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文学评论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跟姿势和视界略谈重庆当代文学评论的三个阶段相关论文怎么写

主题:文学评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7

姿势和视界略谈重庆当代文学评论的三个阶段,该文是关于文学评论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和当代文学和三个阶段和视界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文学评论论文参考文献:

文学评论论文参考文献 文学评论期刊文学评论杂志外国文学评论期刊文学杂志排名

20 0 9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了我主编的《20世纪重庆文学史》.其中有一部分专门写重庆的文学理论批评,共有四章,分别写“20世纪初期的重庆文学理论批评”、“抗战爆发后的重庆文学理论批评”、“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庆文学理论批评”和“新时期以来的重庆文学理论批评”.当时我因为忙于一些杂事,请了另外一位作者写这一部分.稿子出来后感觉比较空泛,但来不及大改,只好将就出版,希望以后有机会再版时加以修订.所以后来我们编“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丛书”,我主动提出编一本《重庆当代文学评论选》,就是想借此机会认真梳理一下重庆文学理论批评.以下依次谈谈我所理解的重庆当代文学评论发展的三个阶段,也包括对当前重庆文学理论批评现状的一些观察.

一重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本来可以从上世纪50年代西南局时代说起,那时西南地区的文学中心在重庆,沙汀、艾芜、蹇先艾等一大批著名作家、评论家都在重庆作家协会任职,《红岩》也是那时候由《西南文艺》改名办起来的.但《红岩》上发表的文学评论不多,地处重庆的西南师范学院在1957年创刊了《西南师范学院学报》倒是发表过一些有影响的文学评论文章,如李效厂的《从民歌的角度来谈“孔雀东南飞”中的几个问题》(1957年创刊号),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采风队的《万众歌声一代风,风流人物数工农》(同上);1959年第2期发表了著名作家方敬的《鲁迅先生的新诗》和署名为“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三年级红专文学社”的《四川新民歌的艺术特色》,以及马培文、周义元、文琦等五人的《评马茂元先生的〈古诗十九首探索〉》;1959年第3期发表了赵光昭的《论新民歌中的劳动主题歌》和吴应发的《怎样对待〈古诗十九首〉——评〈评马茂元先生的“古诗十九首探索”〉》;后者是对此前该学报上发表的文章的商榷,显示了一种活跃的学术讨论态势.该刊1960年第1期发表的文学评论有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总支《用文艺思想武装全系师生——西师中文系总支领导文艺思想学习的体会》、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著作研究社中四研究小组《试谈政论文的艺术特色》(1960年第1期).但是,从重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总体态势看,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重庆文学理论批评还处于孕育准备阶段,实际上是从新时期才开始起步的.1980年,重庆老作家殷白(张惊秋)在《文艺报》发表《题材选择作家——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文艺报》1980年第4期),受到文坛关注.而在此之前,殷白已经在四川内江的内部刊物《沱江文艺》上读到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农民业余作者周克芹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前五章,并以《红岩》编辑身份向重庆文联负责人王觉推荐,使该作品得以在1979年第2期《红岩》上公开发表,后来殷白和王觉又分别给周扬和沙汀去信,极力推荐这部作品.周扬和沙汀关于这部小说的通信发表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一时轰动全国,后来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因此,殷白的这篇文学评论也可以说是重庆文学评论家在新时期文坛第一次亮相.整个八十年代,重庆文学理论批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得以迅速成长,表现出一种在长久压抑后的复苏姿势,构成重庆当代文学评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最明显的特征是文学理论批评开始集结队伍,评论作品,崭露头角.在此前后,除殷白外,重庆文艺界的方敬、林彦、杨甦、石曼等一批“新时期”以前进入文坛的评论家(有的甚至更早),开始在新时期发出他们迟来的声音.与此同时,刚刚开始恢复高考招生不久的重庆高校文科教师也在改革开放的活跃背景下,从不同角度切入文学理论批评,以略显生涩的笔调相互号召,相互吸引,相互促进,开始显示新时期重庆文学评论的姿势与活力.其中,西南师范学院教师中较为活跃的有苏鸿昌、段启明、苏光文、曹廷华、吕进、刘扬烈、傅德岷等;重庆师范学院有刘知渐、李敬敏、蒋洛平、欧恢章、戴少瑶、杨从荣、尹从华、刘安章、吴向北、黄中模、彭斯远等;四川外语学院则有杨武能、林亚光、蓝仁哲等;永川师专(今重庆文理学院)的石天河,重庆教育学院(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蓝锡麟、敖忠等,也是这一队伍中的重要成员.到八十年代后期,重庆文学评论在重庆文学界已逐渐形成气候,不仅对重庆文学创作产生推动作用,而且有的还产生了全国影响,奠定了重庆文学理论批评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重庆文学理论批评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学评论队伍还不够壮大,缺乏标志性成果,在全国的影响也还比较微弱.更重要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迅疾发展,新时期文学在80年代中期以后面临新的调整和发展,不仅需要老一辈评论家做出新的转型,更需要年轻一代学人的加入,共同推动重庆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

二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一个既特别又重要的阶段.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种社会力量和思想潮流经过80年代的博弈,在90年代达成新的平衡.1993年11月,中国第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并且要求在20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这就必然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促进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更为活跃的发展态势,加上大学学科建设的推动,90年代的重庆文学理论批评也因此进入一个更为活跃和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重庆文学评论的快速发展突出表现为文学评论队伍的迅速壮大,文学理论批评的成果层出不穷,表现出一种迫切要与全国文学评论发展接轨应和的姿态,文学理论批评对文学创作乃至文化建设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文学评论队伍集聚方面,90年代与80年代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80年代一批较为活跃的评论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转型,在90年代普遍发生文学观念和理论方法的转型,其中较有潜力的评论家在90年代有了进一步发展,如吕进先生的诗学研究蔚然成家,杨武能的德国文学研究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苏光文等先生的抗战文学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二是一批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加入到这支队伍,不仅使90年代文学评论队伍得以壮大,而且这批新时期初期进入大学而后步入文坛的后来者由于特殊的历史际遇,既与传统学术思想保持天然联系,又受到新时期外来文学观念的洗礼,表现出较高的起点和较强的学术后劲,很快就成为90年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生力军.西南师范大学的胡润森、陈本益、王泉根、李怡、代迅、蒋登科、韩云波、王本朝、毛翰、向天渊等,重庆师范学院的杨星映、董运庭、靳明全、郝明工、周晓风、张荣翼、朱丕智、张育仁等,重庆教育学院的王定天、赵心宪,重庆三峡学院的程地宇、王晓初,四川外语学院的杜青钢、董洪川等,以及重庆日报的万龙生等,是其中的代表.在文学理论批评成果方面,90年代重庆文学评论不仅远较80年代更为丰富多样,而且开始逐渐形成评论家个人的批评特色,其中如已故胡润森的曹禺研究,陈本益、万龙山的新诗格律研究,王泉根的儿童文学研究,李怡、蒋登科等的新诗研究,代迅的文艺理论研究,韩云波的武侠小说研究,王本朝的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张荣翼的文艺理论研究、靳明全的比较文学研究、周晓风的诗歌理论研究、张育仁的文化批评、董洪川的英美文学研究等,都在新时期文学理论批评语境下开展相关研究形成自身的特色,从不同的角度把重庆文学理论批评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但从新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快速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90年代重庆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明显不足,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文学理论批评平台,同时也缺乏引领全国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和标志性人物.这就不仅是评论家个人的不足,而是还涉及到内地思想解放的程度、学术氛围的积淀、文化建设的眼光,以及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境界等因素和深层次问题.

三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和文学发展出现许多新的情况.新时期以来国家持续三十年来的经济社会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重庆这样一个西南内陆城市也在1997年成为直辖市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理论批评的生产情况和传播情况也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有了很大不同.前面提到我主编的那本《重庆当代文学评论选》,那时我们在“凡例”中有个约定,入选作者1949年10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曾在重庆工作和生活,所收评论作品上起自1949年10月,下讫至2009年12月,而且由于篇幅所限,只收公开发表的文学评论单篇文章,不收文学评论著作,目录也没有收入.这只是当时编书的一个临时约定,基本上主要反映了此前两个阶段的重庆文学评论基本面貌,留下新世纪以来重庆文学评论另一个时期的材料和话题有待今后再说.这也就是我所说的重庆当代文学评论第三个阶段.进入新世纪以后,首先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培养了大量高学历专业化的文学研究人才,一批文学理论批评新人加入到重庆文学评论队伍中来,而且因为他们在大学里已经受到比较专业的训练,已有研究成果发表,并且要申请学位和申报职称,因此能够专注于文学理论批评,一出手就显得起点比较高,也比较成熟.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西南大学的虞吉、曾利君、李永东、肖伟胜、熊辉、张武军等,重庆师范大学的张全之、赵黎明、李祖德、杨姿、凌孟华等,重庆工商大学的邓伟,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晏红、朱周斌,重庆交通大学的李红秀,以及长江师范学院的周航等.因此,新世纪以来的重庆文学理论批评实际上囊括了重庆当代文学评论发展三个阶段的评论家,显得格外充实.80年代活跃的老一论家吕进、蓝锡麟等宝刀未老,时有新作问世;90年代的中年一论家靳明全、张育仁、周晓风、代迅、王本朝、蒋登科等的学术研究进入成熟阶段,陆续推出一批标志性成果;新世纪以来产生影响的年轻一论家张全之、赵黎明、杨姿、李永东、肖伟胜、熊辉、张武军、邓伟等出手不凡,并且必将在今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其次,这一阶段重庆文学评论成果也较此前有了较大发展,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和标志性人物.其中,西南大学吕进教授的《吕进文存》(四卷本,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的出版,系吕进先生多年从事文学评论成果的集结,也是重庆文学理论批评的标志性成果之一.西南大学王本朝教授在2013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白话文运动中的文章观念》,重庆师范大学赵黎明教授在2014年第10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诗气说”与中国新诗节奏的建构》,西南大学李永东教授在2015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小说中的南京大屠杀与民族国家观念表达》,在全国创造了一个城市连续三年在国内顶尖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文学论文的记录.西南大学王本朝教授2016年被遴选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南大学李永东教授2016年被遴选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重庆师范大学张全之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基金项目成果《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无政府主义思潮》被收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等,都是重庆文学评论界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和标志性文学评论人物,反映了新世纪以来重庆文学理论批评快速发展的态势.我把它理解为一种向外寻求之后开始回望自身,努力追求自身特色和内涵的姿势,因而是一种更为成熟的姿势.值得一提的是,重庆作家协会在市委宣传部和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下,以《红岩》杂志为依托,创办了《红岩》评论专刊《重庆评论》.该刊自2011年创刊以来,已出版20余期,发表重庆本地评论家和外地评论家的评论作品,聚集了一批评论家,逐渐产生积极反响.除了《红岩·重庆评论》专刊外,重庆文联所属的文艺评论家协会每年编辑出版有图书形式的《重庆评论年刊》,集中展示当年重庆文艺评论家的代表评论作品;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编辑出版有图书形式的不定期《诗学》研究专辑;重庆师范大学抗战文史研究基地出版有图书形式的《抗战文史研究》年刊;重庆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出版有图书形式的《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年刊.此外,重庆市文联还编辑出版了内部刊物《重庆文艺》;重庆文化局编辑出版了内部刊物《重庆文化》;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编辑出版了内部刊物《中国新诗研究》;地处万州的重庆三峡学院编辑出版了内部刊物《何其芳研究》半年刊.上述评论专刊和以书代刊的出版物凝聚了重庆评论家队伍,发出了重庆评论家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重庆文艺评论的发展.当然,上述成果的取得有多方面的原因,并不能掩盖重庆文学理论批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思想文化氛围沉闷的问题,高层次学科平台缺乏的问题,文学机制固化的问题,以及文艺评论人才总量不足,拔尖人才不足,建设投入不足等.《红岩·重庆评论》至今尚无独立刊号和专门编制,重庆市高校文艺研究的学科建设层次偏低和研究生培养规模偏小,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投入偏少和文艺评论尚未单独设奖,显示重庆市在文学理论批评建设和发展方面与周边兄弟省市仍然存在相当差距,制约着重庆文艺评论的发展.

另一方面,如今文学评论生产的机制也与此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其发展远景、利弊得失也值得我们深思.概括第说,过去主要是评论者的评论,现在更多的是体制化的评论,包括大学为代表的学科体制,出版社、文化传媒公司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社科联、文化委、文联、作协等为代表的政府组织体制,现在成为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主要动力,加上各种类别的笔会、论坛、评奖等准政府组织体制的推波助澜,文学理论批评的体制化已经成为当今文学评论的主要推手.重庆文学评论的发展也不例外,几乎大部分文学理论批评成果都有各种项目资助作支撑,评奖标准也主要来自政府评奖,以及媒体的传播频率.这一方面反映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机制引导社会及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力图推动文学评论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包括文学理论批评在内的文化行为及其成果打上鲜明的体制烙印,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学理论批评自由活泼的批判锋芒.在当今时代,文学何为?文学批评何为?这已成为评论家需要认真思考的新的问题.

周晓风,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归纳上述:此文为一篇关于对写作当代文学和三个阶段和视界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文学评论本科毕业论文文学评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当代文学的缺陷
李雅坤文学评论家杨光祖教授在其相关文章中,多次批评当代小说——即便是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也未脱“三俗”的鄙陋 作家只会技术,不懂艺术,缺少思想,作家没有.

在寂寞和痛苦的寻求里唱出心灵深处忧郁的歌重庆当代女诗人冉冉、红线女诗作的意象空间
我所学到的所有语言,我所写出的所有语言,必然要展翅,不倦地飞行,绝不会在飞行中停一停,一直飞到你悲伤的心所在的地方,在夜色中向着你歌唱,远方,河水正在流淌,乌云密布,或是灿烂星光 —&md.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摘 要本文重点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状况以及现实问题进行阐述,重点分析应该如何更好地推动文学批评的发展 关键词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艺创作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重庆当代艺术品拍卖爆出大冷门商道拍卖首拍成交118件作品
“80万、82万、84万,成交!”随着主持人的一声响锤,重庆知名艺术家江碧波女士的国画作品((重庆直辖最终以84万元的成功拍卖 这是9月17日下午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海王星科技大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