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主流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跟新常态下主流思维、主流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互构战略相关论文范文

主题:主流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7

新常态下主流思维、主流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互构战略,本文是主流论文范文跟思维和意识形态和主流意识形态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主流论文参考文献:

主流论文参考文献 新经济杂志新课程导学期刊新制度经济学论文农村新技术杂志

储著源

[摘 要]新常态下打造主流思维、主流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互构战略,一要弄清楚新常态下三者互构的必然性、基本理路及战略意义;二要理性分析和对待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的分化趋势和分离现象,正视三者相互制约的现实困境,以此作为互构的逻辑起点;三要以现实困境为逻辑起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准则,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探索三者互构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新常态;主流思维;主流话语;主流意识形态;互构战略

[作者简介]储著源,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安徽合肥230032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4434(2017)03- 0156 -05

主流思维、主流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是牢牢掌握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的主阵地,三者互动性建设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是新常态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因此,自觉打造主流思维、主流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互构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新常态下三者互构的必然性

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按照的重要论述,新常态特指经济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特征、新趋势,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历史阶段必然会出现的新现象及新趋势,即客观性的新常态;二是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最佳机遇和主观优势条件,即主观性的新常态.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经济新常态必将催生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新变化、新观点.为此,党和人民需要自觉展开方法论反思,主动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塑造话语,集中国内外参与、支持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智慧力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统领和掌控新常态,讲清楚、宣传好党带领人民适应新常态的战略构想和具体举措.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培育主流思维观念、重塑主流话语权威和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是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性进入新常态的一项基础课题,实现三项战略互动兼融具有历史必然性.

二、新常态下三者互构的现实困境

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稳定有序、快速发展的转型期,人民群众难以短时间内及时转换思维观念,极易产生思想困惑,导致人民群众思维模式、话语习惯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互脱离.若不能紧跟新常态,培育和打造与新常态下主流意识形态高度一致的思维话语,则难以短时间内有效凝聚社会共识,影响新常态战略的权威性、有效性和合法性.强调,必须要“清醒认识到,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1].实际上,现实中三者仍然存在着结合得不紧密、不协调、不深入的相互脱离现象,并造成一定程度的三者互构困境.

其一,西方“个人主义”思维价值观念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导致部分人言谈举止极大扭曲,混淆主流与非主流.有一种“流行”社会现象,即公开说一套、私下做一套,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两张皮”.个别党员领导干部逢大会小会必讲,背后却权钱交易、贪污受贿.个别人经常利用公共报刊媒介发表背离主流之言论,个别真人秀节目公开播出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总之,社会仍然存在以个人利益为思维中心、话语立场,传播以个人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由于社交网络发达、获取信息渠道繁多、个体需求多元化、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无孔不入,难以短时间内彻底消除不科学的思维理念、不入流的话语形态和自私自利的西方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其二,西方大国文化话语广泛传播严重影响我国主流话语传承与发展,西方大国价值观严重侵蚀我国主流思维价值观念,西方大国意识形态一直尝试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学术背后隐藏特定的立场,学术活动因现实需求而兴起.西方国家学术研究必然承载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我国部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直接照搬西方理论,导致学科建设话语权缺失,严重干扰我国主流思维、主流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培育和建设工作.

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在延续、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国内外别有用心文人政客不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客观实际大肆传播和夸大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内容,严重误导人民群众主流思维话语培育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直接导致人民群众思维、话语以及意识形态的相互脱节,动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维立场、话语系统和意识形态的根基.对待传统历史文化有两个极端,一是全面继承和肯定,二是全面否定和排斥.西方资产阶级文人墨客,一方面试图通过全面照搬传统历史文化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另一方面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否定传统历史文化,别有用心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简单对立.因此,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理解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关系,关键在于培养人民群众对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认知方式、话语情感和理论自觉,深刻认清西方思维、话语与意识形态的误导.

其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而针对人民群众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道德风气、责任*方面的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对比较落后,产生一些违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思维方式、话语习惯和意识形态,导致人民群众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未能实现同步协调发展,且发展差距超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可承受程度,这必将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

新常态迎来新挑战、新攻坚和新使命.指出:“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1]面对新常态促使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急剧变化,导致主流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难以快速有效适应新常态以及相互适应,党和学界亟须解答新常态下当代中国主流思维、主流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互动建设课题.

三、新常态下三者互构的现实路径

路径是指实现预设目标、构想的途径与方法.当代中国主流思维、主流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三者之间互构路径是指强化三者之间逻辑关系、落实三者之间价值取向的互构模式、实现三者之间共同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客观依据是三者互构的现实可能性,即实现三者互构的现实条件、现实路径和现有路径.因而,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以及三者互构可能性由现实条件决定.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三者互构提供较为广泛的现实路径和历史经验,此处的互构路径主要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代背景下构建和实施主流思维、主流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互构战略的现实路径.

其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行动指南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理论思维模式,又是一种马克思主义话语系统,更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模式和特色话语体系,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是党带领人民群众持续建设当代中国主流思维、主流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实践过程.

其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全面增强民族文化创造力、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自信心,着力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3]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思维水平,必然决定这个国家和民族之前途命运.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维模式、话语体系和文化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路径.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功塑造了党和人民先进思维方式和高尚行为方式,这说明党和人民高度肯定和内在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

其三,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正确引领社会思潮,深度凝聚和提炼社会共识.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思维和主流话语的核心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党和人民构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当代中国创新思维范式,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标志的主流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关键在于中国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理论体系、创新的实践模式、创新的大众话语塑造了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论品质和实践精神.

其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力打造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相互贯通的主流思维模式、主流话语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价值观本身代表一定价值立场的思维观点和思维方式,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言谈举止.同时,价值观代表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反映主客体关系、客观现实情况的意识形态形式.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党和人民的思维立场观点方法、中国话语表达方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人民内心深处主流的思维观念、话语习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新形态,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表达形式和运行方式.若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性塑造全社会的主流思维话语和构建主流意识形态体系,则需要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和主流行为规范.

其五,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度挖掘马克思主义思维优势、话语魅力和意识形态引导力,全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增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有效释放和展示主流意识形态的正能量.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首先是正确解答中国问题的主流思维方法.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中国创立,中国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改变了党和人民的思维方式,主导了近现代中国人民思维变迁的轨迹和趋势[5].其次是党和人民传播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的主流话语体系.党和人民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正确解答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之前途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自觉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主流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更当之无愧成为引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和中国学界广泛认可的主流话语.最后是集中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曾强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3].因此,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质是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主流思维、主流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

其六,全力打造主流媒介思维话语,切实掌控虚拟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构建统领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立体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主流的思维话语塑造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关键在于拥有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流媒介平台,网络媒体则是必须力争和抢占的主阵地.强调,“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3].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打造主流文化话语体系,夯实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指出,“要努力提高国家话语权”,“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3].显然,创造力是通过主流思维培养,感召力是通过主流话语体系展现,公信力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展示.

其七,构建全民族、全社会高度认可和内在接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播模式,努力讲好、讲清楚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历史渊源关系,汲取中华文化丰富营养孕育当代中国文化话语体系新形态、新生命.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3].立足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含之意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植根于中国的优势文化之中”[6],中华文化直接构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思想之源.立足主流话语,中华文化直接决定当代中国主流话语的逻辑结构、语法结构、语言习惯、语词组合、言语意义、合法形式以及基本释义,当代中国主流话语实质是中华文化话语的当代形态.因而,主流话语必须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建基于传统话语.季羡林指出:“回归自我,仔细检查、阐释我们几千年来使用的传统的术语,在这个基础上构建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7]立足主流思维,以为代表的中国人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运用五千年文化沉淀的思维智慧反思和解答中华民族之前途命运,进而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构建党和人民的主流思维范式.综上所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主流思维、主流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修课.

其八,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自觉将党和人民的思维意识和话语交流依托于共同理想、崇高理想,以理想、信念、追求提升思维智慧、话语魅力和意识形态科学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常态.建构社会一致认可的主流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则首先需要建构经得起时代考验、人民检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通常,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塑造全社会思维行为、科学观念、爱国情操的实践活动,由占据社会统治地位的阶级阶层、政党集团来完成.因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核心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范围内主流思维价值观念、话语权威和意识形态,推动人民群众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主流的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十八大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2]中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成功塑造了主流的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形象、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梦、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其中典范,目前亟须促使代表性的主流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党校高校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外交活动、政府公务活动,加速主流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形成、传播和运用.

其九,“协调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深刻解答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齐心协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8]若要顺利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则必须获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共识,行动步伐保持高度一致,充分释放一切可以释放的正能量.因此,党和人民凝聚于“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关键在于思想动员、说服教育、示范引领,将党和人民思维智慧集中到“四个全面”战略层面,党和人民高度认同“四个全面”战略话语,进而党和人民通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社会思潮和凝聚社会共识.

四、新常态下三者互构的重要启示

通过梳理新常态下主流思维、主流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互构逻辑关系,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新常态建设战略提供若干重要启示.

其一,培育立足于人民愿景、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主流思维观念和话语习惯是化解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挑战、维护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必然选择.一是提高辨析敌我意识形态的主流思维能力.意识形态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思想观念系统,背后隐藏特定的阶级立场和价值观念,若不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则难以辨其性质、立场和真伪.二是构建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话语权威.话语是意识形态引领社会、凝聚大众的*系统,是实践主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要条件.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的一个必要环节是塑造社会大众通俗易懂、极具传统文化底蕴的主流话语体系.因此,培育主流思维、构建主流话语是今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两个基本着力点,必须时刻高度重视、紧抓不放.

其二,集中学界优势资源,打造当代中国特色“主流”范畴,确保当代中国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的主流发展方向.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主流与非主流混淆、博弈,特别是非主流思维观念渗入经济社会生活,极大影响主流的思维、价值、观念的主旋律弘扬和正能量激发,但又不能遮蔽非主流多样性和积极性一面,影响主流丰富和发展.因此,凝练中国特色“主流”概念范畴是当代中国理论建设的重要课题.

其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与建设方法,全方位释放主流意识形态正能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是党和人民始终关注和落实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之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最佳机遇凸现,一方面在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在于中国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方面达成了广泛理论与实践共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有力的制度保障.因此,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整合全社会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国内外最广泛的社会共识,是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战略.

其四,经济新常态必然催生精神文化新诉求,促进思维范式转换、话语形态更新和思想意识变化,进而推动人民群众思维立场、话语表达和意识形态体系互动性的分化、整合和重构.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现状和未来,党和人民的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的分合态势分为主流和支流.主流方面是指党和人民的思维立场根本一致,话语表达形式共同认可,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规范言谈举止和引导实际行动.支流方面是指全社会在主流思维、主流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认可度、践行度方面客观存在差异甚至博弈、争论,客观存在三者分裂、孤立和偏离现象,导致三者难以有效形成合力.然而,三者分化态势内在孕育三者整合和兼融态势,这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因此,学界亟需正视三者分化与融合现象,善于抓住主流,合理引导支流,增强主流思维、主流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力、诠释力和引导力.

党和人民正确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既要允许和鼓励社会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活跃,促进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多样化,推动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的合理有序分化与交锋,释放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的社会张力和个人潜力,又要培育和打造主流的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使全社会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完全形成为一个战略整体,切实做到主流的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容纳社会其他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释放出的正能量,消解社会其他思维、话语和意识形态产生的消极影响,切实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当代中国思维主题、话语主题和意识形态主题,培育中国特色的思维创新范式、打造融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中国话语体系和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体系.

[参考文献]

[1].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11-10.

[2]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2,28,29,29.

[3]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77,105,97-99,104-105,100.

[4].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光明日报,2014-02-26.

[5]储著源.论中国思维变迁的战略意义[ J ].榆林学院学报,2015(1).

[6]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7]季羡林.季羡林人生漫笔[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0:422.

[8].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4-12-15.

[责任编辑:伍丹]

简而言之:上述文章是关于对写作思维和意识形态和主流意识形态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主流本科毕业论文主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新常态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与路径选择基于日本、韩国的经验和
李立辉曾福生(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长沙410128)摘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和膳食结构升级推动人均粮食消费快速增长,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丰年缺粮常态化,对国际粮食市场依赖加深的局面 同时.

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少锋教授访谈
郑少锋,程杰贤摘 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成因是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 “新常态”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不对称呈现出.

把握新常态构建新时代中国经济体系访著名经济学者、人大重阳院员卞永祖
记者 杨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思维以人为本推动新常态下群文事业向纵深
群众文化是民生事业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任务之一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元素,是群众自觉参与文化创造、文化引领、文化实践.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