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研究类论文范文集 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综述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主题:研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9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综述,本文是有关研究自考开题报告范文和理念和*和共同体方面论文范文集.

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范文论文综述模板幼儿园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杨梓妤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个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对国际关系的新认识和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如何在该理念指导下大有作为,中国外交如何进一步向前发展,担当起大国责任,为最终构建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的力量和智慧,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新理论亮点.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立国又胸怀全球,既关照现实又放眼未来,既有具体政策又有宏远战略.该理念传递了中国特色面向未来的大战略观、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观、崭新的全球治理观、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包容互鉴的文明观等诸多观念,也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上提出,应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勇于变革创新,同心维护和平,着力推进合作,坚持包容开放.他在亚信峰会(2014)、APEC会议(2014)、G20 峰会(2014)等一系列重要国际场合进一步阐释了该理念,使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更加深入人心.博鳌亚洲论坛(2015)上,发表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演讲,又强调了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12月31日新年前夕,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总书记新年贺词.出访拉美三国(2016)多次就拉美关系深入阐述看法主张,期待双方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学者粗略统计,从提出至今,作为中国最高国家领导人的在不同场合百余次论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际秩序的转型时期,在国际社会面临层出不穷的挑战和机遇,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该理念不论是对于当今还是未来都非常有建设性,也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深入、向前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该理念都保持关注和研究.

一、国内研究综述

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

在国内,已经有一部分学者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卢德友(2014)在《马克思理想“共同体”的当代追求》中分析了在保持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议题上“,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失为探索理想社会的价值倡导与现实行动.卢德友(2014)在《求实》上发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时代性观照下理想社会的现实探索》,文中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维护人类利益的世界视野,协调社会发展的内在冲突,关注个人的生存境遇等角度上,与“自由人的联合体”具有理论契合.臧峰宇(2016)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诸多方面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思想资源.石云霞(2016)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中分析了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国际战略思想的一个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的新理念、新思想,形成了新的中国国际秩序观,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新和发展.

2.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体现了东方智慧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张梅颖(2016)就合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文明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天下大同”古老理念的现代表达.任思奇、邓若玉(2016)在《“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源》中阐述了“命运共同体”是十分重视的外交理念和国际战略目标,指导着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对这一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发现其三大源流,它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交往的相关理论,继承并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已有的文明交往思想,并且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形成了对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新倡导.王毅(2016)的《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契合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有着深刻丰富的理论内涵.赵可金(2016)的《中国又如何赢得未来》阐述了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也是在中华文明中追求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理想的产物.苏志宏、王玉珏(2013)在《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核心价值的认同》中以科举制这一新角度作为切入点,阐述了国家之间关系的“顶层认同”和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关系的“底层认同”中均显示出其历史合理性,重新梳理和认识传统的核心价值认同模式以及当代转型,正确对待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应当成为当前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和促进法制建设的历史文化前提.

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和谐世界”等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与发展

冀文亚(2015)在《“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研究》中阐述了该理念和“一带一路”大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继往开来的战略布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陈向阳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对外战略思想的继承、发展及升华,落脚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第五代领导集体外交战略思想体系中的“顶层设计”,也是其不断完善中的“国际秩序观”.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2015)在《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发展合作》中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十八大以来对发展理念的新探索,求同存异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途径.

4.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方面

周方银(2014)的《命运共同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周边外交的手段,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重要目标.命运共同体与本地区长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本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刘振民(2016)的《坚持合作共赢携手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从物质层面和价值层面对其内涵进行了阐释.邱耕田(2015)的《命运共同体:一种新的国际观》中,把其分为三个方面内容:尊重原则,协商原则,“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的“中国主张”或“中国声音”.李爱敏(2016)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本质、基本内涵与中国特色》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在多样化社会制度总体和平并存,各国之间仍然存在利益竞争和观念冲突的现代国际体系中,每一个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其核心理念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其理论原则是新型义利观,其建构方式是结伴而不结盟,其实践归宿是增进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就其理论来源和价值目标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性质的国际主义思想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天下主义”“和合主义”相结合,在21世纪的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的“国际主义”.

5.关于该理念的意义方面

王帆(2016)的《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推动》认为命运共同体是利益共同体与安全共同体的总和,是中国特色国际秩序观的充分体现,对于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毛渲(2016)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与战略分析》中阐述了构建好命运共同体对中国和周边国家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彪(2015)《的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政治经济意义》论述到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崭新的全球治理观,有利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也给中国外交层面赋予了现实的意义,比如中国与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饶世权、林伯海(2016)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时代价值》论述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成果,是中国传统和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扬,也是重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国外研究综述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2012)在《共同体: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安全》中,首先论述了“共同体”概念的由来与含义,阐述了当今世界国际社会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在不确定的挑战中互惠互利才能实现多赢.International Af?fairs(2016) Cooperation, Competition andShaping the OutLook: the United States andChina´s Neighbourhood Diplomacy 对中美关系以及中国与其邻国的关系都进行了解读,无论中国和美国还是中国和邻国之间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战争、冲突和矛盾的确存在,但在国际社会中不能按照传统西方的现实主义提倡的冲突去解决问题,只能在一个共同体中合作求共赢,求发展.这种发展是开放的发展、包容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部分学者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一带一路”的关系进行了分析,Peter Ferdinand(2016)Westward ho—the China dream andone belt, one road: Chinese foreign policyunder Xi Jinping,将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同“一带一路”结合进行了分析,提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的“一带一路”是通向实现中国梦的途径之一,随着中国外交实践的深入发展,理念也在不断深化,为最终真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理论基础.Stephen Aris(2016)One Belt, One Road: China’s Vision of“Connectivity”,认为中国在该战略上很有远见,“一带一路”大战略加强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往来,在全球化趋势下,各国共处在一个共同体之中.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如何承担起大国责任,大有作为,最终为真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理论上,研究可以充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追求共赢和多赢,其核心是从全人类的角度思考人类命运,从全球的视角去认识和应对挑战.该理念超越了狭隘民族国家利益、传统国家间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也不同于西方传统现实主义强调的竞争和冲突.它放眼全球,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同时也为中国的外交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在实践中,新历史时期中国外交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利于全球可持续发展,也给中国外交层面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秦亚青.世界格局、国际制度与全球秩序[J].现代国际关系,2010(s1).

[2]王逸舟.论中国外交转型[J].学习与探索,2008(5).

[3]王逸舟.中国外交六十年:走过从前,走向未来[J].江苏社会科学,2009(11).

[4]王毅.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6-05-31.

[5]卢德友.马克思理想“共同体”的当代追求[J].学术论坛,2014(5).

[6]卢德友“.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时代性观照下理想社会的现实探索[J].求实,2014(8).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小结:本文是适合理念和*和共同体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升我国全球话语权的道义高峰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十八大报告中被首次提出以来,从周边国家延至区域并逐步走向全球,从构想到实施,一个源于中华文明但又符合全球发展潮流的中国世界观已经形成 十九大以来,作为一个基于中国语境的全球公共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代表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举起了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全球传播秩序变革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在前不久结束的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
【摘 要】在全球化问题频发的当今,各国之间联系愈发紧密,共同解决问题,谋求发展已经成为大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于此应运而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