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海的荷马有关论文例文 跟海的荷马与其诗人朋友圈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主题:加勒比海的荷马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6

海的荷马与其诗人朋友圈,本文是*海的荷马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荷马和*海和诗人朋友圈有关论文例文.

加勒比海的荷马论文参考文献:

加勒比海的荷马论文参考文献 马哲论文青马班结业论文

1992 年10 月8 日,寄居美国波士顿的德里克· 沃尔科特(1930—2017)起了个大早,准备乘机前往弗吉尼亚大学给戏剧系的学生讲课.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瑞典学院常务秘书告知并祝贺沃尔科特,他获得了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沃尔科特颇为吃惊地问道:“为什么是我?还有很多别的作家应该得奖.”他的这一反应后来被刊登在瑞典的报纸上.虽然创作了《猴山之梦》等近40 部剧作,但沃尔科特为世人所熟悉的是其多元文化特色的诗歌成就,并由此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沃尔科特的出生地圣卢西亚原来以“哥伦布”命名的广场,顺势被改为“沃尔科特广场”.

“要么我谁也不是,要么我就是一个民族”

谈及沃尔科特及其文学成就,论者多沿袭后殖义框架,这无疑由来有自.1930 年1 月23 日,沃尔科特出生于地区的岛国圣卢西亚.有“美洲地中海”之称的地区,地处大西洋、太平洋和南美洲、北美洲十字交汇位置,因商旅往来频繁,一度海盗活动频仍.自15 世纪哥伦布环球探险以后,这片往昔被西方称为“世界尽头”的区域多被冠以“西印度群岛”之名,西班牙、英国、法国等殖民势力陆续登场,多方博弈.20 世纪70年代末,独立后的圣卢西亚加入英联邦.沃尔科特本身血统混杂:祖父、外祖父来自欧洲白人社会,祖母和外祖母属于非洲黑人移民.父亲是英属巴巴多斯岛的英裔后代,擅长水彩画创作,但在沃尔科特还在襁褓中时就去世了;母亲为荷属地圣马丁岛的荷兰后裔,在当地开设的卫理公会学校担任教员,她通过讲授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完成了对沃尔科特的文学启蒙.

沃尔科特早年入圣玛丽学院、牙买加西印度大学求学,主修过英语、法语和拉丁语文学.完成学业之后,他穿梭于地区,为生计奔波,当过教师,创办过戏剧工作室,自任总监,也曾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的《星期日卫报》撰写文化版块的文章,同时继续诗歌、剧本创作.18 岁时,沃尔科特自费出版了处女诗集《25 首诗》.因父亲早逝,沃尔科特曾提到自己写诗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满足母亲对父亲的追思.

1962 年,随着诗集《在一个绿色的夜晚》出版,沃尔科特一举成名.此后,他佳作迭出,无论《海难余生及其他诗作》《海湾及其他诗作》,还是自传体叙事长诗《另一生》,均有一定代表性.超过8000 行的史诗《奥美罗斯》既是向诗哲荷马致敬之作,也因借用了《荷马史诗》的框架和人物来讲述当代故事,被誉为“新爱琴海的传统”,沃尔科特也因此有了“海的荷马”之称.

置身于地区种族复杂、文化多元、信仰各异的语境中,沃尔科特一度面临身份认同的困境.“我,曾经诅咒/ 那醉醺醺的英国治安官员,在这/ 非洲和我喜爱的英语之间如何选择?/ 背叛二者,还是归还它们所给予的?我怎能面对这屠杀而无动于衷?我怎能背离非洲而生?”一连串的追问,反映出诗人颇为急迫却又身不由己的心态.《“飞行号”双桅船》一诗中,化身水手的“我”,尽管要么被人用铁链锁住了双手,要么被人嫌弃“不够黑”,但最后找回了自信,因为“我曾接受坚实的殖民地教育,/ 我体内有荷兰人、黑人和英国人的血./ 要么我谁也不是,要么我就是一个民族”.此时的沃尔科特在“帝国与族裔”“文化与记忆”之间,完成了自我身份的建构.2002 年,诗人吉狄马加在韩国首尔热爱自然文学之家发表演讲《在全球化语境下超越国界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性》时,特意引用沃尔科特“要么我谁也不是,要么我就是一个民族”这句诗来结尾.

“他是我们身边最了不起的诗人”

自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沃尔科特移居美国,以客座教授和住校诗人身份在纽约大学、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等高校任教.其间,他与从苏联移民美国的诗人约瑟夫· 布罗茨基等人结为挚友.

1977 年9 月,沃尔科特在波士顿参加了美国诗人罗伯特· 洛威尔的葬礼,随后在美国“桂冠诗人”伊丽莎白· 毕肖普家中与诗人布罗茨基相识.布罗茨基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透露,读了沃尔科特的诗集《另一生》之后,“被彻底震动了”,“他是我们身边最了不起的诗人”.沃尔科特从地区“自我放逐”于美国,布罗茨基则因“不劳而获罪”遭流放,后被苏联当局驱逐出境,只得流亡美国.相似的人生境遇,加上对诗歌的执念,两人惺惺相惜,他们都欣赏苏联诗人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等人的创作.沃尔科特和布罗茨基均带有“离散写作”的印记,沃尔科特的《西西里组曲》《在意大利》《西班牙组诗》《在阿姆斯特丹》《准备流亡》等诗作,多少带有浪迹天涯、自我放逐的漂泊况味.

自从订交之后,沃尔科特与布罗茨基经常一起出席各类诗会或国际诗歌节.他和布罗茨基联手将后者《明代书信》这首中国题材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刊于《纽约客》杂志.1980 年,两人一同在纽约大学开设诗歌课程,经常前来听课者包括文艺评论家苏珊· 桑塔格,沃尔科特所作《幸运的旅人》一诗,即是题赠给她的:“命运使我迁居到了另一个空间,可是我却因为与这些人的结识而感谢命运.”布罗茨基对沃尔科特历来不乏赞誉之词,他给沃尔科特的诗集《 海之诗》作序,题为《涛声》,其中认为地区“被哥伦布发现,被英国殖民,再被沃尔科特不朽化”.沃尔科特投桃报李,写了许多诗作和评论题赠布罗茨基,如《欧洲的森林》《魔术工业:论约瑟夫· 布罗茨基》等.

另据波兰“新浪潮”诗歌代表人物亚当· 扎加耶夫斯基描述,与创作时的悲观、沉重氛围不同,沃尔科特和布罗茨基在生活中非常诙谐,经常分享彼此听到的各类笑话,有时坐在一起笑得眼泪都流出来.

爱尔兰诗人谢默斯· 希尼是沃尔科特和布罗茨基共同的朋友,三人均因诗歌成就而分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并称为世界诗坛“三剑客”.三人各写过有关美国诗人罗伯特· 弗罗斯特的评论,最后结集为《向罗伯特· 弗罗斯特致敬》一书.希尼为沃尔科特的诗集《星苹果王国》写过文学评论《流放的语言》.沃尔科特与布罗茨基等友人所构成的“朋友圈”,不但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诗歌共同体,也有助于相互间进行创作探索和借鉴.1996 年,布罗茨基因心脏病发作去世后,沃尔科特在纽约圣约翰教堂参加了逝者的纪念弥撒,现场朗诵诗歌,希尼则写下悼念文章《约瑟夫· 布罗茨基(1940—1996)》,以为缅怀.

“他有点像是鲁滨逊,却带着一个当代‘星期五’的痛苦”较之与布罗茨基等人的友情,沃尔科特与印度裔英国作家V.S. 奈保尔的关系略显微妙.奈保尔比沃尔科特小两岁,生于地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后入牛津大学主修英国文学,凭借《通灵的按摩师》《米格尔街》《河湾》等小说和游记作品而获得2001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奈保尔大学毕业后,在BBC海地区广播部谋得一份编辑的,他在《海之声》的档案库里不经意发现了沃尔科特当年自费出版的处女诗集《25 首诗》,这是他首次见到诗人的作品.虽然奈保尔大学时期几乎研习了莎士比亚和马洛的全部作品,但读到沃尔科特的诗作时,“却如堕雾中”,他甚至把后者视为普希金式的人物:“我在伦敦读这些诗时,觉得能够理解普希金对俄罗斯人有多么重要,他为他们做了以前无人做过的事.我当时便是如此推崇沃尔科特.”从《死于大火的城市》等早期诗作中,奈保尔认为沃尔科特正遭遇对家国、宗教、种族信念的精神危机,“他有点像是鲁滨逊,却带着一个当代‘星期五’的痛苦”.沃尔科特1955 年投给《海之声》的稿件,都被奈保尔采用了.20 世纪60 年代,奈保尔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两度与沃尔科特交谈过.在奈保尔看来,那时的沃尔科特为生计疲于奔命,在报社的工作不顺心,在诗歌创作上遭遇瓶颈期.当然,通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创作,沃尔科特后来逐渐摆脱了这种劳而无功的状态,并在欧美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国际文坛,奈保尔素以极具洞察力著称,他爱憎分明、口无遮挡,曾宣称E. M. 福斯特的《印度之行》“虚伪”,詹姆斯·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不知所云”随着时间的流逝,沃尔科特与奈保尔在思想观念和情感归属等方面的歧见日益显现.与沃尔科特认祖归宗、有着坚定的“情结”不同,奈保尔对英国和西方文化的体认更为坦然,以西方人自居.奈保尔自传性质的小说《抵达之谜》出版后,沃尔科特虽然认为该书“是对‘有着俱乐部和庄园的乡绅’的肯定”,但同时不无反讽地写道,关于作者“作为一个天才、一个以极大代价从甘蔗地和丛林之中生还的非凡与好辩的天才这一神话,早已是出闹剧”.沃尔科特根据奈保尔的英文名字Naipaul,给他取过一个名为“奈何夜”(Nightfall,意为“黄昏”“日暮”)的外号,颇有几分调侃和讥讽.

相比而言,沃尔科特倒很看重自己的黑人血统,这从他的《奥巴马与理发师》《四十英亩——献给贝拉克?奥巴马》等诗作中可见一斑.美国知名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在迎接自己60 岁生日时,特意引用沃尔科特的诗作《以爱相继》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你无比欢欣/ 迎接真我的降临/ 在你自己门边/ 在你自己镜中/ 两相微笑/迎接对方”.

“我生活在一部拉美小说里……”

沃尔科特的立场、创作和言论并不影响他在英国诗歌界、学界的声望.2009 年,沃尔科特有意角逐牛津大学诗歌教授职位,其主要竞争对手为一度呼声较高的露丝· 帕德尔.作为进化论奠基者达尔文的玄外孙女,露丝· 帕德尔既是伦敦动物学会成员,也是一位知名诗人,曾任英国诗歌协会主席等职,并在牛津大学、伦敦大学等高校教授过希腊语、古典文学等课程.不想竞聘期间发生了一段插曲:先是沃尔科特多年前在美国任教时的两桩“性骚扰丑闻”被《星期日泰晤士报》等媒体拿来说事;随即牛津大学一些具有权的教授收到匿名信函,附有《教授》一书相关章节内容,该书对沃尔科特的“前科”作了记述.恼羞成怒的沃尔科特为此退出竞聘,露丝· 帕德尔顺利当选.只是好景不长,露丝·帕德尔由于涉嫌事前有意无意地向记者“爆料”“告密”,被指责使用不正当手段“抹黑”对手,于是在当选9 天后迫于压力提出辞职.

2010 年,沃尔科特出版新诗集《白鹭》,获2011 年度T.S.艾略特诗歌奖.这部由54首诗歌( 包括11首组诗)组成的诗集,带有“挽歌”气质.在《白鹭》中,已步入耄耋之年的沃尔科特对于友情似乎更为感怀:“有些朋友,我已所剩不多,// 有时那些山峦就像朋友一样/ 自行缓缓消失了,而我高兴的是/ 此刻他们又回来了,像怀念,像祈祷.”有些诗作则是“悼亡”主题,如《朋友之死》哀悼巴巴多斯小说家奥利弗· 杰克曼.旧雨凋零、知音难觅,沃尔科特只好把幽思融入诗篇,比如追述他与布罗茨基曾经在海岛看到白鹭展翅的场景:“如今每当正午或傍晚,在草地上/ 白鹭们结伴静静地向高处飞翔,/ 或者像赛船那样航向海绿色的草地,/ 它们是天使般美丽的灵魂,像约瑟夫一样.”类似诗作,遣词造境均较为平实,单就艺术而言,难与沃尔科特的一些佳作等量齐观,但从中可以管窥诗人晚年的心境,尤其是历经沧桑后复归于朴的悲欣交集.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白鹭》不仅是沃尔科特的“终结之诗”,也是其“忏悔之作”.如《在悬崖上》透露出其诗歌创作观:爱诗就得把诗写好,若才华已枯竭,则不如告别,“除了放弃如同女人般的诗歌,因为你爱她/不愿看到她被伤害”.沃尔科特同时在一些诗作中记述了遭受糖尿病折磨的晚年,沉思“还能活多久”,为了“三位妻子”(他有过三段婚姻)而歉疚,等等.从英文书名来看,“白鹭”(egrets)一词也暗含于“悔恨/遗憾/ 哀悼”(regrets)中.《在乡村》组诗里,沃尔科特不无感伤地写道:“纽约的每个人都生活在情景喜剧里./ 我生活在一部拉美小说里”

受领中方“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

沃尔科特在中国诗歌界和翻译界同样有许多拥趸,诸如黄灿然、西川、伊沙、蔡天新、王家新、蓝蓝,等等.沃尔科特的诗歌,充满用典、比喻、双关、谐音、押韵、反讽等,如《另一生》中的“渔民”,“像盗贼抖出他们的银子!/ 一把把蠕动在干燥的沙滩上的软刀”,以“银子”比拟鱼,既指代两者色泽相近,同时借喻这是渔民的主要物质来源,“软刀”则暗示着生活的艰险.进入21 世纪以来,沃尔科特备受中国诗人关注.2001年,沃尔科特应邀赴中国台湾参加“2001 年台北国际诗歌节”,担任贵宾,翌年再度赴台参加“台湾诗人圆桌论坛”.2004 年,大陆出版了第一本中文简体字版的沃尔科特诗选,收入诗人不同时期的诗作近80 首.中国诗人林莽曾写下《立秋· 读沃尔科特》一诗,称“让我看到了一个诗人赤诚的情怀”.

2016 年11 月5 日,第十一届“诗歌与人· 国际诗歌奖”(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在中山大学举行,获奖者分别为英国诗人乔治· 西尔泰什和沃尔科特.沃尔科特由于年事已高、身体欠佳,未能出席颁奖典礼,但他给该奖创设人黄礼孩发来了答谢词:“谢谢你给予我的巨大荣誉,我将努力不辜负于此.”不想4 个月后,87岁的沃尔科特去世,这成为他生前获得的最后一个诗歌奖.

昔人已乘黄鹤去,唯有诗篇永留存.颇为尴尬的是,就在沃尔科特去世3 个月后,圣卢西亚的一家原本为纪念他而开设的博物馆,据传因经费短缺而面临被迫关停的境遇.或许这真的是一个缪斯隐遁、诗歌式微的时代,正如沃尔科特所言:“对每一位诗人来说,世界永远是清晨,历史只是一个被遗忘的失眠之夜.”既如此,倒不如纯粹些好,就让“诗歌的归诗歌,商业的归商业”吧.

此文总结,本文是一篇适合荷马和*海和诗人朋友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海的荷马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海的荷马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土震的知识分子朋友圈
戎马一生的开国上将王震,幼年家贫,只读过几年私塾和小学,自谦为“粗人”,但他深谙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一直喜欢读书,终生敬重、推崇知识分子,喜.

潜伏在朋友圈里的爱
闫晓琴好不容易离开父母到外地上大学,我轻松了许多,整天忙着打游戏,心思一点也不放在学习上了 有一个周末,我和舍友在网吧打游戏忘了时间,回到学校大门已经锁上了,沮丧的我就在朋友圈发了条说说 母亲看到后,.

朋友圈的网红减肥药有人管吗?
据新华社报道,江苏淮安市民朱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款“网红减肥药”,按要求每天服用3 包,没想到两天后全身无力、头晕、心慌、呕吐,可体重一点没减掉 后经权威部门检测,减肥药中含有西.

飞机上能发朋友圈了
系好安全带、关闭手机……电子设备,恐怕是很多人在飞机上落座后的习惯动作 不过,从今以后,在一些航空公司执飞的航班上就可以在飞行模式下使用手机,甚至可以连接飞机上的无线局域网了 1月18日零时40分,随.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