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诗歌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论萧红和林芙美子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形成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诗歌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2

论萧红和林芙美子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形成,该文是有关诗歌在职开题报告范文与林芙美子诗歌和女性意识和萧红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诗歌论文参考文献:

诗歌论文参考文献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论文中美文化差异论文中美关系论文题目意林投稿

摘 要:萧红与林芙美子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中日两国重要的女性代表作家.她们早期的诗歌创作同呈现出对女*的要求和权利表达、女性立场的关系审视以及女性自我价值的反思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女性意识.两位诗人成长的家庭环境、爱情婚姻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所受的文学熏陶等是她们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形成及相似性产生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萧红;林芙美子;诗歌;女性意识;形成原因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3-0098-03

诗歌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朱光潜认为:“人生来就有情感,情感天然需要表现,而表现情感最适当的方式是诗歌.”[1]当代诗论家吕进则进一步指出:“诗是仰仗想象力的艺术,女性最善于张开想象的翅膀;诗是情感的领域,女性从来是情感的富有者;诗是内视的文学,女性常在内视世界留连;诗的自传性、私人性、身世感等等文体特征都与女性的天性相通.”[2]因而诗歌是更适合女性进行自我表达的文学体裁.萧红与林芙美子最初都是以诗歌开始各自的文学道路.萧红第一次发表的作品是写于1932年夏的诗歌《春曲》,发表于哈尔滨《东三省商报》的《原野》副刊上[3].林芙美子在其《文学自传》一文中回忆,她在女校读书期间(1919年至1922年)就对诗歌产生强烈兴趣,在其成名作《放浪记》发表之前的1924年,她和友谷静荣就编辑出版过一本名为《二人》的同人诗刊[4].二者早期诗歌中都呈现出对女*的要求和权利表达、女性立场的关系审视以及女性自我价值的反思等具有时代特征的进步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的形成与她们各自成长的家庭环境、人生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一、反叛因子的植入:父权压制与被逐出门

萧红于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城的一个地主家庭,父亲是一个在当地颇有声望的乡绅,也是同姓家族里的族长.在萧红的笔下,父亲是一个冷漠、苛刻、家长作风极为严重的人.她曾这样描述:“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9岁时,母亲死去.父亲也就变了样.偶尔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要骂人到使人发抖的程度.”[5]萧红与父亲的正面冲突始于对上学问题的争执.当她小学卒业要上中学的时候,父亲坚决不同意她再去上中学,“上什么中学?上中学在家上吧!”[6]说这些话的时候父亲的脸阴沉着,还瞪一瞪眼睛.萧红因而觉得“父亲在我眼里变成一只没有热气的鱼类,或者别的不具情感的动物”[6].

因为父亲反对萧红继续念书,小学毕业后她有半年的时间在家,这期间她同继母吵架,父亲骂她“你懒死啦!不要脸的”[6].萧红气不过,反问他:“什么叫不要脸呢?谁不要脸?”[6]接着她就在父亲的手掌下倒了下来.倔强的萧红只是从地上爬起来,却并没有流眼泪.也许是她的这一举动使父亲的尊严受到了削损,也是从这时起,父亲加倍对她进行压制,而萧红对父亲的反叛情绪也加倍燃烧.后来经过种种努力,用萧红的话说是“向家庭施行的骗术”[6],她于1927年8月,考进哈尔滨的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开始接受中等教育.因为不愿意见到她那冷漠的父亲,中学期间,萧红很少回家,“直到1929年寒假,萧红已于第一女中念了两年多书的时候,她才回到家乡呼兰县”[7].而当萧红初中3年修满毕业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把她许配给了一个大军阀的儿子汪恩甲.这种包办婚姻的做法进一步激化了萧红与父亲的矛盾.想要抗婚的萧红先是被父亲囚禁了起来,后来她找到机会终于永远地逃离了父亲的家,从此开始在社会最底层的流浪.当她在哈尔滨最困难最潦倒的时候,他的弟弟曾恳求她回家去,她回答:“那样的家我是不能回去的,我不原意受和我站在两极端的父亲的豢养……”[5]因此可以说,对于父亲的不满是她对中国传统遗毒男权至上以及父母包办婚姻产生极端愤慨的根源.在诗歌中,萧红直接将父亲称作自己的“敌人”,而将具有大男子主义行径的丈夫与他的父亲并论:“我幼时有个的父亲,/他和我的父亲一样了!/父亲是我的敌人,/而他不是,/我又怎样来对待他呢?/他说他是我同一战线上的伙伴.”[8]由此表现出对不平等婚姻*关系的强烈不满.

林芙美子于1903年生于日本山口县下关镇.与萧红饱受父权压制最终选择出逃流浪不同,林芙美子可以说从出生起就遭到了亲生父亲的遗弃.她的生父宫田麻太郎当时希望生一个儿子,因此林芙美子的出生很不受欢迎,并且父亲拒绝把她的户籍落在宫田家,她的母亲不得不把她的户口登记到远在鹿儿岛的舅舅家.因此林芙美子一直被认为是私生女的身份.林芙美子的幼年就这样在没有父亲关怀的情况下度过.更不幸的是,后来生父因为做生意发了点财,便和一名艺妓厮混,导致和林芙美子母亲的婚姻关系破裂.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8岁的林芙美子和母亲一起被生父赶出了家门.林芙美子形容这是“一场风暴吹入我幼小的人生”[9].从此林芙美子和母亲一度过着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生活.从倍受父亲的冷遇到被其逐出家门,父亲的形象在林芙美子的心中是冰冷而陌生的.父亲在她童年的心灵中种下的伤痛也让她一生都难以释怀.父亲的缺位,让林芙美子很早就认识到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她在《谈父亲》中写道“我在14岁的时候,有一次曾经跑到生父家里,在那里碰到一位陌生的女性,她对我的到来面露难色.我从那时开始就意识到,我必须自己工作,必须自食其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苦难,我也要回到母亲的身边……我愿意挑战一切困难.”[10]自幼就形成自尊、自立的女性价值观的林芙美子在诗歌中也一再质疑所谓骨肉亲情的意义:“邻人./血亲,/恋人./有何意义?”[9]“什么爱情,血亲,世界,丈夫,/在我这业已腐坏的脑瓜里,/统统是遥远的幻觉.”[9]

二、女权思想的催化:惨痛的爱情与无望的婚姻

萧红的童年经历和家庭环境对她的反叛性格及女性意识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她后来不幸的爱情经历则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反叛意识及女权思想的形成.流浪中孤苦无依的萧红,最初渴望通过爱情寻找精神的慰藉,她先是同女中读书时结识的一位青年教师交往,后来发现这位青年已经早有家室,刚刚感受到恋爱的喜悦的萧红顿时陷入巨大的失落与迷惘中.此时未婚夫汪恩甲趁虚而入,萧红经不住诱骗与其同居,怀孕后被对方抛弃.接连遭遇男性欺骗和伤害的萧红,内心的挣扎和反抗情绪愈加强烈.在走投无路、又无力支付所欠房费被关在哈尔滨东兴顺旅馆的储藏室面临被卖妓院的绝境时,她向哈尔滨《国际协报》文艺副刊发信求助,并就自己的处境向编辑发出质问,随后萧军等人才了解到她的情况并前去营救.

萧军的出现,曾给她带来希望和光明,两人最初的爱情生活虽然物质上极度匮乏,精神上却是充足而愉快的.但是随着生活状况的日渐转好,二人对爱情的不同看法以及性格上的不合导致摩擦不断.萧军大男子主义的暴戾和滥情给其带来严重的打击和伤害.“我不知道你们男子为什么那么大的脾气,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妻子做出气包,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妻子不忠实!忍受屈辱,已经太久了.”[11]经过痛苦反思,萧红形成了更为强烈的女权思想.

与萧红一样,林芙美子的爱情婚姻生活同样充满坎坷与不幸.女校毕业后,她追随初恋情人冈野军一到,本打算等他毕业后就结婚,可是恋人一毕业就抛弃了她.失恋后的林芙美子独自在闯荡,为了维持生计,她在报社打过短工,在作家近松秋江家里做过女佣,在日立商会当过文秘,还在多处街头摆过地摊[9].后来她与话剧演员田边弱男有过几个月短暂的婚姻,最后因为对方的出轨而告终.半年后,她和作家野村吉哉又开始同居的生活,可是对方性格粗暴,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对林芙美子拳脚相向,因而这次婚姻也维持了不到两年.经历过几次不幸的婚姻后,林芙美子渐渐对男性失去信心.直到与画家手冢绿敏结婚,从此感情生活才相对稳定下来.林芙美子诗歌中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和反叛意识与现实生活中其与男性的感情纠葛以及受到的伤害和不满有着直接的联系.

三、诗语言说的动因:时代精神的召唤与文学阅读的启迪

西方宗教从源头上确定了女性的附属地位,东方传统家庭*也规定了男尊女卑以及女性受男性压迫的统治逻辑.几千年的文化史中,女性一直处于被注视、被言说的“他者”地位.“五四”是中国女性真正诞生的时期,在此之前,女性只作为男性的从属者而存在,是有生命而无历史的.女革命家秋瑾虽然试图以《中国女报》为阵地,在中国开展女性启蒙运动,但是最终在反对势力的镇压下而夭折,因而,中国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以女性为主导的独立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国的“妇女平等地位问题先是由近代史上那些对民族历史有所反省的先觉者们提出”[12],然后“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新的意识形态领域终于第一次认可了不是妻、妇等‘从人者’意义上的女子和她们的行为.从此,我们的概念谱系中方有了‘女性’这样一个概念和它标志的女性性别群体”[12].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感召下,广大青年特别是女性青年开始逐渐觉醒与并走上反抗的道路,她们努力冲破传统女性角色的框限,从家庭的束缚中挣脱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在萧红之前,先有“五四一代”叛逆女儿卢隐、沅君、冰心、凌叔华等,随后又有丁玲、沉缨等女作家,她们以女人的视点,在文学叙述领域展开对女性存在的初步探索.

萧红首次接触到由“五四运动”触发的青年运动,是1928年底反对日本侵占东北领土的游行,那时她是哈尔滨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二年级的学生.当时她也加入了游行的队伍,并自告奋勇地肩负起了散发传单的任务.由于的武力干涉,他们在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以外,还喊出了“打倒”的新口号.这次抗争虽然与女性问题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对萧红反抗性格和勇气的形成却有着深远的影响.萧红也是在进入女中后,通过哈尔滨的《国际协报》文艺版开始接触并逐渐迷上“新文学”.她当时阅读的作品有鲁迅的《呐喊》和矛盾的《追求》等[7].因此可以说,萧红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感召和新文学的启迪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女性诗人和作家.

相比之下,从19世纪70年代起,日本女性就自发地展开了循序渐进的女权主义运动,她们先后为获取选举权和教育权而进行抗争.出现了楠濑喜多、岸田俊子、福田英子等著名妇女活动家.明治后期,政府开始对自由民权运动和妇女运动进行严厉打压,日本妇女解放运动继而转向通过文学叙事的手段来诉求自身的合法权益.得益于日本女性受教育的被重视,林芙美子于1910年进入长崎的一所小学读书.迫于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又从事行商这种流动职业,4年中林芙美子转学达7次.她最终因为转学过于频繁,没有一个亲密朋友,讨厌去学校而休学.休学后的林芙美子也和父母一样经商或者去糕点厂做工,但是她还是凭着勤奋好学的精神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大量日本文学作品.她最常去的地方是附近的租书店,她喜欢断臂喜三郎和福岛正则之类的侠客人物,爱读的作品是德富芦花的《不如归》、柳川春叶的《非亲》和渡边霞亭的《漩涡》等以女性为中心的家庭悲剧类小说.这些作品让她学到了“乐观明朗的、自私的空想”“英雄主义”以及“感伤主义”[9].从中可以追溯到林芙美子乐观自信、自立自强以及对女性内心世界敏感洞察力的来源.1918年林芙美子进入尾道市立高等女校,开始另一段读书生涯.4年中,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那个阴暗的图书馆里度过的,在这期间,她大量阅读了国内外的经典文学作品,日本国内的如吉屋信子的《阁楼上的两处女》、有岛武郎的《某个女人》、森鸥外的《舞姬》等,国外的如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法国梅里美的《卡门》等,同时她还接触到海涅、普希金、莱蒙托夫等著名诗人的诗歌作品,也是在这期间,她开始对诗歌这种能够尽情表达喜怒哀乐的文学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4].正是这种大量广泛的文学阅读,尤其是对诗歌的独特感受和领悟,激发了林芙美子表达女性内心世界和原初的勇气与热情.

综上所述,童年时代父权的压制和父爱的缺失是萧红与林芙美子诗歌中女性独立意识和反叛意识形成的根源;成年后在爱情婚姻生活中遭遇的异性伤害则加剧了二者对男权中心社会的不满;在相似时代精神的召唤下,她们共同选择以诗歌作为自我书写和言说的方式并呈现出女性意识的诸多相似性.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诗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5.

〔2〕吕进.女性诗歌的三种文本[J].诗探索,1999,(11):139-147.

〔3〕陆文采.关于肖红的诗歌创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12):198-210.

〔4〕林芙美子.晚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75,273-274.

〔5〕萧红.萧红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3,63.

〔6〕萧红.萧红.[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11,111,111,111,114.

〔7〕葛浩文.萧红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2,10-12.

〔8〕章海宁.萧红全集·诗歌戏剧书信卷[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21.

〔9〕林芙美子.放浪记[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1,62,113,429,2-3.

〔10〕杨本明.同时代女性的言说——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学院,2014.

〔11〕王鸣剑.无希望的爱恋是温柔的:中国现代作家婚恋生活对其创作的影响[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329.

〔12〕孟悦,乐黛云.浮出历史地表[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25,27.

(责任编辑 王文江)

The Origin of the 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Poems by Xiao Hong and Hayashi Fumiko

Fang Honglei

(College of Literatur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Xiao Hong and Hayashi Fumiko are famous female writers from China and Japan respectively in 1930s. In their early poems, they all show special feminine consciousnes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Such as expressed women´s demand and right for love, inspected the gender relation from female´s position and introspected women self-worth. 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ir common feminine consciousness: the similar childhood family background, the resemble love and marriage experience, and common social and literature enlightenment.

Keywords: Xiao Hong; Hayashi Fumiko; Poems; Feminine Consciousness; Reasons of Formation

归纳上述,该文是适合林芙美子诗歌和女性意识和萧红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诗歌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诗歌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论萧红和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
宋 虎(青海高……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 海东 810699)摘 要 20世纪初中国女性作家为文坛增添了一道奇异的色彩, 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映了中国女性所经受的悲惨生活,提出了女性解放的口号, 为女.

一个灵魂的告白萧红和电影《黄金时代》
摘 要萧红作为东北作家群的代表,是民国时期四大才女 本文立足于萧红的个体生命历程、代表作品以及许鞍华导演的电影作品黄金时代进行作家文本剧本电影的解构 从现代文学研究与影像表达两大领域,探索作家生平的艺.

萧红不死徐永鹏
最近,我阅读了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5 卷本萧红全集,不由得感慨万端 萧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 本名张乃莹,1911 年,出生在东北黑龙江省的呼兰河畔 由于生活的不幸,1942 年,年.

萧红和祖父
年仅31岁便香消玉殒的萧红在短短的一生里不断,然而,那一份份闯入她生命里的爱情让她受伤了一次又一次 幸运的是,在成长的过程里,有一份亲情就像电影里的凝镜般定格在她记忆的最深处,成了她生命最浓烈的底色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