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影响分析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跟人力资本、就业状况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影响分析基于福州、厦门的调查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影响分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0

人力资本、就业状况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影响分析基于福州、厦门的调查,本文是关于影响分析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人力资本和就业状况和务工人员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影响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影响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论文就业论文资本运营论文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丁雪儿,周毕芬*,朱秋萍

(福建农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摘 要:基于福州、厦门两市进城务工人员抽样调查数据, 从人力资本、就业状况两大视角出发,运用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利用Tobit回归分析检验研究结果的信度.研究表明: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更换工作次数明显高于老一代进城务工人员:未婚进城务工人员更换工作次数高于已婚进城务工人员;教育程度、已掌握几门技术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影响并不显著;每周工作天数越多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性越高;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单位有无*社会保险以及工作满意程度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科学引导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建议.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影响因素;负二项回归与Tobit回归

中图分类号:C 91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390X(2017)01-0001-09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of Human Capital and Employment

Situation on the Occupational Mobility of Migrant Workers:

Based on Survey in Fuzhou and Xiamen

DING Xueer,ZHOU Bifen,ZHU Qiuping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ampling survey data of migrant workers in two cities of Fuzhou and Xiamen, this paper uses the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to analyz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occupational mobility of migrant work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capital and employment situation. Then,it uses tobit regression to analyz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test result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requency of changing job of 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is notable higher than the old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e frequency of changing job of unmarried migrant workers is higher than the married migrant worker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hether mastering several technology, are not significant for migrant workers. The more of the working days per week the higher of the occupational mobility of migrant workers. Labor contract, social insurance, job satiaction he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occupation mobility of migrant workers. On this basis, some scientific suggestions should be forward to solve the occupational mobility of migrant workers.

Keywords: migrant workers; occupational mobility; influence factor;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and tobit regression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镇,他们虽保有农村户籍,却长期在城市生活与就业.作为农业转移人口的组成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已然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27747万人,较上一年增长13%.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6884万人,增长04%,由此可见,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呈现逐年上升之势.随着新生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涌入,这一规模势必增强.职业流动是社会成员在特定职业及该职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就职的意愿[1].职业流动为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流动显得尤为突出.然而,不同于老一代进城务工人员职业的低流动性、高稳定性,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频率呈现大幅增长,表现出高流动性,低稳定性的特点.这无疑给劳动力市场平稳发展、社会管理、城市融入及进城务工人员自身职业发展带来不小的难题.面对劳动力市场“用工难”的现象,看似进城务工人员频繁主动的职业流动背后透露出几许无奈,进城务工人员职业的高流动性,已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引发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如何走出“技工荒、普工少、高层次人才紧缺”的窘境,科学有序地引导进城务工人员选择正确的职业流动方式与途径,增强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的稳定性,是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与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关键.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视角

国外学者在职业流动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国内学者更早.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者在人力资本方面的差异是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根源,只有增强人力资本的投入,才能促进收入增长[2].市场分割理论则指出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模式与经济地位获得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报酬低,环境差,晋升机会少,稳定性低,工作更换率高[3].在市场分割与就业信息不完全状态下,劳动者通过职业搜寻来了解行业的工资分布,比较职业搜寻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继而决定是否继续搜寻[4].

目前,国内学者围绕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已在微观与宏观层面做了大量研究.从微观上看,许传新调查发现进城务工人员群体中,有过职业流动经历的高达760%,自进场务工以来从未发生职业流动的仅占240%[5].职业流动具有主动流动与被动流动的之别.相较被动流动,主动流动的进城务工人员更可能实现职业的向上发展,尤其是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借助网络渠道求职,更能实现职业向上流动的目的[6].关于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们纷纷认为个体特征、人力资本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具有影响,其中性别、婚姻状况、工作时间、教育程度、技能培训对职业流动影响显著[7-8],而人力资本对进城务工人员从事高端职业与获取高收入作用明显[9-10].除此之外,不少学者指出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存在收入效应[11-12].研究显示,收入低是导致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关键因素,劳动力市场不规范、行业间的收入差异、区域间的工资高低,使得进城务工人员试图通过频繁的职业流动寻入的提升[13-14].撇除收入因素外,家庭因素亦是成为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与否的关键因素,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是为了子女在流入地获得更好的教育、更全的社会保障及更优的生活条件[15].从宏观上看,国家社会经济制度也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功能.政府制定的工资标准、社会保障制度、就业政策、财政投入力度及工作环境都是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重要考虑[16].另外,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群体内部异质化的凸显,关于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代际差异的研究也不断地涌现[17-18].

纵观国内外学者关于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研究,不难发现大都从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来探讨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原因.研究视角多集中于个体特征、家庭因素、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来分析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影响.就业是进城务工人员获取报酬的根本途径,人力资本是进城务工人员自身求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就业状况的好坏关系到进城务工人员职业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人力资本是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内因,就业状况为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外因.但目前专门将二者一块纳入同一模型,分析其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影响的文献并不太多.因此,本文特别选取人力资本、就业状况这两大视角深入分析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影响情况.文章首先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研究数据,其次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再者利用负二项回归方法,找出影响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通过Tobit回归实施稳健性检验,提高研究的信度,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

二、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基本情况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于2016年1月于福州与厦门两地开展《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就业与城市融入状况》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随机发放问卷375份,回收362份,有效问卷数350份,合格率为933%.调查地点涵盖: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建筑工地、工业集中区、火车站等进城务工人员集聚的地方.问卷内容包含进城务工人员的个人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人力资本因素(教育程度、已掌握几门技术)、在城就业状况(单位性质、职业类型、月平均收入、每周工作天数、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单位有无*社会保险、有无拖欠工资、工作满意程度)这三个方面.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福州、厦门两市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进城务工人员总体职业流动相对集中.个体特征四个变量中,男女比例合理.从年龄分层来看,16~35岁的进城务工人员比例为709%.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进城务工人员高达449%,已婚的为551%.人力资本两个变量中,初中以下学历的占383%,本科及以上学历为351%.由此可知,随着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日益壮大,进城务工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大大提高.从已掌握技术数量来看,技能不足仍是阻碍进城务工人员就业选择的重要制约因素.就业状况6个变量当中,从事制造业、建筑业、住宿与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居多,这说明第二、第三产业是吸纳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就业的主力军.进城务工人员大多集中于私营企业,其次为个体或自雇.从月平均收入来看,进城务工人员的月平均收入主要分布在2001~3000元及3001~4000元这两个区间,但调查中仍有部分进城务工人员月平均收入大于5000元.从每周工作天数来看,超过620%的受访进城务工人员反映每周工作超过5天,这说明进城务工人员工作强度之大.从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来看,签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进城务工人员比例仅为83%,仍有171%的进城务工人员反映既没签书面合同,也无口头约定.从有无*社会保险来看,603%的进城务工人员表示没有*社会保险.从有无拖欠工资来看,从未被拖欠工资的进城务工人员比重为651%,但依然有74%的受访者经常被拖欠工资.从工作满意程度上看,对工作表示非常不满意的占总数的63%,另有460%的进城务工人员持一般的看法,这道出进城务工人员对当前就业状况的无奈.

三、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进城务工人员在近一年内更换工作的次数”,作为研究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因变量,用于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在短期劳动力市场职业流动的状况.自变量为人力资本、就业状况两大维度.个体特征是研究进城务工人员问题无法排除的基础性变量,它是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简单描述,但出于本文研究需要,将其纳入控制变量,它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这三个变量.根据人力资本假说理论,人力资本是指在劳动者身上进行投资而形成体现于劳动者身上的一种资本,人们能够通过对自身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等方面的投资,获得经济回报[19].进城务工人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是影响其职业选择最主要的人力资本要素,故本文借鉴王超恩做法,选择“受教育程度”与“已掌握几门技术”这两个变量来衡量进城务工人员人力资本状况[20].就业状况是衡量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核心性变量,进城务工人员分布在城市的各行各业,就业状况良莠不齐,它对进城务工人员工作热情的保持具有潜在作用.就业状况涵盖了岗位类型、工作性质、收入报酬、工作强度、权益保障、职业认同等.文中就业状况特指上一份工作的就业状况,当从未发生过职业流动时,就业状况则为当前工作的就业状况,故本文选取“职业类型、单位性质、月平均收入、每周工作天数、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单位有无*社会保险、有无拖欠工资、工作满意程度”这八个变量.

(二)研究假设

本文基于前人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次调查实际,从个体特征、人力资本、就业状况三方面分别提出若干假设.

第一,控制变量方面,一般认为男性更富冒险精神,女性则倾向于稳定的工作.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步入职场时间较老一代进城务工人员晚,职业选择不确定性较大.已婚的进城务工人员,家庭负担重,经济压力大.而年轻、单身、未婚的进城务工人员,承担的压力相对较小,追求自由,不安于现状,试图通过职业流动实现职业向上发展.因此,在个体特征方面,提出如下基本假设,假设1:男性的职业流动频率高于女性;假设2:年长者职业流动的频率越低;假设3:已婚者职业流动频率低于未婚.

第二,在人力资本方面,教育程度是衡量个体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准,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中高学历比重较大,高学历通常意味着高报酬、福利好.俗话说得好,技多不压身.当自身掌握的技能越多,人力资本也随之增加,加之受“技工荒”的影响,专业技工备受热捧.因此,在人力资本方面,提出如下基本假设,假设1:学历越高职业流动频率越低;假设2:掌握技能越多,职业流动频率越高.

第三,在就业状况方面,职业类型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息息相关,受访的老一代男性进城务工人员中,较大比例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居民服务业等.这些行业体力重、危险高、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往往跟着项目走,工程项目具有一定周期,流动性较强.且单位性质多为私营企业与个体或自雇,能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少之又少.寻求更高的收入报酬是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辛勤工作的最终目的.收入高低是影响进城务工人员持续在岗的关键因素,每周工作天数越多,闲暇休息时间缩短,工作积极性受挫.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得以生效的法律证明,在劳动合同的约束下,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流动性通常较小.单位替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为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撑起“安全的防护伞”,使进城务工人员得以安心工作.欠薪频繁,进城务工人员对单位的不满情绪将与日俱增.工作满意度,是进城务工人员对所从事工作的心理感受,工作满意度能够反映出对当前工作的接纳程度,满意度越高,职业的流动频率较低.因此,在就业状况方面,提出如下基本假设,假设1:工作性质越好,职业流动频率越低;假设2:职业类型越差,职业流动性越高;假设3:月平均收入较低者,职业流动频率远超收入高者;假设4:每周工作天数越多,工作流动性越大;假设5:签订劳动合同较未签订劳动合同者,职业流动频率更低;假设6:单位未*社会保险的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频率大大增强;假设7:被拖欠工资者职业稳定性低于未被拖欠者;假设8:工作满意度越低,职业流动越高.

(三)模型选择

由于本文因变量为进城务工人员近一年内更换工作的次数,它的选项是多值的,且非二值,因变量选择Y等于0、1、2、3……K,K为可包含0在内的非负整数,属于离散变量.对于该类问题的研究通常采用“泊松回归”或“负二项回归”,但“泊松回归”要求被解释变量的期望值与方差相等,这一特点难以满足,当被解释变量的方差明显大于期望,则可利用“负二项回归”方法.本文根据调查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人力资本、就业状况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影响,然后运用“Tobit回归”方法再次估计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影响程度,并比较“负二项回归”与“Tobit回归”分析结果的一致性,以检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自变量包含人力资本、就业状况所涉及的相关变量.模型中的解释变量选取和说明、统计量如表2所示.

(四)实证分析与结果

1.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负二项回归分析

本文利用Stata120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影响因素进行“负二项回归”估计,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3所示.由于卡方检验的P值为00000,模型总体统计较为显著.但各个自变量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影响程度各具差异,个体特征中婚姻状况对进城务工人员更换工作次数具有显著性影响,且系数为负.性别、年龄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影响并不显著,在统计学上可忽略不计.教育程度、已掌握几门技术未能通过10%水平下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人力资本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影响不显著.就业状况中每周工作天数、单位有无*社会保险、有无拖欠工资及工作满意程度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影响方向不同.而职业类型、单位性质、月平均收入、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影响并不显著.

(1)从控制变量来看,婚姻状况同进城务工人员更换工作次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关.已婚进城务工人员相较未婚进城务工人员更换工作次数将减少0118次,这与前文研究假设相一致.究其原因,可能的解释是,样本中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比例高,未婚为主,家庭负担小,不安与现状,更重视职业的发展,往往流动性更高.而已婚的进城务工人员,尤其男性、已婚进城务工人员承担家庭责任与负担更重,不敢轻易更换工作,故倾向稳定的职业.调查中“有进城务工人员反映已近10年未回老家,家中经济来源全仗多年打工所得,且子女多,教育费用高,对其而言是一笔不小支出”.另外,已婚的进城务工人员为了避免与家人分离,维系家庭情感,在职业变更上也更为谨慎.在个体特征中,性别、年龄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影响并不显著.由于样本中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比例较大,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他们在面对职业选择的意向和期望上较为趋同,并未发现明显的性别差异.

(2)从人力资本来看,教育程度、已掌握几门技术在总体模型估计结果中不显著.教育程度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影响在统计学上可忽略不计.这同殷红霞等[7]研究结果相异,一般认为“教育程度高的进城务工人员,其获得较高职位的可能性越大,福利待遇从优.加之,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劳动生产率越高.所以,企业更愿意留住受教育程度较高者”.究其原因,调查中高学历的进城务工人员比例高达351%,他们大部分为刚步入职场不久的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职业流动并不突出.从已掌握几门技术来看,303%的进城务工人员掌握0门技术,掌握1门技术的占354%.可见进城务工人员群体总体技能掌握水平偏低,这使进城务工人员掌握技能数量对职业流动的影响并不明显.

(3)从就业状况来看,单位有无*社会保险、有无拖欠工资、工作满意程度这三个变量都在1%显著性水平下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具有负向影响.而每周工作天数则10%显著性水平下同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存在相关.每周工作天数每增加一天,进城务工人员更换工作的次数将提升0043次,对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而言,就业既要满足经济基础,又得兼顾精神需求.每周工作天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进城务工人员工作的强度,当工作强度越大,工作负荷就越重,闲暇娱乐时间则越少,久而久之容易滋生厌岗情绪.单位有无*社会保险与进城务工人员更换工作次数在1%水平下显著相关,相较未*社会保险的单位,有*社会保险的单位进城务工人员更换工作次数将下降0198次,这与研究假设相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全国进城务工人员监测调查报告》,50岁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水平偏低,大多从事建筑、环卫等工作强度大的重体力劳动.且高龄进城务工人员以打零工为主,工作变换频率大,流动性强,企业不愿缴纳保险,个人没这个条件,因而参保率低”[21].与经常或偶尔拖欠工资的进城务工人员相比从未拖欠工资的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频率降低0108次,这与上文假设一致.“目前单纯欠薪案件明显减少,但欠薪95%以上都发生在进城务工人员群体身上.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使其劳动者的身份‘不规范’难以得到保障”[22].工作满意程度是进城务工人员对工作状态、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综合的心理认同程度.随着对工作满意度等级的逐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更换工作的频率将降低0097次,这同研究假设相同.可能的解释为,当进城务工人员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才会爱岗敬业,保持工作动力与,离职机率降低.另外,职业类型、单位性质、月平均收入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无意义,相比老一代进城务工人员对高收入的追求,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关注福利待遇的同时,还更重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积极寻求职业上的突破.因此,对单位性质与职业类型的认识同老一代进城务工人员具有不同的看法.

2.稳健性检验

在本文的分析中,因变量是离散的,且为连续数值.即进城务工人员近一年内更换工作的次数作为衡量职业流动的标准,当进城务工人员从未更换过工作,那么其职业流动频率则为0.根据对调查数据的描述分析可知,更换工作次数为零的比重较大(580%),这使得职业流动次数分布变为由一个离散点与一个连续分布所组成的混合分布.那么,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和可靠,则需进一步利用Tobit回归方法,检验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影响因素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如表4所示),Tobit回归分析的变量选取同负二项回归相一致.

通过T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值为00000,-2倍对数似然值为-367264,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且分析的结果同负二项回归基本一致,这说明负二项回归分析结果是可靠的.但婚姻状况这一变量的显著性水平略有提高,每周工作天数、工作满意程度、单位有无*社会保险、有无拖欠工资这5个变量仍是影响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关键因素,且皆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未婚、每周工作天数越多、单位有无*社会保险、拖欠工资越频繁的进城务工人员、工作满意程度越低其职业流动次数往往较高.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福州、厦门两市进城务工人员调查数据,立足人力资本、就业状况视角,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基本情况,研究发现,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在近一年内更换工作的次数大大超过老一代进城务工人员.但老一代进城务工人员中职业流动率高的大多集中于建筑业、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其次,采用“负二项回归”方法分析人力资本、就业状况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因素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家庭是个体的依靠与负担,相对未婚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主动自由,已婚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流动往往易受家庭的束缚与牵绊,在选择职业流动时更为谨慎.人力资本对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一结果大大超出研究预期.随着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不断壮大,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之间的人力资本差异正逐步缩小,人力资本作为求职的优势有所减弱,但这仍然无法忽视人力资本在求职中的作用.就业状况是就业质量的重要体现,当进城务工人员每周工作天数越多,工作强度与压力越大,身心健康将遭受损害.单位有无*社会保险、进城务工人员有无被拖欠工资皆对职业流动具有负向影响.不同于老一代进城务工人员淡薄的社会保障意识,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意识大大增强,企业是否为其*社会保险已成为择业的重要考量之一.进城务工人员拖欠工资是劳动力市场长期存在的问题,“年年喊薪,年年欠薪”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使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屡遭侵害.工作满意度与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流动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工作满意度越高,职业流动频率越低.为了有效应对进城务工人员高频率的职业流动,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的进程,文章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人文关怀,针对已婚进城务工人员,特别是夫妻双方异地分居的职工,单位可适当提供住房优惠及子女就学帮扶.同时,增强对未婚进城务工人员婚恋问题的关注与指导,定期组织企业间开展形式丰富的职工联谊活动,增进职工之间的情感.第二,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加大对职工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投入,实现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职工自身的竞争力.第三,关注职工身心健康发展,企业应缩减职工每周加班时间,保障职工基本闲暇休息的需求.为职工*社会保险,加大劳动保险的签订率,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与凝聚力,提高职工的工作满意度.第四,政府需不断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相关的法规建设,尤其是针对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帮扶机制.定期检查企、事业单位的用工情况,严厉打击违法侵权行为.

[参考文献]

[1]孙龙,风笑天.青年白领的职业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对武汉H证券公司620名青年的调查研究[J].青年研究,2000(6):11.

[2] Gary S,Becker. Human capital: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ducation[M].Chicago,IL: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

[3]Doeringer P B, Piore M J.Internal labor markets and manpower analysis[M]. New York: sharps press, 1971.

[4]Burdett, Kenneth. A theory of employee job search and quit rate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8, 68(1): 212.

[5]许传新.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两代农民工的比较分析[J].青年研究,2010(3):6.

[6]姚缘,张广胜.信息获取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基于对大中小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调研[J].农业技术经济,2013(9):52.DOI:10.13246/j.cnki.jae.2013.09.009.

[7]殷红霞,宋会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换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省的调查数据[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6):98.DOI:10.3969/j.issn.1007-3116.2014.06.019.

[8]金晓彤,杨潇.差异化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31省(市)4268个样本的实证研究[J].青年研究,2015(3):20.

[9]吴愈晓.劳动力市场分割,职业流动与城市劳动者经济地位获得的二元路径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2011(1):119.

[10] 符平,唐有财,江立华.农民工的职业分割与向上流动[J].中国人口科学,2012(6):75.

[11] 黄乾.工作转换对城市农民工收入增长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0(9):28.

[12] 刘金菊.中国城市的职业流动:水平与差异[J].人口与发展,2011,17(2):88.DOI:10.3969/j.issn.1674-1668.2011.02.010.

[13] 刘士杰.人力资本、职业搜寻渠道、职业流动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基于分位数回归和OLS回归的实证分析[J].人口学刊,2011(5):16.DOI:10.3969 /j.issn.1004-129X.2011.05.002.

[14] 田明.进城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及其解释[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69.

[15]杨菊华.人口流动与居住分离:经济理性抑或制度制约?[J].人口学刊,2015,37(1):26.DOI:10.3969/j.issn.1004-129X.2015.01.003.

[16]李霓.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及经济规律探讨:对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镇新生代农民工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2(4):104.

[17] 郭锦墉,杨国强,梁志民,等.农民工职业流动性代际差异分析:基于江西省农民工调研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4(10):38.DOI:10.13246/j.cnki.jae.2014.10.005.

[18] 张智敏,唐昌海,姚延芹.从再次流动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方向:水平,向下抑或向上[J].农业技术经济,2014(10):29.DOI:10.13246/j.cnki.jae.2014.10.004.

[19] 田北海,雷华,佘洪毅,等.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孰重孰轻:对农民工职业流动影响因素的再探讨:基于地位结构观与网络结构观的综合视角[J].中国农村观察,2013(9):37.

[20]王超恩,符平,敬志勇.农民工职业流动的代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观察,2013(5):2.

[21]秦文卿,泓翔人大代表呼吁:畅通高龄进城务工人员享有社保的渠道[EB/OL](2016-03-24)[2016-04-19]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6-03/24/c_128829551htm

[22]樊大彧进城务工人员“讨薪难”何以成为顽疾?[N]北京青年报,2013-12-24(02)

总而言之:此文是大学硕士与影响分析本科影响分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人力资本和就业状况和务工人员方面论文范文.

珠江-西江流域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影响的省际比较以广东广西为例
摘要文章以基于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的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以19952014年间的广东、广西数据为样本对珠江一西江流域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影响进行省际实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关键.

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和企业剩余分配
张美玲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张美玲(大庆市红岗区招商引资委员会,黑龙江大庆163511)摘要在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企业的发展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

人力资本:上海向知识密集产业集中
经济活动率经济活动和参与水平衡量了一个经济体中的人力资本水平 健康的人力资本投入对高层次的知识生产来说非常重要,并且为进一步的知识投资打下了基础 此外,高层次的活动表明了生产过程的利润是惠及广泛的人群.

新加坡人力资本战略经验对国企管理
近期,笔者参加了贵州省委组织部组织的贵州省赴新加坡公共管理与领导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的学习 学习期间,对新加坡国家的人力资本战略管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学习与考察 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经验与做法顶.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