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mpa论文>材料浏览

管理体制方面论文如何写 与山西省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探析*以山西省永和县为例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管理体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3

山西省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探析*以山西省永和县为例,该文是管理体制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与山西省永和县和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相关论文如何写.

管理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管理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电大行政管理专科论文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题目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管县”作为政府的一种管理方式,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政府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时不积极、速度慢、信息传递不对称、权利和利益被逐层削弱、财政支出不断增加等现象严重,实施“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政府的高效管理.永和县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在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在财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强县扩权的改革方案,使得永和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公信力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评价,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各项事业得到较好发展.

关键词: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省管县;永和

中图分类号:D523.5;D035.5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7.07.021

1992年,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实施强权扩县方面的试点改革,如,浙江、河北、江西等省份,把经济发展较快的市县列入改革范围,并把一些经济管理权限赋予这些市县[1].2006年12月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调整规范省市县财政体制和在35个国家级贫困县实行“省管县”财政改革试点通知》,把3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作为改革试点,并且在指导思想、省市县的财政体制内容、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工作等方面做了调整和改变[2],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山西省县级所占比例较大的行政区域特征,比较符合实行“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条件,加之进行“省管县”也是行政管理体制运行环境变化所需要的,它可以让政府的管理更加高效便捷,因此,目前“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把重点目标放在强县扩权上,意在通过这一举措,实现全面的“省管县”.

1 “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顺应时展,实现政府的高效管理.《、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 的体制[3].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首先,政府宏观调控把资源配置的主导权交给了市场,管理职能的变化使其工作量大大减少,这种情况在和省级政府中比较明显.其次,公共管理在顺应时展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可以减少管理层级、增加管理幅度的扁平化管理新模式逐渐被认可.第三,省可以直接为县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使县域经济壮大.加大项目的投入建设力度,收入随之增加,资金流动性变大,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第四,互联网+的积极推动、交通设施的逐步完善缩短了地区之间的距离,省级政府制定的政策下达到县,往往一个视频会议,最多两个小时的路程就可以解决,因此市的中间作用就会越来越小.以上这些原因都可以说明“省管县”在政府管理工作上的重要性.

2)解决改革弊端,实现管理的全面升级.2002年山西省财政管理体制虽作出一些调整,但依然存在问题,例如,市对县的管理不规范、县级财政收入自留太少等问题慢慢凸显,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正常收入和工作效率.再如,省级财政拨给县级财政的资金通过市级财政以后就有一部分被扣除,县政府建设资金不够用,导致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豆腐渣工程也因此产生,后期的维修费用又给县级政府带来负担,这种恶性循环的现象持续发生.所以,“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专项资金发放、税收制度、贫困补助、财政上缴和返还、人事调动等方面的工作都交由省直接管理[4],省级对县级的转移支付不会因工作人员的增减变化而发生改变.鼓励县级政府合理利用和分配基层工作人员,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和县政府的行政支出.山西省目前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在现有财政体制的“省管县”上加上行政体制的“省管县”,把一些事权交到县级政府手里,形成一个由财权和政权并存的县级政府管理体系,使“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更加全面,从而实现管理的全面升级.

3)财权政权并存,实现自身的管理职能.对于县政府来说,经济负担减轻,掌握了自身的管事权以后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这也是“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就山西省35个贫困县来说,自身的财政收入根本无法供养财政人口,在财政收入本来就少的情况下,大部分还要上缴,县政府由此产生消极情绪,影响了发展经济的积极性[5].另一方面,自留款和上级补贴只能维持日常工作支出和一些基本的农田水利建设,至于招商引资项目根本无力引进,没有额外的财政收入来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因此,只有靠上级政府下放的优惠政策,在资金上给予足够的补贴,才能更好地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实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县级经济有了保障,财政每年都有经费支持第三产业发展,从而拉动了县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加上县级政府从市级政府的管控下被“解救”出来,形成自己的管理体系,政府组织架构得到优化,县级领导有了更多的决策自主性,工作积极性提高,有助于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

2 山西省永和县现状

永和县地处临汾市西边,吕梁山脉南端,母亲河黄河的中游,东邻隰县,南连大宁县,北与石楼县接壤,西与陕西省延川县一河之隔.永和县总面积约1 219 km2,东西长41 km,南北长46 km,辖2镇5乡,79个行政村,314个自然村.

2008年永和县的财政总收入与其他县相比要落后很多,全年财政收入仅有1 421万元[6],从永和 县财政局了解到的情况是,全县财政供养人员达1.7万人,以永和县的财政收入根本无法承担,所以永和县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2009年永和县开始实施“省管县”,根据省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一直努力寻找各种途径发展经济,比如,以永和县特色农产品红枣、有机绿色蔬菜基地带动农业发展,以乾坤湾为龙头的旅游等带动服务业发展.2016年,永和县财政收入完成1.58亿元,有力证明了改革的必要性.实施“省管县”后,行政人员的工资由省里直接承担,不再需要县财政承担,这样一来,县财政收入每年除上缴以外大部分都用于建设性投入,从而使县域内的公共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同时,“省管县”的实施优化了政府的行政管理体系,资源配置也变得更加合理,不但用于行政方面的资金减少了,同时还保证了工作效率.

数据显示,“十二五”末,永和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3亿元,比2010年增长35%,年均增长6.2%;财政总收入完成1.1亿元,比2010年增长3.8倍,年均增长37.89%;公共财政收入完成5 399万元,比2010年增长4倍,年均增长3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 099元,比2010年增长66%,年均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 974元,比2010年增长84%,年均增长13%,财政收入不仅进入了收入过亿县名单,而且增幅连续三年在临汾市排名第一[6](见表1),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超额完成了脱贫的目标任务,在脱贫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2.1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永和县实施“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以来,县级政府由省级政府直接管理,按照“能放都放”的总体原则,有效地进行强县扩权[7].地方政府治理结构由减为二级,一方面减少管理层次和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另一方面提高县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社会管理创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拥有更多的权力为民服务.改革前后行政管理层级的变化情况见图1.

2.2 城乡建设差距日益缩小

“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有利于永和县城市和农村的交流.一方面,省政府直接管理县政府,有利于发挥省政府的带动作用,便于将省里拥有的人才、技术、思想观念等资源传播到县乡;另一方面,实现省对县的多方管理后,一些项目、补助和优惠政策不会再因经市政府下达而出现减少或消失的现象.这对县级政府在实施城市棚户区和廉租房改造、农村饮水工程和公路的改造升级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对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等项目也有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使县乡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缩短了与城市的差距.

2.3 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永和县实施“省管县”后,得到省政府在财力和人力方面的支持,获得了更多的优惠政策,从而使永和县的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作顺利进行.首先,优势农业提质增效.永和县的管护模式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全省红枣管理现场培训会在永和县成功召开,把永和县的农产品推向全省[8].其次,永和县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了“院县科技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实施“科技富民331工程”,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在永和县生根开花结果;另外,按照加快培育能源工业、发展小微企业的工作重点,省政府对永和县加大了财政投入,使能源工业培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第三,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永和县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其中,红军东征纪念馆被列为全省红色精品旅游线路.

2.4 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攀升

2016年永和县圆满完成了“六位一体”目标任务,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3亿元,全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不断对自身缺陷进行补充,在扶贫工作上坚持不懈,实施了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等十大脱贫工程,贫困村的总数减少了15个,帮助了1 047户3 083口人成功脱离了贫困.一些政府监管的房产改造、异地搬迁等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电商扶贫项目、旅游等第三产业项目的开发,增加了就业岗位,调动了市场经济活力,增加了居民的年收入,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3 永和县“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

山西省通过制度保障手段,确保行政放权和专项资金落到实处,在行政权力和专项资金下放的具体运行中,通过法律法规等制度保障,使每一项工作事项都有明确的规定,公开操作规程,每一笔专项资金都有专人负责,保障资金下放到位.永和县“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方面,解决了管理幅度不均衡的问题,使县政府的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县领导班子了解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可以更好地把政策和地方特色结合在一起,科学合理规划全县的发展方向,促进协调性发展;另一方面,“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的实施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保障了市县基本的行政支出,减轻了财政负担和政治压力,从而实现了社会各项事业的更好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改革稳步推进.领导者可以促进政策的实施,在工作执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激励着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协助他们达到目标.因此,在“省管县”体制改革过程中,对领导班子职权的科学合理安排,不仅有利于内部结构的优化,而且对于行政效率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更好地进行改革,首先,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应该从思想上接受这一体制;其次,作为改革的主体,政府应该借助媒体、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认识到“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和改革对政府工作开展、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最后,政府应该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这次改革中,利用开放县长信箱等方式听取民意,鼓励群众建言献策,从而调动广大群众配合改革的积极性,推动改革快速有效进行.

2)完善配套改革制度,促使行政效率提高.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的“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解决县级资金困难的问题,而在强县扩权上依然存在缺陷,这使得县政府在财政方面和行政方面所属上级领导不一致的问题突出,使体制改革面临诸多不便.因此,山西省在实施财政改革取得良好成绩后,继而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县配套进行了行政体制的改革,尝试性地给予县政府相应的人事权[9].永和县政府被赋予了这一权利,在推行财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加上部分行政权力的下放,工作延误、行政费用过大、效率不高等问题得到缓解,同时资金的循环使用率随之提高.

3)追求市县改革同步,减少政府矛盾.正确认识“市”的角色在“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才能更有利于“省管县”改革的顺利实施.“市管县”体制下的“市”主要是发挥好“扩散效应”,把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管理好,其主要职能是壮大“市”的经济实力,而“省管县”下的“市”重点关注的是城市发展.准确认识市县各自功能,能够更好地进行合理分工,共同促进全省的发展.首先,县领导班子接管一部分经济管理权限,提高了县的政治地位;其次,改革中对市所拥有的权力应该在逐步弱化的基础上增加其他方面的职权,而对于县来说不能全盘通过,应该做到合理扩充职能;最后,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专项资金的转移支付方面,市和县都可以成为省的下一级部门,而不是把县归到市进行再一次转移.市县政府之间不论是财政还是行政方面都要有合理规划和调整,避免因此产生摩擦.

4)发挥省级政府作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山西省选择3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作为改革试点,也是考虑到了县政府一直以来建设资金短缺问题间接影响着全省经济发展,所以“省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财政体制改革上有所倾斜,省对县财政最大力度的补贴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县政府不再会因为推迟发工资和不能负担财政支出而困扰;其次,永和县的财政收支连续多年都是平衡状态,财政资金短缺的局面得到改善,不仅永和县的经济有了很好的发展,全省经济发展局面也非常可观. 除此之外,对省市县共享税分成比例作了调整,县财政收入有了保障,不再出现收入数据与现实存在巨大差异的现象,县级的一般预算支出变异系数有变小的趋势,贫困县能够在同一水平上竞争,有利于促进全省经济共同平稳发展.

4 结束语

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开展农村工作和基层所需周转资金需要更多的体制和机制来为其提供支持.“省管县”财政体制的改革在这个时期发挥了它正确的作用.当然,行政体制改革也应该紧随其后,让更多的权力集中在基层领导手里,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工作上,而不是一味地照搬或听从命令,因此,山西省的这一改革举措对现行地方政权和财权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他将要进行改革的地区可以借鉴山西省的做法,然后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政策,从而更好地推动本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

(责任编辑 尚晓春)

该文点评:此文为一篇关于经典管理体制专业范文可作为山西省永和县和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管理体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巧家县白鹤滩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苏秀英(巧家县白鹤滩镇水务管理站, 云南巧家654600)摘 要 从总体上看,我镇农村水利工程量多面广,水利建设呈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缺位,权责模糊,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改革国内述评
近年来,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问题凸显,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改革紧迫,且有些景区已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 我国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争论 本文通过对各学者.

体育行政管理体制和体育经济的耦合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加强管理,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体育产业也不例外,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行政管理是体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和探讨了体育行政管理体制与体育经济的相耦合.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