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感悟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和言文并举感悟诗心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主题:感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0

言文并举感悟诗心,本文是感悟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并举和感悟方面论文例文.

感悟论文参考文献:

感悟论文参考文献 高被引论文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政论文现代诗投稿

殷寒君

殷寒君,北京市三帆中学教师.

【设计思路】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融月光水色、宇宙人生、游子思妇的内容于一体,结构严谨,意蕴丰富,意境优美,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根据学情调查,笔者将学生们对本诗的阅读现状归纳如下:

1.大多数学生能感觉到诗歌内涵丰富,但又说不清楚.

2.学生们知道这首诗主要写月亮,但对于作者借助月亮等意象营造出来的意境还不大理解.

3.学生了解本诗是借月抒情,但不能完全领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在教学中融合文言理解、文学品悟、文化积累三者,运用同题比较的教学策略,使两首诗彼此激活、相互打开,这正是本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心、突破重难点的关键.适时引入其他经典诗词,既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本首诗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也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使学生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习重点】

1.反复朗读,结合诗歌的意象,品味本诗的优美意境.

2.通过比较阅读,领悟本诗丰富的思想感情内涵.

【学习难点】

感知本诗的宏大气象与作者的博大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说起月亮,我们总有既神秘又亲切之感.神秘是因为它的遥远,亲切是因为我们背诵过很多与月相关的诗句.同学们能说一说吗?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这些写月的诗句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月亮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美好意象,它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今天让我们跨越千年的时空,到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一起去感受和领略那蕴藏在一片春江一轮圆月中的美好.

板书课题.

二、文字入手,品空明意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发挥想象,再现诗歌画面,选取一个字来体会诗歌开篇营造的空旷、澄澈、幽寂的意境.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见解.

(一)学生齐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二二三的停顿,初步感知诗意.

(二)老师讲解诗歌开头两句.长江上春潮涌动,向远处延伸,与远方的大海连成一片.第二句诗人换了个角度,写到月亮从江潮中涌出,冉冉上升.开篇两句,诗人通过对地上的江,天上的月的描写,为我们呈现一个广袤高远、极为壮阔的空间.诗人的视野与胸襟不凡!

(三)提问:前十行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出作者营造的意境?为什么?

生1:我认为“生”字使月亮充满了情感,赋予了月亮以生机,它与潮水一起升起来了.

生2:我认为是“孤”,这十句内容让我感受到月光笼罩下的一切都很孤独、清冷.

生3:我想说“共”字,有几处诗句都是前一句写江,后一句写月,作者想营造一种江月共生的和谐景象.

生4:“明”字.月光照在开满鲜花的树林里好像是细密的雪珠在闪,小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了一起.这些都是因为月光非常明亮、皎洁.

生5:我感觉“无”字能比较好地体现出诗歌的意境,天地之间没有一丝纤尘,我感觉作者营造的意境非常纯净,这大概和作者当时的心境也比较吻合.

小结:此时天地间的月光澄澈明静,照耀着绵延千万里的大江小河,月光里有朦胧的雾气,有隐约的花香.江天一色,天地间显得格外空旷、幽寂.诗歌开篇营造出了空旷、澄澈、幽寂的意境.

三、文学比照,探丰富意蕴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比较阅读,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反复涵咏诗句,借助其他诗文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深刻的哲思与丰富的情感,欣赏诗歌的宏大气象和生动气韵.

(一)主问题:张若虚并非以“春江花月夜”作诗的第一人,在他之前的杨广也曾写过同一题目的诗.从篇幅来看,张若虚的要远长于杨广的.那么,在意蕴方面,相较于杨广的诗歌,张若虚丰富了哪些内容呢?

PPT显示: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杨广《春江花月夜》)

学生齐读杨广的诗歌,默读诗歌大意.思考两首同题诗歌在思想内涵上的区别.

生1:我认为张若虚充实了月色下的景致,描写了“月照花林皆似霰”等美景,但杨广只是点出了月亮,没有细腻的描写.

生2:张若虚还写了自己的想象,比如想象一个女子在思念远方的游子.但杨广只是描写景色,较少有自己的情感.

生3:张若虚将春、江、花、月都结合在一起,融入到一幅画面中去;杨广则是相对独立地写月或花.

生4:杨广在诗中是看到春天渐渐逝去,感叹时间的流逝,张若虚则有更深的感慨,他由时间的流逝感叹到回家遥遥无期,其中有思家思归的情感.

(二)追问:作者面对天上一轮孤月有怎样的思考?

生5:他也许在慨叹月亮是永恒的存在,人生是多么的短暂.人们一代代出生又死去,但月亮一直不变,和长江水东流一样,它永远挂在天上.

生6:我从“人生代代无穷已”一句看出虽然江月一年年都是存在着,人生看起来也比较短暂,但人的生命也是永远延续、无穷无尽的.

【PPT显示补充资料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篇》)

生7:时间像流水一样昼夜不息的奔腾,作者在此处是在感叹时光的易逝吧!

教师点拨:时光永远地流逝,天上的明月永远地照耀着,人生一代一代会无穷无尽.不过,在浩瀚的时空里,会“待何人”呢?就一个个体来说,它显得如此微小、短暂.其他诗歌中也有类似的思考.我们一起朗读以下两则材料,边读边感悟.

【PPT显示补充资料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PPT显示补充资料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人的生命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在宇宙当中就像“沧海一粟”,就像“须臾”一样极其短暂.这就是张若虚相较于杨广而言深刻的思考.

(三)追问:结合诗句谈谈“落月摇情满江树”中的“情”指的是哪些情感?请大家沉潜到字里行间,品一品诗人在文字中寄托的情感.

生8:“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表达的是女子对男子的思念.

生9:“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看出女子此时是对着月亮,想寄托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美好祝愿.

生10:作者身为一个男子,他没有直接写对妻子的思念,而是换了一个角度来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

生11:“青枫浦上不胜愁”中“青枫浦”指离别之地,我想作者还表达了离别的愁绪、伤感.

生12:“碣石*无限路”中的“无限路”是指离家非常遥远,作者是想表达思乡、思归的情感.

生13:“昨夜闲潭梦落花”表明春天就快过去了,这里有作者的惜春之感.但此时游子还在遥遥归途中,他想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小结:作者表达了因漂泊在外、归途遥远的离愁别绪,也有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忧愁.

(四)追问:作者为何用“扁舟游子”“楼上女子”来表达愁绪和相思?

点拨:只要你用心咂摸,每一个诗句都充满了情义.我们看到,此时的月亮不再孤寂清冷,而是好像充满了情意,眷顾着思念游子的女子.在这里,作者并不是写因自己个人无法回家、思家的哀愁,而是想象出游子、思妇的形象,他想到人间有无数个相望不相闻的人,因明月而共寄相思.作者这份对人间真挚情感的守望,不再是个人小我的悲悲切切,而是由遥望广阔悠远的天地,而兴起的悲悯情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有情人的互相守望,使人生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PPT显示补充资料四】余情袅袅,摇曳于春江花月之中.望大海而杳渺,感今古之茫茫,伤离别而相思,视流光而如梦.千端万绪,总在此情字内动摇无已.将全首诗情,一总归结.(清代学者王尧衢)

小结:这首诗不只是一首写景的诗,也不仅是关于思归的诗,它融合了对江月组成的壮阔深远宇宙的描绘,因此而引发的生命思考,抒发了人间的离愁与温情.全诗的意脉相通,气韵生动,起承转合,意蕴丰富.

(五)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全诗.齐读开篇十句,男生读作者关于宇宙人生的思考,女生读游子思妇的内容,最后八句全班齐读.整体观照全诗严谨的结构、丰富的内涵.

四、文化承续,悟精神意趣

后人对这首诗评价极高.清代学者王闿运用八个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赞许它,现代诗人和学者闻一多先生更以“诗上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来高度赞誉它,尤其称道诗中所展现的“深沉、辽阔的宇宙意识”,诗歌所展现出的宏阔的视野、胸襟已经显示出大唐气象、精神气度.如果我们把这首《春江花月夜》放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能更深地体会这一点.

【设计意图】诗歌扩读,既深化了学生对本诗的理解,也能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PPT显示补充资料五】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梦笑开娇靥,眠鬓压落花.簟纹生玉腕,香汗浸红纱.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萧纲《咏内人昼眠》)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点拨:从南朝开始至初唐,盛行宫体诗,也就是诗.宫体诗内容关乎风花雪月、男女私情,善于描摹女子体态、容貌.比如萧纲在诗中描写妻妾午睡的情景,就是一幅睡美人图.陈叔宝陈后主的诗中描写的女子华美妖艳的面容神态.总之,当时盛行的宫体诗题材单一,视野狭小,脂粉气浓.初唐的张若虚,突破了宫体诗庸俗的藩篱,开始走向广阔天地,感受到宇宙的宏阔与无穷无尽,并在浩瀚的宇宙天地中观照生命,所抒发的情感是对天下的游子思妇离别相思的深挚的同情.这是张若虚的远大目光、宏大气象,这也是初唐的时代精神.

【PPT显示补充资料六】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点拨:初唐诗人的精神气象是如此的辽阔!

【PPT显示补充资料七】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点拨:“人长久”是时间上的无限延展,“千里共婵娟”是空间上的极其开阔,在浩瀚的时空中去反观生命的悲欢离合,是否就会多一份达观呢?

小结:无论是张若虚,还是李白,或是苏轼,用心灵去突破视觉极限,面对苍茫无尽的宇宙时,游目骋怀,精神无比开阔,无比自由,传承着老子所言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精神意趣.这样博大的气度胸襟、宏大的气象开拓了中国古代诗歌意境,也使他们的作品流传千古,感动世代人心.

五、总结,齐诵诗歌

(一)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从文字入手,品味了诗歌中辽阔、静谧、优美的意境,而后通过同题比较,探究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丰富意蕴,最后将它与陈子昂、李白、苏轼等人的作品联系起来看,我们感受到诗人们共通的精神意趣,那就是宏大的气象、开阔的胸襟.这种一脉相承的精神意趣,正是经典作品拥有无穷魅力的原因之一.让我们用含情的语调,沉浸到优美的诗句中,通过朗读再次品味春江花月夜之中的诗情画意,触摸诗人那颗博大的诗心,读出那个夜晚那片春江那轮圆月的美好未来!

学生有感情地齐诵全诗.

(二)布置作业:1.背诵本首诗.2.上完课后,你对本诗又有了什么理解和感悟?2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本课是第二课时,为诗歌鉴赏课.前期准备有三个.其一是开展《春江花月夜》的学情调查,了解学生在本课学习之前的兴趣点、疑难点,为教学设计尤其是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提供了依据.其二是给学生下发了原文、译文,请学生自主朗读原文、译文,在诗中标注出不懂的词句.其三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了解作者,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疏通诗歌大意.本课试图通过三个主要教学环节,践行言文并举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更多地汲取这首经典名篇中的养分.

总的来说,本课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有二:其一是以读带品,涵咏语言.笔者在教学时注重用形式多样、目的明确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除了齐读、老师范读、分角色朗读、诗歌扩读,还有对“情”字的深入品读,学生以读带品,逐渐入诗入情入心,收获很大.其二是运用比较阅读,突破重难点.既有同中有异,也有异中求同,既涉及同一题目不同诗作的比较,也探讨不同诗人的共同情怀……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需重点思考用什么语言材料来对比、如何对比这两个问题,需注重与学生现有的阅读经验相连接,引导学生在辨析异同的过程中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结束语:此文为一篇关于感悟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并举和感悟相关感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诗心不死情怀依旧
春节假期央视一档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看后的确有点意犹未尽,有点像一场诗词嘉年华之感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

心岛伊伊的诗
都市的情郎都市的情郎漫步在蒙娜丽莎神秘的笑里……裸露在奥迪豪迈的车镜里……一簇簇没有绿叶的紫花绽放枝条它始终表达失去绿叶的孤独一池池春水无法解读.

寓情于文,感悟心灵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途径
前言情感教育指的是教师通过在课堂上主动以饱满的情感去引导激励学生,使学生感悟情感,体味人的真善美,感悟心灵,美化心灵,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教育 它是学生人格教育的至关重要内容 情感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

怀着诗心生活
我去一个小区办事,发现那里的环境非常好 绿树掩映,花木点缀,置身其中,简直如诗如画 走到一个拐角处,我发现前方不远处的梧桐树上挂着一个粉色的小牌子,上面有几个字 我猜想,一定是“梦想成真&.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