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教学实践类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语言品读的教学实践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教学实践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7

语言品读的教学实践,该文是关于教学实践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与实践探索和教学实践探索和语言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教学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语言教学和杂志外语教学期刊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顾 莲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普及.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一旦习惯了快餐式阅读,就极有可能丧失对深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对深阅读的坚守,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培养学生语言品读的能力,对他们进行深阅读有非常重要的帮助.那么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培养学生语言品读的能力呢?接下来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通过多角度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语言内涵的直觉能力

常见的品读语言的角度有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表现手法(对比、动静、虚实、抑扬……)、词语(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句式(节奏明快的短句、错落有致的长短句、整齐富有气势的整句……),以及语言的条理、衔接、语体风格、标点的选择等等,这些角度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平时教学中,师生也基本上是从上述角度品读语言文字的.但很多语文课堂进行的语言品读常常是一问一答式的,教师往往满足于学生从某一个角度进行的单一的品读.但研读名师的教学课例,我们就会发现名师品读语言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们不满足于一个角度的品读,而是会从不同的角度,带着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进进出出,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我们来看李卫东老师教学鲁彦《听潮》一课的教学实例.在品读海的“温柔美”这一环节中,李老师就用了非常多的赏读形式.(1)修辞——比喻;(2)词语——换词法:“吻”换成“拍打”行不行?(3)表现手法——联想、想象;(4)描写——视觉、味觉;(5)模拟法——让学生用手势模拟“吻”“拂”“落花漂在水上”的动作;(6)朗读法——除一般的朗读指导外,还有表情朗读等丰富的朗读形式;(7)背诵法;(8)比较鉴赏法——视觉、听觉相比,音乐、图画对照.

这样的品读形式丰富,手段多样,但李老师并不是为了形式的热闹而追求形式的多样.在学生从比喻的角度进行品读时,李老师没有止步于学生已经“正确”的分析,而是继续追问:作者为什么把此时的大海比作“诗人”,而不是“学者”或“战士”?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人深沉宽博的感情世界和此时海的性格的一致性,以及与“沉吟”一词的前后照应.对于重要的语段句子,老师如果能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进去,用不同的方法品读,那么不仅能把语言品得细,品得深,品得美,品得奇,而且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至于沦为答题的机器.学生所得到的也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化的知识,而是一种有了丰富体验之后的理性认识.

二、通过置换、比较,培养学生对语言隐含意义的理解能力

一位老师教学《王几何》时,就比较多地运用了置换比较的方法进行语言的品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A. 原句:这就是我的大名.

改句:这是我的大名.

B. 原句:可是,一分钟过去了,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

改句: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

C. 原句:如此喜剧的事,大家岂肯放过?

改句:如此喜剧的事,大家岂能放过?

以上三组句子,就是马飞老师在教学《王几何》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置换比较进行的品读.A组句子中,通过一个“就”字,学生读出了人物的自信、爽朗.B 组句子中,“一分钟过去了”强调时间长,“像一尊笑面佛一样”活画出人物的形象,使其更加具体可感.C 组句子中,“岂肯”与“岂能”相比,更能写出学生们心中的不服气.除这三组句子以外,这堂课中,马老师还引导学生进行了两处比较品读.一处是处理人物语言的朗读时,采用了普通话朗读与方言朗读的比较.另一处是对文中描写师生笑的两句话“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进行的标点符号顿号与逗号的比较.通过比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风采神韵,体会到文章语言的妙不可言.这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无疑是积极有效的.

实际教学中,除了词语、句子的比较,还可以进行句段、画面的比较.譬如教学郭沫若的《白鹭》.课文第6、7、8 三个小节,作者用大写意的手法描写了三幅画面,但如何让学生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到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清澄,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分别用“修饰语+ 动词”的结构给三幅画面命名,然后从画面内容、意境和作者语言等角度比较三幅画面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三幅画面中,白鹭都只是一两只,环境“清水田”“清晨”“黄昏”也都显现出静谧美好的特点.从而得出画面整体上是淡雅静谧、明净美好的,而这种淡雅静谧、明净美好的画面正烘托出了白鹭淡雅清澄美好的形象.

三、通过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提高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几乎一切语言都有一词多义现象,同一个意思,也往往有许多不同的语言形式,因此同样一个词语或短语,在不同的文本中、在不同的语境中就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就单个词语、句子而言,我们是无法判断它的高下优劣的,不管是词语,还是句子,我们认为它好或者不好,都应该将其放到它所在的语境中去考虑.

一位教师执教《俗世奇人》.请一个学生朗读“杨巴的脑筋飞快地一转两转三转”一段后,教师追问:“为什么要读这么快?”引导学生找到了上文与之呼应的段落(第8 自然段):“李中堂正要尝尝这津门名品……猛然甩手‘啪’地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碎瓷乱飞,茶汤泼了一地,还冒着热气儿.”教师接着追问:“猛然”能否换成“突然”?从而让学生明白读得快是由当时紧张的氛围决定的,同时,“猛然”除了有“突然”的意思外,还有一种力度在里面,突出了李中堂当时的盛怒.

而这种情形下,杨巴还能快速应对,更加突出了杨巴的一张“好嘴”.听课的时候,笔者在赞叹教者智慧的同时,又觉得稍微有些遗憾.因为,笔者认为,这里教者还可以继续深入,引导学生发现第8 自然段中与“猛然”相呼应的词语“一落”“一皱”“顿起”“打落在地”“碎瓷乱飞”,通过语言短促的节奏感受当时气氛的紧张,让学生发现语言表达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当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建立在对文本的整体阅读之上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孤立地看待一词一句,而是会在理解整篇文本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一词一句的含义,而对一词一句含义的正确理解,反过来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整个文本.他们在运用语言文字的时候,也会慢慢地考虑到语言文字所存在的特定语境,从而更加准确地选用恰当的表达形式.

一位老师执教《巍巍中山陵》时,让学生说一说对中山陵的印象,一个学生立即用了当下很时髦的一组词语“高端、大气、上档次”,教师当即明确指出这组词语用来形容中山陵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与中山陵的庄严肃穆是不协调的,这里应该选用一些庄重的词语.教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久而久之,学生在选用语言的时候,必然会考虑到词语的情感、语体色彩,以及说话人物和对象的不同等因素.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语境意识,那么他遣词、造句、说话、写文章的能力必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培养学生语言品读能力的方法当然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掘更多的方法.当学生有了方法以后,他们的阅读就会变得轻松,深阅读也就会容易很多.

作者简介:江苏省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此文点评,本文论述了关于实践探索和教学实践探索和语言方面的教学实践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教学实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读策略
【摘要】语言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守护语言的诗性,应该成为语文教学自觉的担当 语文课堂尤需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字词的选用、句式的参差、文气的流转、声韵的抑扬,体会语言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关键词】语言诗性.

戏剧运用于语言和语文教学的贡献与实践
罗金萍通过学习是以“戏剧运用于语言发展和语文教学的贡献及实践”为研讨主题,围绕戏剧性活动中的语言发展促进因子及该活动的实施方法、戏剧教学法应用于中小学语文的做法和成效、教育戏剧.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实践和
周国地现如今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摒弃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病,迎来了教学改革的春天 所谓的生本教育,实际上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的教学 在这样的理念之上,开展教学活动,更有助于学生各方.

锻造课堂语言,提升教学效率
曹垚婷【摘要】课堂语言表达是不是恰当,是不是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锻造自己的语言,追求准确、严谨、简约、生动的课堂语言风格,并因此促成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