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士论文>材料浏览

蒋百里与林徽冈方面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蒋百里和林徽冈:才子佳人的三代旷世情有关论文范文集

主题:蒋百里与林徽冈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9

蒋百里和林徽冈:才子佳人的三代旷世情,本文是蒋百里与林徽冈方面论文范文素材跟才子佳人和蒋百里和林徽冈类开题报告范文.

蒋百里与林徽冈论文参考文献:

蒋百里与林徽冈论文参考文献 意林期刊意林杂志意林杂志订阅意林投稿

蒋百里是民国的一代传奇人物.他先后留学日本和德国学习军事,创办了中国现代国防理论.他同时又是战略大师,较为准确地预测到日本侵华战争进程,提出了国民政府的应对策略.他多才多艺,在文艺、书法、翻译、外交等方面均有贡献.而林徽因是民国时期最令人瞩目的美貌才女.因了如此缘由,今人便有了“男交蒋百里,女交林徽因,不负此生”之说.其实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之间有着长达三代人的深厚情缘.

林徽因祖父是蒋百里的伯乐

1897年,蒋百里16岁.少年蒋百里即与林徽因的祖父结缘.时海宁知州林孝恂极为称赞蒋百里与张宗祥的才华,常在他们应试安澜书院的策论上亲加评论,称两人为“国家栋梁”“砥柱”.林孝恂是光绪年间进士,与康有为同科.他是蒋百里的重要伯乐之一.

1901年,杭州知府、求是书院创办者林启与县令方雨亭、监院陈仲恕三人出资送蒋百里东渡日本留学.求是书院是浙江大学的前身.

林启字迪臣,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林孝恂是林启的同僚、属下,两人亦是同乡,又同在浙江为官.

林启1896至1900年任杭州知府4年间,兴利除弊,政绩卓著.他的最大政绩是兴办学校,提倡农桑,是杭州近代教育之开拓者.除了创办求是书院,他还开办“浙江蚕学馆”(浙江理工大学前身)和“养正书塾”,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他对孤山情有独钟,不仅常与同僚、友人在那里欣赏湖光山色,品评林和靖的“梅妻鹤子”,还在山的北麓补植梅树百株,使孤山梅林得以茂盛.而求是书院是蒋百里出国前就读的学校.

1900年5月22日,林启去世.其家属本拟运柩归福州,杭州人民则要求把他安葬在西湖旁,后定留葬孤山北麓.陈汉第等杭州人士为永志思念,倡议建林社设祭,在墓旁建立.立社公牍,就有蒋方震等署名.

林社初建时为砖木结构的中式平房.至1925年,陈叔通亲自起草《拟展拓西湖林社募金疏》,与陈汉第、何燏时、蒋方震、马叙伦等60人联名筹资扩建.

蒋百里与林徽因父辈的交往

除了蒋百里,林孝恂还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并资送侄儿林觉民、林天民到日本留学.

林觉民即后来壮烈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首杰,13岁科考在考卷上题上“少年不望万户侯”便扬长而去,在广州起义前夕留下的《与妻书》,成为千古绝唱.

林孝询的长子林长民,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1909年回国,执教福州法政学堂.是年福建省谘议局成立,被聘为秘书长.1911年武昌起义后赴上海,以福建省代表参加独立各省临时会议.次年初临时参议院成立,为秘书长,参与草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3年被推为众议院议员,任秘书长.1917年7月出任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11月随着段祺瑞的辞职而在野.

林长民善辞令,长于结纳,热心社会公益,有胆有识,遇事敢担当.他也擅长诗文,精通书法.他有句名诗“万种风情无地着”被广为传诵,晚年留下的墨迹“新华门”匾额,至今仍悬挂在中南海新华门上.

而蒋百里书法造诣亦非一般,尤其在书法理论方面.1923年梁启超《稷山论书序》中说:“吾闻之百里,今西方审美家言,最尊线美.吾国楷法,线美之极轨也.又曰字为心画.美术之表见作者性格,绝无假借者,惟书为最,然则书道之不能磨灭于天地间,又岂俟论哉.”甚为赞赏.

蒋百里是梁启超的高徒,与梁启超的关系亦徒亦友.梁启超说:“启超与方震交逾20年,居同学,出同游,天下事则同患难.”梁启超1917年任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林长民是司法总长,两人既是同僚,又是朋友.林长民与梁启超相熟,自然不会与蒋百里没有往来.

1917年11月30日,梁启超辞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的职务,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一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即将召开.他以在野之身,为中国参加和会作了多方面的策划.他向当时的总统徐世昌建议,成立了以政界元老、前外交总长*国务总理汪大燮为委员长、林长民为事务长的总统府外交委员会,负责和会特定期间的外交事务.他又筹措到10万元经费,挑选了一批著名学者专家(外交刘崇杰、工业丁文江、政治张君劢、军事蒋百里、经济徐新六)作为随员,于年底动身前往欧洲.赴欧的目的,用梁启超的话说有两点,第一是开阔眼界,为自己求一点学问,看看这台空前绝后的历史剧怎样收场;第二是借助巴黎和会这个平台,协助要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界,“想拿私人钱将我们的冤苦向世界舆论申诉申诉,也算尽一二分国民责任.”行前,他还建议国内报界紧密配合和会上的外交努力,“惟一条件既经提出,全国舆论务须一致,以贯彻其主张.”

美国起先答应全力帮助中国,但在日本退出国联的要挟下,为保住国联,美国总统威尔逊只好出卖中国,在山东问题上作了让步,中国要回山东租界的指望行将落空.

梁、林同属“研究系”.巴黎和会情况,梁启超没把电报发给总统、总理,而是发给林长民、汪大燮,称:“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

梁启超发回电报的第二天,在研究系机关报《晨报》上,便刊出林长民的雄文《外交警报敬告国民》,向全国人民通告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高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同日,国务总理钱能训密电代表团签约.

北大校长蔡元培得知此事后立即返校,在餐厅召集学生救亡图存.3日,国民外交协会理事熊希龄、林长民等人开会决定7日召开国民大会,伸张主权.然而学生们的动作更快,这日晚,北京13所高校千余代表在北河沿法科第三院大礼堂召开临时会议,决定次日齐集天安门游行.4日,著名的五四运动爆发.

全国各界电报如雪片般飞向巴黎,但未取得实际效果.中国谈判代表怕担责,反复询问政府意见,可政府也没有主见,怕担责任,拐弯抹角鼓励代表们自拿主意.人人都不愿顶雷,只能拖延下去.就在学生们渐渐消退时,林长民又以罕见之举发力助推:抬棺上街.运动持续高涨起来.

梁启超当年46岁,林长民43岁.他们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将“国民外交”做得有声有色,成为“五四”前后极为活跃的政治人物.蒋百里在这段时间,负责梁启超日记材料的收集整理,考察欧洲军事和文化.回国后,在1921年出版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文艺复兴的书籍.著名爱国记者、作家、教授曹聚仁以达·芬奇“多方面的光芒”评价蒋百里:“百里先生也是这样一种人物,一生既为军事学家,又为政论家,也擅长文史研究,诗词都不错,字也写得很好,说话滔滔不绝,风趣横溢”,称他是中国“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

林长民1923年任北京政府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同年9月反对直系军阀首领曹锟贿选总统,南下上海参与反直运动.1925年11月24日,参与反奉时兵败身亡.

而蒋百里也一直反对军阀混战,期盼着中国的统一与强大,并且热情投身其中,梁启超给他写信道:“何日北旋,竚企竚企.”比林长民早些时候,在1921年初,他热衷于“联省自治运动”,参加了湖南省根本法起草委员会.后来,他又参加浙江的省宪起草工作,与张宗祥、蒋梦麟一起向省议会提交建立浙江大学的提案,获得通过.1925年,蒋百里甚至搬家南下上海,在孙传芳处当总参议,以期能联合各方力量,打败奉系,统一中国.他与林长民有许多共同之处.

蒋百里与林徽因和徐志摩

林长民的长女就是美貌才女林徽因,是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主要设计者.北京解放前,林徽因等应解放军的要求,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此书后演变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

徐志摩作为民国四大才子之首,被誉为“中国的雪莱”.他出生江南望族,表弟是金庸,表外甥女是琼瑶.他少年荣宠,与郁达夫同学,师从梁启超,与蒋百里、胡适是莫逆之交.

蒋百里和徐志摩有远亲关系.蒋是徐的亲戚加好友,徐的姑父是蒋的堂兄,而张幼仪的哥哥张君劢也是蒋百里的朋友,同在梁启超的阵营下.张君劢极看重徐志摩的诗人才气,徐父则看重张氏的家世,遂订婚.此后蒋、张介绍徐志摩拜梁启超为师.

蒋百里比徐志摩年长15岁,但因徐志摩与蒋百里的老乡与表亲关系,1915年夏在北京大学读预科期间,徐志摩就住在姑丈蒋谨旃族弟蒋百里家里.

蒋百里当时是政界、学界名流梁启超的弟子,常常当着徐志摩称道梁任公的学识和为人,这使得自中学时代起就为梁启超的文采、学识所倾倒的青年徐志摩,越发敬佩和仰慕.1918年6月,徐志摩由蒋百里和张君劢推荐,正式拜梁启超为师.蒋徐二人之间不仅有亲缘,还有同门之谊.

徐志摩出洋留学,与蒋百里鼓励他学西洋之长以为己所用分不开.徐志摩后来自费赴美国留学,因家族以银行业起家,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济.他踊跃参加学校举办的“学生陆军训练团”,接受军事训练,还到哈佛大学参加“中国留美学生国防会”.军人蒋百里的影响,当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徐志摩因个人品性,渐渐地感到自己对经济不感兴趣,不久便辍学到欧美各国游历,因崇拜罗素而来到英国,在伦敦结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并成为挚友,此后就迷恋上了林徽因.林长民其时到欧洲考察西方宪制.徐志摩见到林徽因后便开始拼力猛攻,林徽因与他老师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已有婚约,而徐与梁思成还是朋友,难以应允.

林徽因对徐志摩的决裂,大概就发生在徐志摩逼着怀孕的张幼仪签字离婚的那一瞬.所以,当徐志摩要求林徽因“许他一个未来”,林徽因机灵乖巧地回绝了.她并非对徐志摩丝毫没有感情,但是明白此人终非自己人生的佳偶,一句:“你能帮我扛心里的重担吗?它会像千斤重担压我一辈子?”带出了对于张幼仪的同情和委婉地对志摩的不满.

蒋百里与林徽因的关系亦非一般.林徽因小时候,父亲林长民留学海外,长期不沾家,她多半跟着祖父林孝恂一起,相依为命.8岁时,她跟随祖父移居上海,10岁时才跟祖父进京,来到林长民身边.与林长民有交往的蒋百里,在这时认识了林徽因.

1920年3月,梁启超一行返抵上海.他有感于欧洲文艺复兴,决心放弃政治活动,全力从事新文化运动,蒋百里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号称“智囊”,主持共学社丛书编译事宜,兼讲学社总干事,主编《改造》杂志.是年,与郑振铎、沈雁冰等筹划组织文学研究会.

徐志摩学成归国,总部设在北京石虎胡同7号的“松坡图书馆”,由图书部主任蒋百里兼任总干事.徐志摩便搬到这儿居住,帮助蒋百里处理图书馆和讲学社的一些琐碎事务.

应讲学社邀请,1924年4月12日,印度诗哲泰戈尔到中国讲学.为了迎接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在松坡图书馆院子里挂出了“新月社”的牌子,因为泰戈尔出过一本诗集《新月》.后来徐志摩等人又创办了《新月》杂志.

对泰戈尔的到来,蒋百里谋划,由蒋百里在上海和北京陪同,徐志摩作为翻译则全程作陪,到北京后林徽因大多时间相陪.1924年5月8日是泰戈尔的63岁寿辰,胡适主持了庆寿会,梁启超给泰戈尔赠中国名“竺震旦”,还演出了泰戈尔的短篇名剧《齐特拉》,林徽因演公主齐特拉,徐志摩饰爱神玛达那,林长民饰泰神伐森塔.对白全用英语.演出后,人们称徐志摩与林徽因为“金童玉女”.

对于徐、林之恋,蒋百里的态度无法明朗.他无疑要维护徐志摩的,因为是好友至亲,自己也有些爱情至上的倾向.但是对张幼仪的事情,蒋百里恐怕也不无看法,因为徐张的缘分就是在他家里开始.因此没有看到他对此事的撮合,尽管在生活和工作上,他一再帮徐志摩的忙.蒋百里何许人也?他对林徽因的看法肯定比徐志摩要清醒得多.

不久,直奉战争爆发,蒋百里受吴佩孚聘请出任总参议,蒋家从北京搬到了上海.1925年,徐志摩为了陆小曼从北京追到上海,吃住就在蒋百里家.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也将小家安置在上海,走动更多了.

1930年,蒋百里因支持其学生唐生智反而被捕入狱.徐志摩对于蒋百里坐牢忍无可忍.一天,他肩上扛着铺盖卷,闯进监狱的小门,气喘吁吁地对蒋百里说:“福叔,我来陪您坐牢.”当晚,徐志摩当真在小屋的地板上搭了个地铺,陪蒋百里住了一宿.

上海《新闻报》在显著位置,登载了这则消息:“徐志摩陪蒋百里坐牢.”新闻一经传播,新月社的名流纷纷效仿南下.“陪百里先生坐牢去”,成了当时一句流行的口号.

徐志摩在北京任教,因妻子的挥霍与吸毒,在死前的一年囊空如洗,不得不马不停蹄拼命挣钱.他在航空公司的熟人给他办了一张免费乘机证明,但他仍因手头拮据而无法常回上海.因他的学生、诗人孙大雨出卖上海贝当路的一块地皮,事成可拿到1厘2毫5的佣金,为得到佣金以济家用,“穷得寸步难行”的徐志摩,甘愿作卖房*.蒋百里这时也想出售在上海愚园路的一幢花园洋房.因为这笔生意是徐志摩“千载难逢的一次外快”,而陆小曼也接二连三来信,要他马上回去付清攒了一大摞的账单,11月13日,徐志摩就赶到了上海.18日,因与陆小曼吵架,徐志摩负气离家乘坐火车到南京,第二天乘坐邮机返北京出事.杰出诗人徐志摩辞别人世.

蒋百里眼中的林徽因

因与梁启超、林长民的关系,蒋百里早就认识了林徽因,而不是在徐志摩追求林徽之后才认识,所以才有了他对林徽因从小到大长成亭亭玉立少女的一番精彩的描写.他围绕林徽因,跟记室张禾艸谈起徐志摩及林徽因的事,生动而感人:

那一年是记不起来了.

志摩出国之前在北平见过林徽因,那时的她,虽然年纪小,但已经很动人的了.

梁公子送徽因欧游还是两个小辫子在头上甩了甩.那时,志摩的热情,思想,文学的天才,正在欧洲开花.

毛头小姑娘大起来是很快的,尤其是海风一吹,欧洲物质文明的环境里一住,看她像春光里的花苞,经过一阵和风,经过一阵阳光,经过一阵雨露,开了,开了,天生存的尤物,到世界上来找美的,找情的,恰巧遇到了志摩;好极,好极;今天一封信,明天一封信.志摩回来了,徽因病倒了.

有一天,志摩去打电报,电报稿子一拿上去,电报局的发电员就说:“为什么?这电报刚才已经发过.”志摩弄得不懂,经过一查,电报的大意是相同的,不过寻一步去的发电人是张××,志摩好像做了一个梦刚醒了的样子.

(选自《文史春秋》2017年第8期)

此文结束语,此文为一篇关于经典蒋百里与林徽冈专业范文可作为才子佳人和蒋百里和林徽冈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蒋百里与林徽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我的妈妈林徽因
四川气候潮湿,冬季常阴雨绵绵,夏季酷热,对父亲和母亲的身体都很不利 我们的生活条件比在昆明时更差了 两间陋室低矮、阴暗、潮湿,竹篾抹泥为墙,顶上席棚是蛇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床上又常出现成群结队的臭虫,没.

蒋经国的最后时刻:知罪两难
国民党退守台湾以后,为了维持在台湾的长期统治地位,曾尝试过多次政治方面的改革 但就改革的内容、规模、范围,以及改革的深度方面而言,应以蒋经国晚年推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为著名,影响也最深远 这个曾经的政治强.

林俊德:大漠英雄
林俊德是谁相信很多中国人,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他是一位将军,更是一位院士,他一辈子隐姓埋名,52年坚守在罗布泊,参与了中国全部的,45次核试验任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不是亲人,而.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