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药用植物学类有关论文怎么写 和美学教育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有关论文怎么写

主题:药用植物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1

美学教育在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该文是药用植物学类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与植物学和美学教育和课程教学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药用植物学论文参考文献:

药用植物学论文参考文献 课程教学杂志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坛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药用植物学》是中药、药学专业课程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但该课程分类部分需要记忆的较多.为了改进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把美学教育引入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通过美学与药用植物学知识的有机融合,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发学习的热情,并渗入一些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使学生对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进行更好的传承和创新.

关键词:美学;教学设计;药用植物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2-0044-02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和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只有学好这门课,才能在其后续《中药鉴定学》或《生药学》等课程的学习中学得更好.但是,这门课程关于植物分类部分,需要掌握的科属特征多,代表植物也多.学生在学习时普遍觉得掌握和记忆的植物形态特征很容易混淆,尤其在野外实践时不能和理论知识很好地对接,往往学完考试后也就忘了,对于以后的学习很不利.因此加强教学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很重要.有些研究也探讨了一些教学模式的改革,如PBL教学模式和慕课建设等,但其实不管哪种模式,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如何让学生喜欢药用植物学,对所学的知识打牢基础,并能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呢?美学教育引入该课程的教学中可能是一种非常好的途径.

美学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自然及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但其常常体现在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中.而《药用植物学》中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植物,即药用植物,它的相关知识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靠不断的实践经验积累下来的医药学文化瑰宝,不仅和文化、哲学等密切相关,也和美学有关系,除了药学本草,还在文学作品、戏曲、绘画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体现.因此,在药用植物学的课程设计中引入美学教育的理念,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药学知识的传承和创新.如何把美学教育引入到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用诗作为引子来引出要讲解的植物根、茎、叶等器官形态之美.在讲植物的每个器官前设一个引子,即诗歌.用诗的形式来开篇,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感,倡导热爱生活.根可以引用舒婷的“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阐述根是植物唯一位于地下的器官及其功能,顺便渗入一些正确的恋爱观.茎可以引用郑板桥的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讲竹子作为茎的代表,具有节和节间的特点等.叶可以引用诗《做一片美的叶子》:“……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讲解叶子的千差万别,形态各异,并阐释做独特而最好的自己的价值观.花用诗《雏菊》:“雏菊,那么平凡.平凡中隐藏着一种美,一种无法形容的美……”讲花的五颜六色、色彩缤纷,渗入平凡而不平庸的理念.果实种子用诗“秋”讲秋天的收获之美,讲果实种子的成熟之美.引导学生树立“耕耘后便有收获”的人生观.

2.用有趣的故事等讲解植物的名字之美.有些植物的名字来自有趣的故事,如蓼科的代表“何首乌”来自于姓何的老者服用药材白发转黑而得名的故事.萝藦科“徐长卿”名字来历是一位民间医者用采来的“蛇痢草”治好了李世民的毒蛇咬伤.但因其被蛇咬伤过,忌讳带“蛇”字.所以医者不敢说药材名,故被李世民赐名为“徐长卿”.

还有些植物的名字很美,在讲解时可以结合诗歌进行介绍,加深学生的印象.如讲禾本科的代表“芦苇”时,可以结合诗经里的《蒹葭》,阐述芦苇分布特点、生长茂盛和圆锥花序之美.当讲忍冬科的代表“金银花”名字之美时,可引用李时珍的描述:“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还如豆蔻,其姜科植物的花之美可以结合杜牧的《赠别》中的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来讲解.

3.用神话等讲解植物形态之美.植物的花是分类中很重要的繁殖器官之一,同时也各种各样,非常美丽.讲解植物形态时,可以突出花、果的特征,加深学生对其认知.讲菊科“大蓟”的花之美,可引入神话故事.在希腊神话里,大地女神对多才多艺的克利斯心生爱慕,一心想找机会向这位能吟诗作曲,又是狩猎高手的牧羊人诉说情意,但女神只是单恋,后来将自己化作蓟花来表示“心如针刺”之苦,也突出蓟叶缘有刺的特征.

如讲芍药科的“牡丹”时,可引用刘禹锡的《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除了介绍牡丹花的雍容华贵,还可比较牡丹与芍药茎叶的区别.讲到菊科的“菊花”,可以结合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引导学生体会那种平静、充实的美,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有蔷薇科的“杏”的相关诗: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讲杏花先于叶开放,独占早春之美.茜草科栀子的花用刘禹锡的诗:“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果实可引用杜甫《栀子》:“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该诗描写了栀子的少见,不仅可以提取染料,还可以入药.果实经霜变红,枝叶遇雨露而显青翠等.

4.用诗、画等讲解植物的药用部位之美.植物的某一部分可入药,如根和根茎、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均可作为药材使用.如讲到五加科代表植物“人参”时,可以分析人参的“人字形”根之美,芦头的长短、上部的细纹及珍珠须等.讲毛茛科的“白头翁”时,讲解其花的组成,介绍其花萼脱落后仅剩下宿存的羽毛状花柱时,才特别像白发苍苍的老者.

在讲解真菌“冬虫夏草”这个神奇药材时,可以引用王倍旬的诗《听雨接随笔》:“何形毕竟是真形,为草为虫化末停.那是流因萤终天,春风原上不重青.居然小草宿根存,蠕动还能返本真.自有真机随变化,炎凉总不负天恩.”结合动画或视频着重讲解其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并解答学生关于其“是虫是草”的疑惑.掌握了冬虫夏草的形成过程,对其市场上常见的混伪品的鉴别也大有裨益.讲“灵芝”的时候,可以用神农手拿灵芝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神农本人面相不错: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传说其肚子是透明的,可以在尝百草时观察草药的功效,体现了神农心怀天下的高尚精神,值得学生去学习.

还有讲蓼科的“蓼蓝”时,其茎叶可加工成青黛.可引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和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作介绍,这里的蓝即为蓝草:蓼蓝.因为古代没有蓝色,只有青色,如古代学子穿青色服装,称为青衿.还可以涉及江南的“粉墙黛瓦”建筑风格,这里的黛即为青黑色的瓦.画家吴冠中画了很多江南的景色,推荐其《江南人家》、《水乡》等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对蓼蓝、青黛印象深刻.

如讲芸香科的“吴茱萸”时,可以用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来提问:诗句中的茱萸是吴茱萸还是山茱萸?其实这里的“山东”非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函谷关与华山以东.在产地上排除了山茱萸的可能.另外,诗中为何插茱萸?这可以从功用入手.吴茱萸,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可以散寒止痛.九月九日乃为农历,所以此时已很寒冷,并且古人登高是为了祈福辟邪的,所以会佩戴有香气的东西.而山茱萸气微,味酸,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

中药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底蕴十分深厚,因此传承和发扬光大中药文化的任务十分艰巨.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所以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乐于学习,并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和应用,探讨如何把中药知识以更好更适合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尤为必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感悟到“美”之时,往往也是开启智慧之时.只有学生喜欢药用植物学,才能更好地继承、发扬和创新,所以在课程教学中结合美学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上文结论,该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植物学和美学教育和课程教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药用植物学本科毕业论文药用植物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儿童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论述儿童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个作用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 【关键词】儿童教育戏剧阅读写作兴趣【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

社区美学课程教学和当代新型社会模式相适应的模式
【摘要】当代新型社会主要体现为生产关系的新形态和新结构,面对当前社区居民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特点,社区美学课程教学必须与此形势相适应 【关键词】美学课程;社区;新型社会模式;适应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

室内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摘要室内设计作为重要的建设需求以及生活艺术表达形式,是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设计人才才华得以运用的重要平台 室内设计自流行以来,出现了很多经典的作品以及优秀的概念标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审美.

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交通职业教育特色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
摘要在全球经济文化建设和时代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需求的人才也逐渐向复合型人才靠拢 学习和工作中更加注重全面素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团结的能力,素质教育也是趋向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 由此可见,.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