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西藏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跟西藏,西藏有关论文范文集

主题:西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5

西藏,西藏,本文是西藏类论文范例跟西藏相关论文范例.

西藏论文参考文献:

西藏论文参考文献

杨宝琼 笔名雁南,云南省作协会员,出生于滇西北高原小镇丽江永胜.以诗歌、散文、美术、新闻作品、文学评论的形式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人民文学》(2008 年获《人民文学》“高山流水遇知音”征文优秀奖)《天津文学》《山东文学》《延河》《四川文学》《当代》《国家人文地理杂志》《边疆文学》《云南日报》《滇池》等报刊杂志,获云南省报纸副刊奖,获云南省2011 年“滇西文学奖”,丽江市一、二、三、四届文学艺术创作奖,出版诗集《盲鱼看不见爱情》,与他人合集出版诗集《中国当代诗选》,与他人合集出版散文集《感悟大香格里拉》,现供职于丽江市委宣传部.

仰 望

给遥远笼上一层薄纱

回声中的回声

为周围凝聚一种缠绵

倒影中的倒影

把黑夜熔成乳白的月荫

幽静中的幽静

让消逝的记忆缓缓流出

虔诚中的虔诚

在边缘的边缘

在尽头的尽头

……

神奇的西藏高原带着一种摄人心魄永恒的苍凉站在我的面前.庄严.肃穆.凝重.博大.深幽.虚无.旷远.缥渺……像从未有人到达的旷野一样辽远,像宇宙洪荒一样深邃,像白日梦境一样恍惚神秘……蕴含着人类无以驾驭难以征服的力量,蕴含着我无法了解和进入的神圣,面对广袤的天地,呈现出真正的博大和苍凉.这种感觉常常令我产生一种生命犹如草芥蜉蝣的恐慌,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虚无,渺小到只剩下沉默和心跳.好多时刻,一种巨大的孤独犹如火与冰反复煎熬着我,置我于油锅之内,或是如被瞬间点燃的熊熊火焰,火花四溅.我进入不了西藏的内深,无法抵达雪域高原的精神与灵魂层次,这种无奈导致忧郁和焦虑.更多的时刻,高原的风吹送宛若天籁的宁静梵音,内心渐渐趋于宁静,仿佛净土一样的平静,远了市廛,远了尘嚣,索性放下灵魂中所有的重负,驱退平日里的欲求,世俗的悲欢,在这块离天最近的世界屋脊,在神湖的幽蓝里,在玛尼石的梵语中,在五色经幡的摆动中,在老阿妈喃喃的诵经声中,呆呆地看天,久久地望着高原被神所庇佑所谕示的云朵,看苍穹中浮游无法的命运.

高原的云,是神灵放牧的羊群,是神灵种植的意愿,千变万化,来去无踪,神秘莫测.车在狭窄陡险的山道上行驶,公路像一条极细的银丝贴在峻峭的山崖上,盘旋着隐进了白云深处,随着山势的升高,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山顶上,白云一朵朵就在车窗外飘绕,仿佛伸手就可拽一朵在手心,打开车窗就会涌进与人亲近,心也就随之颤悠悠地升腾起来,在天地之间游哉.峰回路转,云层低低地堆垒在山峰垭口,一片云海茫茫,一刹那,心一下子悬空,无所依托,眼前的路严然是一条延伸入无尽头的天路,疑心再往前行不知将会坠落到何处?风起云涌的大海还是浩翰无边的宇宙……不料,车在颠簸中左冲右突,拐一个弯,云朵又如对面山坡上栽种的棉花,悠然自得地飘移着,引我一次次神往地在心中想:“云后边是什么?山后面是什么?再后面是什么?”西藏之旅就这样一程一程在未知的神秘诱惑中行走着.

进入西藏的腹地,沿着雅鲁藏布江行走,河谷、草原周围的山并不险峻,也不巍峨,延伸几千里都是光秃秃的,没有草木.但那些山呈现在眼前的大块面的色调:、黑青、暗紫和山峰积雪的白色,磅礴厚重,再加上山峰尽头气象万千的天空,真是一幅大气势、大手笔的巨幅油画.但最令人惊叹的是云朵,由云朵导致的高原特有的瞬息万变的光线,让我在旷野上禁不住惊叹、狂呼、震憾,常常在稀薄的空气里兴奋得喘不过气来.

在从拉萨去纳木错的路上,我有幸领略了云朵的美,不同形势的大美.清晨浓雾笼罩着山峰,阳光初露,冲破浓浓的云雾,朵朵红霞贴在山峦上,逆光眯起眼睛看过去,冷暖的光线交织变幻,闪烁着五彩缤纷的光环,眩目,恍如置身梦境,有种柳暗花明的迂回感.太阳升起来了,灿烂得晃眼,一尘不染的蓝天,晶莹通透,蓝得仿佛能滴落下来.念青唐古拉山脉坚实雄壮的脊背上,巨大的云朵充满了动感,仿佛山峦在蠕动,在奔跑,使山的剪影更强烈,更明快,撕破被山脊和蓝天封存的空间.从云朵间漏下的光线,致使山岗的某一部分突然呈现大片的金,犹如一道金色的闪电点燃了满坡的草叶.云朵变幻,形态万千,有如温顺的绵羊,摇头摆尾的骏马,安静啃食青草的牦牛,安详转动经筒的阿妈,轻歌曼舞的卓玛……刹那,旋转的云块突然如疯狂的头发四射开去,扭动着,纠缠着,呐喊着,富有节奏和韵律,如一曲迸发的斗牛士舞曲,自顾自表演得淋漓尽致.阳光从云的缝隙中透射下来,像探照灯般投射在草原、雪山、河谷……照到哪里,哪里顿时鲜活起来,丰富生动起来,具有了生命力.云朵的影子投在山峰,草地却是一片暗灰、暗绿,光线反差之强烈,有如舞台灯光的效果.

翻过海拔5460 米的那根那山垭口,高原的天如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阳光灿烂,顷刻间风起云涌,乌云像被不小心打翻的墨汁,铺天而来,粗犷野性中挟裹着逼人的寒气,如万马奔腾,迅速从远山汹涌蔓延到草原上,黑压压铺在纳木错蓝幽幽的湖水之上,四周骤然暗得可怕,更让人惊心动魄的是,在乌黑滚滚的云层与铁青的念青唐古拉山之间,露出一带雪亮的天来,如一柄闪着寒光的锋利无比的巨剑,触目惊心,不寒而栗,莫非正是山神念青唐古拉无人匹敌的佩剑,宝剑出鞘,正在和妖魔鬼怪厮杀?若不是两军对垒,为何霹雳电闪,雷鸣阵阵……大风起兮云飞扬,俄顷,风吹云散,天空一下子回复刚才的阳光灿烂,好象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而我却愣愣地陷在刚才的场景里回不过神来.

车在草原上飞奔,还没有靠近纳木错,风云再起,下午夕阳的柔光下,西边的白云呈现强烈的淡,而东边的天空却乌云滚滚,低低地悬浮在草原之上,正在下着骤雨,周边的天空一片亮蓝,阳光和雨水一同在云层的缝隙里倾泻着白亮的光柱,有一道绚丽夺目的彩虹从浓云里伸出来,一直伸到湛蓝的湖水里,而草原上羊群和牛安详地在低头吃草……天啦,这是一幅怎样的人间仙境啊,我们被震惊得目瞪口呆,慌乱地频频按动手中的相机,只恨相机的广角太小,不能同时装下这可遇而不可求的奇观.

前往羊卓雍措那天,过了雅鲁藏布江,沿着浪卡子山蜿蜒盘旋的公路向上攀登,海拔4700 多米的山坡上,极目四眺,蓝天白云伸手可触,八月绿草如茵,一群群雪白的羊群如撒落的花朵,白云在我们头顶上几米高的地方,不疾不缓地飘着,在羊群的旁边缓缓走动,如牧羊人慵懒地看护着羊群.我应广播电台之邀,要做一个现场连线的访谈节目.电话里主持人请我谈谈旅途的感受.我看着眼前静溢、安详、和谐的美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我们现在正前往羊卓雍措的路上,浪卡子山,现在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的山坡上羊群、牦牛悠闲地吃着草,白云在离我们头顶几米的地方,我们走它也走,把投影留在草地上,羊群里,缓缓地移动,使我看见了岁月的投影,感觉到时间的回转及某种幸福的静溢,仿佛可以听到云朵们的呼吸和窃窃私语,它们正在用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说着有关生命有关永恒的话题,云朵好低,只要我一伸手,它就会停在我的掌心里……”我的身心被眼前的白云牵引着,感动着,说着说着,心里生许多柔软的东西,突然间语无论次,哽咽不成声……后来,回到工作生活的城市,一个朋友说那天他听到了我们的访谈节目了,在出租车上,他流泪了.他说世界上人类里有许多事情经历过时间的淘洗将不复存在,只有可称之为生命的东西永不凝固永不止息,就像我述说中的云一样,所以让人流泪.

到达浪卡子山顶,被称之为“上部牧场的碧玉”的羊卓雍措如一滴仙子超凡脱俗的眼泪呈现在眼前,大家兴奋得在草地上又蹦又叫,狂呼高歌.突然间天空邃然阴暗,霎时飞沙走石,电闪雷鸣,突如其来的冰雹倾盆而至.豆大的冰雹砸在毫无遮拦的头上、身上,生生的痛,大家慌成一团,手忙脚乱抱头鼠窜,往山坡下狂奔,可是冰雹和雨水让草地湿滑无比,好多人被滑倒顺坡滚落,很是惊险刺激.惊叫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冰雹像是一位特别爱凑热闹的人,穷追不舍,一直把狼狈不堪的我们追赶到车上.窜进车里,惊魂未定,冰雹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天空中阳光灿烂,白云朵朵,我们疑惑重重,是不是做梦啊?可是相互看看、雨水、摔跤的泥水混和青草的擦痕分明都还在啊!听带队的何跃林一说,大家茅塞顿开,原来这里海拔太高,冰雹是被我们的欢声笑语震下来的,怪不得会对我们穷追猛打,原来是我们的无礼惊扰了这片宁静的天空啊.

“看山泉,清澈无比,看白云,才看清了我自己……”在西藏的日子,我长久沉默地凝望着那些离我很近很近的云朵,把杂乱无章的心绪看得回归宁静平和,心怀感恩和谦卑,心灵一次又一次为雪域高原的云的尊严和大美所折服.长久地看着阳光光柱一样从云层里倾泻下来,的白色光柱,一束束泻落,笼罩着安详宁静的村庄、山峦和湖泊,仿佛是来自天上的神梯,神秘的仙人会沿着它来到人间,在完成普渡众生的使命后,又会沿着那些攀天的光线,彩虹一样消失在浩渺的天宇里;而红尘俗世的生灵沿着这些通自天上的路途,则可以超脱人间所有的悲喜和得失,进入下一个轮回理想的美好王国.

最后的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

都是温馨时光

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

都是太阳辉煌

迎接生命的时候

这一方山水离蓝天最近

送走生命的时候

这里的乡亲高高仰望

让风吹散了年华

撒给飞鹰

让云托起了身体

交给苍穹

侧 耳

有人说地球是一张人的面孔,而西藏则是一只巨大的耳朵.西藏,最适合聆听.

乘坐越野车从滇入藏颠簸了千里,历时七天进入拉萨,一路上雪山、峡谷、河流、经幡、寺庙、经塔,视觉进行了一顿饕餮盛宴,神秘莫测、五光十色的感觉贮存在走马观花的脑海里,目光贪婪饥渴地吞噬着一切我未知的光影世界,通过感观、神经丛, 一种火焰在血液里急速流动,内心被藏匿起来的煤炭,期许粉身碎骨地燃烧.在哗然翻飞的五彩经幡中,在喃喃的诵经声里,在风起云涌的坦荡荒野,在灯光闪烁阒无人声的佛殿里……有一种声音,在呼唤,在诱惑,仿佛是扇动翅膀的鸟,携带灵性的神秘色彩,把我送往最美妙、最神秘的所在.

滞留西藏的日子,在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哲蚌寺……光影色彩令我眼花缭乱,众多气势恢宏的佛像灵塔我分不清孰是孰非.只有诵经声,来自灵魂的音乐,经久不息,在天地之间飘绕不绝,只要一闭上眼睛,诵经声就像漫天遍野的洁白雪花在我的世界里翩跹翻飞.

幽暗阴森的经殿,数以万计的酥油灯在金碗里闪烁跳跃,一束阳光斜斜从天窗投射进来,朦朦胧胧,恍若梦境,喃喃的经声响起,此起彼伏,轰鸣不息,优美的旋律犹如流水击石的节奏,音阶如沉钟鸣响,低沉、威严、宏亮、丰富,极具穿透力和感召力,一下子把我淹没、穿透.一层透明的无法挣脱的眩晕把我紧紧包裹,尘世的纷扰喧嚣往远方遁去,我找不到自己了,我成了一个音符,一段旋律,一缕佛闭目莞尔不答的意绪,我飘摇着变成一缕轻烟,不知何往何从,梦幻般摇曳着,遥远而又模糊.突然间,一种奇异的感觉,一切都凝固了,静止了,另一个我正从躯壳中脱颖而出,在虔诚的空气中,静静飞翔,只看见灵光闪闪的经声,在空气中飘动,轻盈地掠过红尘众生的头顶,如一朵朵洁白的莲花瞬间开放.

在大昭寺宏伟肃穆的殿堂里,我虔诚地盘腿坐在一排排如垄上庄稼样的人群里,聆听僧人的诵经声.讲经的声音有一种重金属音色,高昂圆润,如山间清泉,连绵不断,起伏跌宕,峰回路转,然后是黑压压的一片僧人齐声呤诵,从胸腔中发出嗡嗡的声音,一种摄人心魄的神秘力量致使大殿的穹顶都在震颤,这是一种与宇宙同呼吸共命运的声音,世界仿佛唯有剩下巨大的耳朵,在谛听,在内省,在沉思……我不会听藏语,但是一种奇异的震撼击痛了我的心脏,泪水哗哗流下.我感觉自己长出了根系,犹如田垄上的一株庄稼,经声如春雨沐浴,闪着皎洁的光芒,化为日月悬浮在头顶,再化为甘霖,自上而下,遍布我的全身,让躯体焕发出青翠的枝叶.这是一种从灵魂范畴横空出世的声音,以其大慈大爱的巨大光明,照亮并慰藉着无数渴求永恒的灵魂,以其无穷的含义,神秘和不可理解的能量,千百年来被无数人不停地呤颂,对生命和宇宙终极意义给出最深刻的诠释.

还是在大昭寺的一个经殿里,陪同的朋友说这里是专门超度亡魂的.我布施后学着虔诚地匍匐身躯磕着长头.袅袅梵音如水漫起,悠长、深远、苍凉……时空里打开一条黑暗漫长的邃道,遥远的远方透出一点光亮,凄苦无依的灵魂被扶携,被指引,被点化……膝盖在坚硬的地面上硌得生疼,在梵唱中姐姐的面孔浮现出来,如桃花般娇艳的容颜.十四年前,刚大学毕业的姐姐在西藏之旅中认识了同年的女活佛,并与之成为好朋友.从高原归来五个月后,姐姐患病离世,女活佛专门在她的寺院为姐姐做法事超度,那时的场景我只能想象,但那时的诵经声同今天一样悲怆凄楚,女活佛年轻慈祥的面容肯定为之动容……我把额头抵在冰凉的地上,泪水一粒粒砸在被信徒磕头磨得油光可鉴的地面,唯有虔诚,唯有敬仰,唯有感恩.我坚信十四年前女活佛的诵经超度,姐姐青春美丽的灵魂早已升到无欲无痛的极乐世界,进入到下一个美满的轮回.

无数个夜里,躺在西藏每天都不一样的旅馆床上,不论是在纳木错的岛上,在日喀则,在波密,在林芝,还是在青藏线可可西里深夜的火车上,一段纯粹的静寂成为我最好的享受.进入黑夜的心脏,我的躯体在静心屏息的聆听中逐渐退化消失,只存留一只巨大的耳朵.

高原离天最近,在西藏,聆听,能听到最清晰美妙、辽远苍凉的天籁.夜深人静,一切都沉沉睡去,我合上每天必须记录的日记本,侧耳倾听,窗外的雨声又拉开了深夜的序幕,沙沙的声音多像少时在老家蚕房里喂蚕时听到的声音,一笸笸蚕蠕动着昂头来来回回啃食桑叶的声音.高原缺氧带来严重的不适使我头疼昏沉,难以入眠,独自坐在黑夜里,万籁俱寂的黑暗,雨声活跃旺盛.不为人所窥的雨丝飞舞着一个个音符,经幡的声音沉闷,寺庙金顶上清脆叮咚,覆盖荒芜的旷野和城市的则是迷离飘忽.雨水奏响的音乐,引我进入一个鲜为人知的时空,散发新鲜迥异的气氛,以独特的声音与气息,与我曾拥有过的任何经验迥然不同.在天际的一隅低低萦绕着一种声音,神圣而又有着幽蓝暗紫的色彩,神秘的力量魔法一样笼罩着我捆绑着我,与我漫长迷惘的心路随行,呈现出恍若隔世的壁画,哗然翻飞的经幡,玛尼石上铭刻的咒语,匍匍跪行的人群,寺庙中幽深港子里一晃就消失了的背影,荒芜高原上骑着牦牛渐行渐远的女人……这些魔幻般的场景,飘摇更替,如同拉萨的夜雨,神秘出没不定,如同神迹,不被人窥视,在黑暗中自行其事,在万籁俱寂时降落于高原的山谷和地面上,直至清晨结束,不与人知晓及猜测,是被神庇佑的旨谕,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恍惚中,我迷失了自我,进入到一个扑朔迷离的世界,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与一切有形物质不产生任何联系,唯有喃喃的低语,重重叠叠,渺茫无绪,我侧耳竭力想听清楚,总是会在这种竭力中沉沉睡去.

在离开西藏的中午,我久久伫立在布达拉宫的脚下,久久仰望着高高耸立在灿烂阳光下安详、睿智俯视苍生的天宫,聆听匍匐跪行的信徒口呤“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一朵雪白的形如莲花的云从布达拉宫的后面升起来,停在金顶的上空,蓝天、白云、金顶、红墙,一刹那,我泪水滂沱,犹如听到莲花绽放的声音,这种声音,清新芬芳,荡污除垢,犹如阳光、空气、水或者是鲜花、食粮,或者携带着更多的东西,也许就是宇宙的奥秘,神的领域,灵魂的呼唤.

美国作家索甲在《西藏生死之书》中写一群西藏在死之前共同立下誓约,死后变成诵经者的耳朵和心,让他们聆听到更多的善良与仁慈.

西藏,我也渴望变成这样一只耳朵,聆听你灵魂的厚重和博大.

凝 视

西藏的神秘和虔诚在经幡里哗然飞扬,于是,山峰、路口、佛塔、江河、湖泊、玛尼堆上,经幡无处不在.

关于经幡,有很多种美好的传说.“与敌战而破之,则立胜幡.故道场降魔亦立胜幡,表其胜利”;也说是当年战场上士兵战死以后风干的衣服经风一吹,飘飘洒洒,满天飞舞.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那些满天飞舞的衣服碎片便成了如今祈祷用的经幡;也有的说是当年佛祖坐在菩提树下,手持经卷闭目思索时,一阵大风刮来,刮跑了佛祖手中的经书.经书在风的作用下,碎成了千万片,被风儿带到世界各地,带到了那些正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手中.凡得到佛祖经书碎片的人都得到了幸福.人们为感谢佛祖的恩赐,便用五彩的布制成三角形,上面印上经文,印上佛祖的像,把它挂上风吹得着的地方,以求消灾祈福,祈求平安.西藏原始宗教认为,山神是地方的保护神,常骑马巡视保护一方水土和人畜安宁,为报答山神,人们就虔诚地献上风马、经幡,红色代表温暖的火焰,白色代表洁白的祥云,代表给人们食物的大地,绿色代表生命的水,蓝色代表天空,那些飘扬在风中的彩旗天长日久就成了现在的经幡.藏胞相信,漫天飞舞的经幡可以把不尽的祈祷,送往遍满十方虚空的诸佛菩萨耳中.

喜欢经幡,不仅仅是因为它与蓝天白云齐飞共舞,是高原上最为美丽壮观的景色,更是因为它还有着另一段鲜为人知的传说.“在古印度,女人们都穿着薄薄的纱丽裙衫.当丈夫离家出行时,他的妻子便会扯下身上所穿裙衫的一角挂在门口上或树梢上为其送行.天长日久布的颜色褪了,年复一年布丝被风吹走了,吹到哪里去了呢?据说是吹到出门在外的丈夫身边了……在没有电话、电报,通信不方便的远古时代,布丝带去了妻子的思念.丈夫看到这些布丝,就会想起远方的妻子,就会隐约听到妻子用身心唱出的呼唤之歌,就会扎好头巾,收拾行囊,毅然返家”.五颜六色的经幡就是大千时空中流动着五颜六色的信息和思念.

在海拔4460 米的色季拉山垭口,湛蓝的天空布满了彩幡在风中猎猎飘舞,我抑制着因缺氧和兴奋而狂乱跳动的心,仰头看着这一片绚丽的色彩,不料,一下子倒在地上,那一瞬间五彩的河流在我眼前哗哗流淌,彩虹一样流向遥远的天宇,神灵正在通过这一条条五彩缤纷的路途,风行三千世界庇佑万众.我索性仰躺在地上,任其彩色的河流在眼睛的世界里恣意汹涌蔓延,心儿宛若经幡纷纷扬扬,似乎要脱离绳索的羁绊,飞向金色的太阳.

丢一颗石子就等于念一遍经,多么有智慧的想象,每每行人穿越山口时便在石堆上添一块石头,日积月累,于是就有了玛尼堆.

玛尼石是荒野里的精灵,它是一堆不动声色的经文,不论多么荒芜多么陡峭的山头,总是有玛尼堆与经幡默默呢喃着经声,为人迹罕至、寂寥凄清的山岗带来一种人为的壮美与热烈,让人感到人类的力量无处不在.

在古代的西藏,人们认为自己的王是从天而降的,而高高的山就被想像成登天的梯子、绳索或是彩虹,就用玛尼堆来表达“升高”、“高度”,并将经文和六字真言或佛像刻在石头上.所有故去的永远灿烂无比,我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情,不敢用我满是俗世尘灰的手碰触,只是远距离观摩石碑上刻写的咒符与图形,那些模糊而神秘咒语,像撰刻咒文的那个先者,不知何来,不知何往,是否已沿着风马绳索的扯向,灵魂变作万里长空的一道彩虹而去,此刻正在天空我所不能窥见的高度俯视着我,俯视着芸芸众生执迷不悟背后的真相.

目 送

黑色的大地用身体衡量过来.

白色的云彩用手指清点过来.

陡峭的山崖像攀长梯而上.

平坦的草原像读经书掀过.

在川藏公路尘土飞扬的险山恶水中,在青藏公路荒芜的盐碱滩上,在荒山野岭的青青草地里,在通往拉萨所有的道路上,磕着长头的朝圣者,始终是一道撼人心魄的风景.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来自西藏各地,来自青海、云南、甘肃、四川藏区……他们一步一磕,五体投地,用整个身体触摸着大地,身后是数千公里绵延的雪山,荒芜的戈壁,奔腾湍急的江河,一步一步用身体丈量着走来,我不知道那需要怎样的虔诚和毅力.我默默注视着他们膝盖褴褛的破洞,额头上满是灰尘的磨茧,古铜色的脸上纵横的每一条纹路都刻画着虔诚,宛若一本玄妙深奥的书.

拉萨街上,大昭寺前,转经道上,人流如水,气氛神秘,桑烟袅袅,朝圣者将双手合十置于头顶,然后将手置于喉际、再置于胸口,然后散开双手,俯身双手著地,向前平伸推出,即五体均着地,又再和掌于顶,后起身立正,同时口中喃喃祈祷,如此循环不已.饱经风吹日晒的黑红脸膛、粘结着风尘的散发、额头的印记、褴褛衣饰,都足以赢得普遍赞誉和英雄桂冠.他们以格外庄重的神情,一步步接近圣地的凯旋门,没有人知道他们这么每走一步就要五体投地地叩拜一次,就这样走了多远,走了多少个月多少个年头,没有人知道在遥远的路途有多少人生老病死……他们要一直磕到佛祖脚下,在灯火幽暗的经堂内,面向金碧辉煌的佛祖,久久地朗声诵念有关释迦牟尼的颂词,各式各类供奉的、祈祷的、祝福的经文.男女混声的齐诵庄严地回旋于整个经堂,历经艰辛的人此刻甘之如饴,终得功德圆满.

转经路上,转经筒在信徒的手里旋转着,最单一的动作中, 无疑有着最虔诚的寄托,“嗡,嘛,呢,叭,咪,吽”最最神秘的六字真言,最最简单的经文发出的声音,没有尘世的索求,没有俗人的指令,仅仅翻译的字面意思就足感心动魄:好哇!莲花湖的珍宝!于是,那总也不解其义的喁喁之音转眼间有了光芒和神态.这是西藏最短的一首诗,也是最美的一首诗.这一首对已知与未知世界的赞美诗,恒久地响彻了整个雪域,震撼天地,摇荡人心,这是信仰与精神意念的巨大力量,是神话与梦想被阳光催生,久久地回旋在人类头颅里的一个永不停止的符号.它仿佛就是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峰,令人仰望而不可企及.

一次次地走在西藏数也数不清的转经路上,轮回不断的温热生命,陌生的前世,遥远的来世,风马旗抛了一把又一把,桑叶烟烧了一山又一山,站在世界的高处,经幡猎猎狂舞,佛音袅袅入耳,一次最高贵的达悟,从灵魂深处浮现,一些清澄,一份空灵,一份执着,一种说不清但又清楚展现于眼前的机缘……站在来世和前世之间,自己便是幸福的人.

踏 访

天宇下,一条高耸峭拔的曲线,把青褐的大山和湛蓝的天空分割成两半,曲线之上,天空是一池碧蓝的湖水,微波不兴,犹如明镜;曲线之下,金碧辉煌的屋顶,白色的高墙,红色的大门,盘踞在天地之间,呈现给予尘世那么多的壮美,那么多的凄凉,那么多的安谧,那么多的辽阔,这就是西藏的寺庙.有人说西藏的寺庙不是一个人所流连的世界,而是神灵森严的家园.而我觉得西藏的寺庙是历史的见证,是岁月层叠的积淀,是人类伟大想像的化身,是不可思议的神话.

西藏的寺庙多有雷同,依山而筑,或者本身就是山的一部分,规模宏大,有一种气吞山河的壮观.房舍错落有致,鳞次栉比,金顶在阳光下发出灿烂的光芒,鸟儿展开翅膀扑楞着上下翻飞,和朝圣者慢悠悠地拜佛转经点着长明灯,喃喃的经声,来自远古的原始之音,飘渺飞出寺院,升上金顶,缓缓爬上雪峰,以排山倒海之势和雪崩交融为海洋般的和声.最为神奇的是寺庙的色彩,与其它地方的比起来要丰富得多.那些朱门、黄墙、红墙、白墙、锃亮的铜、烟熏的木,一经组合,便有一种自成体系的鲜活生气.经过千百年的风蚀雨淋,那种被时光洗刷斑斓而凝重的色彩,卓尔不凡,分呈出历史与现实,人类和神鬼,透出人神交流的缕缕信息,隐现人神通灵秘密的甬道.

走在寺院里,白色的高墙,披袈裟的年轻僧人羞涩的脸匆匆低下,红色的大门吱呀一声咣当关上,绛色的衣袂倏然一闪就消失在门后,步履庄严的年老的背影在窄长的巷道左突右拐,在阳光与阴影之中忽隐忽现,充满了油画的厚重感.煨着的桑烟好闻极了,燃在佛院里,被风一吹,好像在诉说.佛铃动听极了,挂在金顶上,挂在屋檐下,挂在大树上,被风一吹,好像在飞翔.我一个人慢慢走着远离了人群,四周静极了,精神处于暝想之中,似乎听见了宗喀巴和弟子辩经的声音,似乎听到莲花生智慧四射的偈语,似乎看到仓央嘉措穿行在鲜花盛开的树林里,在洁白的月亮下等候玛吉阿米的到来……我说不清这其中的缘由,说不清为谁而来,说不清何时还要再来……黄昏的阳光穿透寂寥的灰尘,站在灯火跳动的佛殿中,面对释迦牟尼安详的面庞,众神在眼前飘忽,香火味渗透神经,此刻发现自己曾经执著的一切都是无足轻重的,我不许愿也不祷告,内心宛如一片宁静的湖水.

在西藏的寺院里,莫名的喜欢那些古色古香的门.红漆的门上, 装饰着巨大的铜环和镌着精美图案的呈“丰”字形的铜皮,木质门框上雕刻着精美无比的花纹.各种各样的门经历过不知多少岁月的流逝, 显现着历史的深邃和庄重.透过指尖,通过额头,我触摸着这些盛开在时间深处的永不凋谢的花朵.不断地或倚或端坐门前在请同行的朋友帮忙留影.面对朋友的疑惑,我道出心中久藏的对门的理解:生与死,得与失,痛苦与快乐,一向就只有薄薄的一层界面,打开或者关闭,连接的是两个极端世界深处开放性的万物世界,或许是截然不同的介质和体验,或许是生命在向两个背向而驰矛盾的摇摆,或许是殊途同归的终结.

穿行于寺院,连接隐晦诡秘的回廊、阁楼、藏经室之间数以万计的门让我轻易跌入时间的迷雾.只听吱呀一声,门缝开启,光线瞬间照亮所有被隐藏起来的时光和封存的记忆,时空流转,未知的神秘惘然气息捕获了我,久远古老的信息强行侵入我的世界,不容置疑,捕获了我的心灵,带我跌跌撞撞地进入到一个个梦幻的世界.在关闭的密室前,面对一座未知之门,想像之门, 神秘之门浮想联翩.端坐在神的门前, 想像这关闭的门内,光线暗弱,时空寂寥,不属于喧嚣世界的神灵内心真实沉着,安详无语而庄严.在无法窥视进入内里的门板前,必须要明白,在这个世间,总有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无法圆满的情感,无法得到的期许,无法弥补的缺憾,无法修复的创伤.

追 忆

几乎西藏所有的寺庙和王宫城堡,都绘有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壁画,题材大都取自于正统史、教派史、寺庙史、历史故事、人物传记、佛祖释迦牟尼和各派祖师的本生传以及本尊、佛陀、菩萨、空行护法的造像,还有轮回图、坛城图、佛塔,各种宗教图案,还有反映世俗生活的画面,最古老的壁画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旧西藏时的贵族、官吏、比较殷实的人家,现在的民居也有在门上绘制壁画的习惯.据藏史记载,壁画藏语叫“第日”,它和唐卡( 是西藏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绘画品种,亦称卷轴画)—样,都是西藏传统绘画的主要品种.吐蕃王松赞干布继位那一年,传说他在红霞中看见释迦牟尼、马头明王、度母、不动金刚四佛,便立即命尼泊尔工匠次巴将四尊佛像刻于石岩上,并绘有五彩,这是西藏最早的壁画雕刻艺术.

每次从阳光剧烈的室外突然走进阴冷幽深的殿堂里,眼前一片黑暗,在酥油灯光微微的跳跃下,在暗中努力细细分辨那些陈旧斑驳的壁画,久久地徘徊在长长的画面下不忍离开.大幅大幅的壁画,已经被时光淘洗得陈旧斑驳.青蓝色为衬底,红与蓝间以白和灰色组成的主要色调,衬托绘满涡形和人像装饰的图案,色彩华丽,精美绝伦,在讲述佛的生平、经变、古典经文中的故事和传奇.反复细密的花纹,立体的藻井图案,佛像上隐隐闪烁的金粉……仿佛是被深海波浪覆盖之后的锦簇歌声,带着时间终结点的回音,纠结时间的秘语,是我永远无法进入的另一神秘世界.

更多的壁画,如大昭寺、布达拉宫等记录历代高僧的传记画、西藏重大历史事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通婚、文成公主入藏,以及到达拉萨受到全城百姓热烈欢迎的画面还有桑耶寺壁画中的比武、、拳击、摔跤、举重的场景,都是技艺精湛,延绵不断、绚丽多姿、色彩缤纷的美丽历史画廊.在大量浓艳的红色中间,以深暗的青绿、灰、白色和金粉绘线,设色艳丽,金碧辉煌.绘在壁画上的佛像,总是带着一种温静、善良而胸怀博大的超脱,置身其中,一种神圣的欢欣与充盈感觉,好像摆脱了死亡、孤独、迷惘, 思绪澄清,内心安宁.

在幽深的经殿之中,阳光斜照进来,在墙壁上的色彩之间跳跃,扫射,陡然令那些被风蚀日照得色彩斑驳的壁画瞬间活跃起来,在那些描绘释迦牟尼传记和供养场面中种种唯妙唯肖的肖像,在那些以各种形式组合起来或娴熟流畅或自然稚拙的装饰图案中,古老拙朴的线条,诡异的兽类、边缘被磨损得模糊的莲花和佛像……自己恍惚正在穿行在岁月的长河,画面好像是从某段历史的深处,某段时光的皱褶,被一种音乐慢慢地呼唤出来,慢慢地从光怪陆离的梦中苏醒过来,从时光的封存禁锢之中脱颖而出,典雅而又世俗地演绎着对宇宙的敬仰和人世的感悟.

没有人知道西藏的壁画在岁月之中经历了怎样的坚韧和磨砺,穿越风雨,穿越时空,流转轮回着历史与时间,精神与情感,敬仰与虔诚,被长风送吹成一段优美的传说,一幅绝妙的风景,一个凄美的秘密,一滴至纯的爱情之泪……静默无语,一千三百多年的等待,只为守望缘份的约定,与有缘的人一期一会.

责任编辑:马艳琳

本文点评:此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西藏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西藏本科毕业论文西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在西藏,用脚步丈量这神圣温暖的土地
我们一行十多人经西安坐飞机去西藏贡嘎机场,下机后转乘葛洲坝集团的专车去加查县若米村的工地现场,参加雅鲁藏布江铁路大桥项目施工 若米村建在国道两侧,住户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大致呈一字形 我们年内到此.

亲亲的阿妈,亲亲的兵记西藏亚东县三位拥军阿妈
亚东,系藏语音,意为“漩谷,急流深谷”,又称为卓木(大概因为县境内有座卓木拉日雪山吧) 亚东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为西藏边境县之一,属于西藏日喀则市所辖 亚东县境内有雪山、草.

面朝西藏,格桑花开(外二篇)
现代社会充斥着各式各样批量粗俗的物质产品,现代人越来越习惯于用直观的视觉来激发自己的感官,人与一个地方、与他人的接触,常常被轻便地转换为人与数量繁多而格调单一的物质产品的接触,人失去了内心的私语与大自.

张国华:让我守西藏,我死也要死在这里
张国华是1955年新中国第一批授衔的175名中将之一 革命战争年代,在强手如林、战将如云的人民解放军队伍中,张国华虽然打仗不错,战绩也颇佳,但在刘邓领导的第二野战军中,还没有进入主力行列 但使张国华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