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高校辅导员类论文范文文献 跟基于文献计量分析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综述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主题:高校辅导员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8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综述,本文是高校辅导员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标.

高校辅导员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辅导员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辅导员学刊高校辅导员期刊高校辅导员杂志文献计量学

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骨干力量,辅导员的幸福感和工作热情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高校工作效能的提升.目前针对辅导员幸福感的研究发现,辅导员长期面临岗位认同感低、工作倦怠感强、职业生活质量低、工作负荷大、角色模糊、工作挑战多等多种问题;有些研究也显示高校辅导员型骨干总体处于中等或者中等以上水平,高于全国常模.辅导员的总体幸福感如何仍存在争议,本人拟从计量分析角度探讨目前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研究现状,从而找出目前研究的重点,以及影响辅导员幸福感的相关因素,为研究深入提供借鉴.

1 文献数据统计与分析

1.1 文献特征

截止2016 年4 月,以“幸福感”并含“高校辅导员”,查阅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维普期刊资源整合平台,分别找到150 篇和94 篇,剔除重复和不相关文章,分别剩余115篇(其中硕士论文11 篇)和77 篇,经过对比两个数据库中不相同的文章有29 篇,重复文献有163 篇,最终合计确定144 篇,作为研究分析的原始文献资源.

1.2 年限发表

统计分析发现,关于高校辅导员幸福感问题的探究从2007 年开始,2007 至2009 年之前属于萌芽阶段,研究者开始关注幸福感问题.2010 年开始研究数量逐年增加,到2011 年开始凸显,2012 至2015 年论文发表数量大幅提升,研究进入热点讨论阶段.(两个数据库中重复136 篇)

2 研究内容统计分析

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内涵、影响因素、对策、现状调查等方面,具体统计情况见表2.

2.1 内涵层面

关于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探究,最初局限在概念的讨论,意义和重要性的分析,关于内涵的界定从表层的概念分析到内部结构深入分析.最初内涵的讨论从2009年曾瑜在文章中提到从个人、组织、社会三个层面简单探讨辅导员幸福感的内涵和提升策略;2013 年林展进一步完善定义,提出高校辅导员幸福感是他们自己在工作中获得满足,实现自身潜能的一种主观、持续、稳定的幸福体验和感悟[1].2014 年李素芳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就是“辅导员把自己从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看作幸福职业,从中体验到的快乐和幸福,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的最高境界;2014 年徐海波从内部结构探讨深层含义,通过测量方法提出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健康体验、自主感、自我价值、成长发展、人际和谐、家庭氛围、社会信心8 个要素.针对高校技能内涵的探讨越来越深入,总的观点认为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感是一种持续的、稳定的、积极的幸福体验,并且可通过量化的方法进行检测.

2.2 影响因素

2.2.1人口统计学因素

高校辅导员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比较显示,性别上差异均不显著,在其他层面上均有显著证明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工作年限、学历、职称、以及福利等经济状况都存在显著差异.廖深基调查发现是、性别、职称、不同专业学生、不同工作年限等方面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学校类型、不同福利类型上差异显著.而倪献鸟调查发现,不同工作年限,年龄、婚姻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学历上不存在显著关系[2];凌霞研究发现年龄、职务、工作年限对辅导员幸福感都有影响[3];孙英红调查发现辅导员幸福感在性别、婚否上无显著差异,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及上差异显著[4];徐海波调查发现,不同职务、职称的辅导员幸福感差异显著;窦温暖在2015 年调查发现,职称、婚姻、经济状况、个体对学校满意度、对薪资待遇满意度、做辅导员原因,对辅导员主观幸福感有影响.

2.2.2 内部心理因素

关于辅导员幸福感内部心理因素探讨从2009 年开始,主要集中在工作倦怠、自我效能、工作压力、自我和谐、职业认同、心理资本等6 个方面.(1)与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正相关.凌霞提出辅导员幸福感与工作倦怠存在正相关;赖春艳指出职业倦怠对自己从事职业的幸福指数尤为重要;朱冬香提出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相互影响,对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有影响;倪献鸟指出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是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职业压力与幸福感存在负相关.张一丹提出辅导员时间支配不同、心理状态、精神状态不同是构成职业压力的重要因素,从而影响存在感和幸福感[5];孙英红指出自我和谐是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变量,工作压力通过自我和谐从中可影响主观幸福感[4];张晖指出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压力与幸福感显著负相关,职业压力在心理资本与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作用[6].(3)职业认同、生活质量、情绪劳动策略与幸福感相关.2014 年李丹霞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缺失有必然联系;2012 年高媛媛提出辅导员职业生活质量低,消极感受强烈.2014 年刘妍君提出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策略与个体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深层扮演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提高劳动策略有助于提高工作满意度.2015 年,张晖提出辅导员心理资本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四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6].

2.2.3外部社会、家庭、学校因素

从社会层面分析,研究者们提出社会大众认知偏差、经济因素(待遇、学历、编制、培训机会、提升空间)、家庭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对高校辅导员幸福感产生影响;从学校层面分析,学校管理机制僵化、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承担责任多、辅导员身份不被学生认可、工作成就感低、教育对象复杂多变都会影响辅导员幸福感.2012年朱长艳提出,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组织支持不充分,学校对于辅导员职业认可弱,影响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2.3 研究对策和路径分析

改善高校辅导员幸福感问题上,研究者们主要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策略.(1)社会层面,增强外部支持系统,从社会层面提高地位,转变对辅导员工作认知,取得职业认可.正视辅导员的正当利益,健全就业道德评价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薪酬,促进队伍建设制度化,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外界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全面激活辅导员工作效能.(2)学校层面,建立完善的管理评价机制,构建专业化、职业化团队,畅通发展渠道,加强职业培训.从体制上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缓解工作压力,重视培训构建发展舞台;从机制上建立完善的考核、培训、激励、保障机制,进行职业生涯和心理指导,畅通发展渠道,管理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从内涵上加强团队建设、勾画前景、构建职业化、专业化的天然型团队,建立学校与辅导员心理契约,创设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3)个人层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善自我,增强自我效能感.思想上提高个人职业境界,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行动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情感交际,创设快乐的工作环境;内在上,提高审美情趣,优化内在主管解释系统.如2014 年刘妍君提出的情绪劳动策略,运用途径扮演与学生交流,有助于提高工作满意度.

3 研究方法统计与分析

从研究方法上看,关于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探究定性研究远大于定量研究.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定性研究121篇,定量研究23 篇.定性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提炼辅导员幸福感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分析主客观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而定量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总体水平、人口学变量的差异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比较,探寻影响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具体的分布如下.

具体到定量研究使用的量表,目前针对辅导员编制的幸福感问卷尚不成熟,国内学者一般直接选择幸福感量表来测量辅导员幸福感,目前使用较多的国外量表包括:由Campbell 等人1976 年编制的《幸福指数量表》、由DienerEmmornns、Larsen 和Griffi等(1985)编制《生活满意度量表》、由Ryffe 教授编制《心理幸福感量表》、Fazio(1977)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总体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在1966 年我国学者段建华对其进行了修订)、Bradbum 等(1969)编制的《情感平衡量表》.而国内目前推广的幸福感量表集中在:苗元江2003 年编制的《综合幸福感问卷》(MHQ)、邢占军2003 年编制《中国城市居观幸福感量表》SWBS-CS、郑勇2009 年编制的《高校辅导员幸福感量表》、詹雪芳2012 年编制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

4 研究视角统计与分析

从研究视角上看,目前的研究集中在从思政、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角度探究比较多,具体见表4.其中心理学视角集中在积极心理学角度6 篇,心理资本视角4 篇,生涯管理视角有2 篇,生态学视角有1 篇,人力资源管理视角3篇.思政学视角分析文章集中在探讨高校幸福感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学校、家庭等层面对辅导员的幸福感影响;心理学视角文章主要分析辅导员的社会性发展(情绪情感、人际关系)和心理发展(认知、性格)方面的特征;从管理学角度主要探讨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职业规划、职业管理、职业晋升)问题.2014 赵润彬、2013 王倩、2014 申雯、2013张利兵、2014 孙叶青、2015 曹月等人提出注重提升辅导员积极体验能力、积极心理品质、创建积极工作氛围和工作制度,加强积极人格培养和情绪体验,培养积极心理认知,构建积极社会支持系统[7].顾亚丽提出从生涯管理视野下帮助辅导员认清职业角色理清工作任务和目标,建立激励机制.认清角色关系,加强业务学习、开展个人规划、锻造良好体魄和心理素质;2015 年何登溢、2014 年麦倩挚从心理资本视域下提出自我效能、树立职业认同:发展职业潜能、提升专业素养:增强职业意志、纵深发展职业职能,提升效能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和做人,测量心理资本,提高幸福感.2015年张乃琴提出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从能量补充过程和动机激发过程,构建职业幸福感的持续动力和外部支持系统,从而增强幸福感.2014 年鲁皓提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通过绩效管理、培训管理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幸福感.

5 研究特点与展望

5.1 研究特点

1)从文献年代来看,关于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关注自2007 年开始,2012 年进入研究热点,研究文献数量大幅增长,研究问题不断深入.但总体上看,文章研究数量非常有限,高校辅导员幸福感探究还不够.

2)从研究内容上看,更多局限在对于影响因素、对策探究上,研究内容很零碎,部分研究内容争议较大,研究观点不统一,研究的深入性不够,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

3)从研究方法上看,集中在质化研究文献偏多,2012 年开始引入量表等科学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该领域现状,以及2013 年开始针对测量工作的探讨,但研究篇幅相当有限.

4)从研究视角上看,主要从思政出发点角度,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探讨辅导员幸福感的内在原因文献仍有缺乏.近几年,开始不断凸显一些新的研究视角,诸如从积极心理学、心理资本、生涯管理等角度出发,为辅导员幸福感的研究提供新的出发点.

5)从研究工具上看,由直接采用的是国外编制的幸福感量表,到修订国外幸福感问卷,再到编制中国国内量表.研究日益发展和完善.但由于社会因素、地域文化、价值取向方面的差异,在研究辅导员幸福感的特定对象时,仅局限于对情感和生活状况的探究.

5.2 研究展望

1)丰富研究内容.关于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探究,从内涵到现状探究再到路径探析,仍需要进一步深入和丰富相关研究问题,建立科学系统化的研究,形成一套完整、深入的研究体系.

2)研究方法科学性.质化和量化更好地结合探究辅导员幸福感问题,切实将幸福感通过可量化、可检测的方式,甚至融入实验法,诸如通过记录辅导员一周幸福时刻、微笑频次等多种方法,深入探究影响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主要突出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提升现状、影响因素以及路径研究的力度.

3)研究视角多样性.从思政、心理学、管理学等多角度探究,使用多种学科理论探寻辅导员幸福感,将研究背景放到社会学科广阔的背景下.

4)研究工具针对性.能更深入地找到针对中国国情,针对中国高校现状调查的辅导员幸福感问卷,并将研究转向专业化角度,以其建立全国的常模标准,更准确地探究高校辅导员幸福感问题.

汇总,此文是关于幸福感和辅导员和计量方面的高校辅导员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高校辅导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新生代农民工综述
黄梅芳,章昌平(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541004)摘要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提供的文献和数据,对2000 年以来“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文献从时间、空间.

专业结构现状与其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基于文献计量统计和知识图谱分析
专业结构既可以是国家、地区高……教育专业的宏观布局,也可以是高校内部微观专业结构形态 不仅体现在专业设置的数量、配置比例、专业口径及专业布局……外在的总体结构,也涵盖专业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材、.

高校科技期刊载文相关指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摘要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塔里木大学学报20072016年刊载的论文分别从载文量、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高被引论文……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试图对学报当前的研究现状做出总结,从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加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刍议
摘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高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师德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必须.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