据他所定的类别: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等一共三十六类,分门别类的加以记录.从中亦可见出,刘义庆对于当时名士行为的赞赏.《雅量》、《伤逝》和《任诞》篇均有记述名士失去亲人的内容,但他们所表现的行为状况却有很大的差别,有些表现得像受到儒家“发而皆中节”的感情约束所影响,对于亲人的逝去,他们的哀痛表现得很压抑;而有些却像道家所主张的自然,对于死亡,抱着乐观接受的态度.从这里可以看出魏晋名士一方面注重自己的行为修养,另一方面,也主张放任自己的感情宣泄.

刘义庆认为“雅量”的意思是:遇事处变不惊的一种高雅风度,其中记述了顾雍得悉儿子逝世时的情况.《雅量》“豫章太守顾邵,是雍之子.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棊.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1]顾雍与下属下围棋时得知丧子的消息后,但他为了不影响在场官员的雅兴,竟强压悲恸,“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知道儿子没有书信回来,他已明白缘故,但神色不变,只是用指甲掐手掌,血流出来沾湿了座褥.直到宾客散去,才说出心里所想.他以季扎丧子时的超脱思想作为榜样,认为生死是命中注定和子夏哭子失明而勇于认错,用以警惕自己,表达出自己对于丧子持坦然的态度.这种作风,带有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味道,对于感情的宣泄都要“发而皆中节”,刘义庆所推崇的涵养与儒家的相一致,严格来说违反人感情的自然流露.

但从《伤逝》中记述生者对死去亲人所表达的追怀和感伤,却认为这是人之常情.《伤逝》“郗嘉宾丧,左右白郗公‘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2]郗愔与顾雍同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与人们的习惯性思维有异,所以为人父亲的一定感到非常伤痛.当郗愔的手下向他禀告儿子死去的消息时,他并不悲伤,只跟手下说“殡时可道”,到了少爷入殓时告诉我,表现得非常冷静.但到了郗愔参加儿子的大殓仪式时,他之前所压抑的悲痛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哭得几乎气绝.另外,《伤逝》有一段记述了魏文帝曹丕参加王仲宣葬礼的情况.《伤逝》“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3]魏文帝曹丕知道王仲宣生前喜欢听驴叫,所以他要求去吊丧的客人都要作一声驴叫来送王仲宣.葬礼本是悲痛而严肃,如果大家都一一学驴叫,想必情景会有点滑稽,但我们亦可从中见出大家对死者所表达的一番心意,这也是出自一份真感情.总结以上《伤逝》两段的记述,都是认为亲人去世,自己在感情上有所宣泄是合理和可理解的.

至于《任诞》记述阮籍丧母时的表现,更是与以上《雅量》和《伤逝》所记的完全相反,虽然同是失去亲人,但阮籍对于自己的感情毫无保留的尽情表露.“任诞”是指任性放纵,这亦是魏晋名士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任诞》“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噉不辍,神色自若.”[4]何曾眼见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宴会上喝酒吃肉,认为这是有违孝道,于是向晋文王召请,要流放阮籍.晋文王认为阮籍是伤心过度,而导致身体劳累,所以他现在是因病而喝酒吃肉,这是合乎《礼记》所记述.而阮籍依旧继续不停吃喝,神色自若,没觉得有任何不妥当的地方.可见他不受礼制,不理会旁人的目光.

另一段也是关于阮籍丧母的记载.《任诞》“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喭毕,便去.或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君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时人叹为两得其中.”[5]这一段是记述阮籍母亲葬礼的情况,阮籍没有根据一般的程序先哭,然后向客人行礼.依旧维持自我,唱歌喝酒、披头散发,不顾旁人的看法.旁人认为既然阮籍不遵循礼制,裴令公也不用一进去就坐在地上哭,一切按照传统礼数去做.裴令公认为阮籍已经超脱,可以不尊崇礼制,而裴令公自己只是俗人,所以不能与阮籍相提并论.

从《雅量》、《伤逝》和《任诞》可见,刘义庆对于名士对待亲人死去的行为,是有不同的批判眼光.他一方面欣赏名士有儒家的涵养,如在《雅量》所述压抑自己悲痛之情;另一方面亦是主张人应把感情释放,表达哀痛亦是人之常情,如《伤逝》所记述的情况.而在《任诞》更是主张遇到悲痛的事情应该放纵自己的情绪,如阮籍一样不受世俗眼光所约束,这种不做作,才是回归自然,表现出真正的魏晋名士风流.

二、儒家讲求约束与含蓄的感情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始创人,他主张人的感情宣泄应该要有节制,但在他的学生颜回死去时,他所表达的哀痛之情非常显露,并没有受到儒家思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约束.《论语·先进》“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6]孔子视颜回为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他失去了颜回很伤心,觉得上天不让他活下去,天要灭亡他了.跟从他身边的人亦想安慰他,希望他不要太伤心,影响身体.孔子反过来骂他们:“我伤心得太过分吗?如果颜回死我也不悲痛,哪谁死我才会悲痛?”言下之意,其他人死,孔子也不管,不会受影响,更不会伤心.这里孔子明显的表达出他对颜渊的重视及哀痛,并没有任何的掩饰和隐藏.

另一方面,对于父母的死去,孔子主张子女要为父母守三年之丧,以表达出自己的思念及报答父母三年怀抱之恩.孟子亦继承了孔子这方面的思想,而且都坚持认为为人子者一定要遵守.《论语·阳货》“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7]宰我认为三年之丧太久,守丧期间停止一切活动,一定会让礼仪、音乐崩坏,农作物失收,影响社会经济.孔子解释守丧的意义,是由于父母死去了,内心感到非常悲痛,所以尽管有好吃的,能过上好的生活,亦不能安心享受.而对于父母的死,仍然无动于衷的人,孔子视之为不仁.而孟子对于守三年之丧的解释,比孔子说的更具体深入.《孟子·尽心章句上》“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朞之丧,犹愈于已乎?’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悌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8]齐宣王想要缩短守孝的时间.公孙丑认为守孝一年已经足够,比起哪些没有守孝的人强些.孟子指出为人子女守丧,这是孝顺的表现,并且斥责公孙丑自己不愿意守孝,却阻止齐宣王把三年的丧期守完.可见,孟子对于守三年之丧的立场非常坚定,认为这是讲求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怀念,而且行为上都是含蓄,讲究长时间的思念.

三、道家回归自然之情

道家对于生死采取自然的态度,认为人死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9]就是说人不只要接受眼前的事实,而且要“处顺”,懂得随着环境自然的变化而变化,不与外在环境对抗.若抱有这种生活态度,人自然不会受哀痛快乐的情绪所影响.又如《庄子·至乐》: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10]

庄子面对自己妻子的去世,并没有呼天抢地的啕号大哭,他只是张开双腿的坐着,敲着瓦缶唱起歌来.这种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出对丧妻的悲哀.这里庄子与阮籍对于亲人的去世所表现的态度接近,如前面所述,阮籍服丧期间饮酒,在他的母亲举行丧礼时,他也一样没有哭泣,自顾地奏着乐曲.庄子能做到这个境界,因为他认为人本来是一团气,《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11]气聚就是生,气散就是死,生死只是形体的不同,所以妻子死了只是回归到自然,以另一种形体存在.

四、结语

总结《世说新语》、孔子与庄子对于丧亲乃至于生死的看法,终归离不开哀痛感情的宣泄,这是人正常的表现,所以更不受道德礼仪规范的约束.无论是《世说新语》所记述丧子之痛的先压抑后释放的感情表现,还是孔子悲恸得不听别人的劝说,但在冷静过后接受现实,仍然坚持守三年之丧的礼制,或者是庄子的鼓盆而歌,表面上的“今朝有酒今朝醉”,背后也是为自己的哀痛寻找出路.这些都是他们痛到极处,到了无法自已的地步.

参考文献

1.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8月.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6月.

3.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1月.

注 释

[1]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8月,页343.

[2]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8月,页643.

[3]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8月,页636.

[4]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8月,页728.

[5]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8月,页734.

[6]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6月,页125.

[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6月,页180.

[8]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6月,页361.

[9]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1月,页128.

[10]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1月,页614.

[11]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1月,页733.

(作者介绍:孙凯昕,香港树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

此文结论:上文是一篇关于礼数和宣泄和束缚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痛到极处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痛到极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莫言:我的文学梦依然强烈
□和 林儒雅的中式服饰,盘扣系得一丝不苟 所到之处,水泄不通,闪光灯亮成一片 他眯起眼睛,对此习以为常 还是那个熟悉的莫言,距离摘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过去了四年多,他依然是当代中国最受瞩目的作家 日前,.

南怀瑾18句人生精言: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
南怀瑾是一位读书宏富、贯通儒释道、修行颇深的国学大师 他对人生有着很多的精彩议论,夹杂在他对儒释道经典的解说中,每一句都体现着他的学问和修为,每一字都体现出一种通透的质地 01靠别人永远没出息人只有求.

莫言:下一部小说写什么?
红高粱里有很多年轻人向传统文学挑战的写法 如果现在再写一遍,肯定没有这样的句子了 提到红高粱这部作品,尽管有缺陷,尽管有毛病,但是那种朝气,那种勇气,那种大胆探索的精神,还是让我很怀念 小说里有一些对.

莫言:写短篇也能成大家
从90 年代初期,掀起了长篇小说创作热潮 许多人认为只有长篇小说才能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只有长篇小说才能奠定一个作家的地位 这样的认识不能说不对,但如果把问题绝对化了就不一定对了 我认为短篇、中篇、长.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