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材料浏览

舆论引导类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跟后真相视角下的舆论引导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舆论引导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2

后真相视角下的舆论引导,本文是关于舆论引导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跟舆论和真相视角和引导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舆论引导论文参考文献:

舆论引导论文参考文献

一、“后真相”及其产生因素

(一)“后真相”的概念

经过大量的讨论、辩论与研究,《牛津词典》将“后真相( post-truth)”评为2016年年度词汇,并将其定义为: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英国《旁观者》杂志前主编,《卫报》专栏作家马修·德安科纳阐述了自己对“后真相”的理解,他认为,“后真相”时代的特征在于:人民不评价某种言论、主张是否真实,只评估它某何种程度上是否符合自身感受.具体而言,“后真相”是指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出现爆炸和过载,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下,真相变的琢磨不定,难以辨别,这就促使公众更加倾向通过自身情感偏向,即“感觉是真的”来进行判断,有关事实真相的讨论被事实背后的价值之争所取代.例如在2016年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时,人们普遍认为,在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的许多言论都是谎言,但民众并不在意这些言论的真实性,反而更认可这些煽动性言论所引发的情感共鸣,更倾向于表达情绪化的观点.

(二)“后真相”产生的技术背景

“后真相”这一现象其实早已存在于社会,只不过在近几年开始成为关注热点,而推动“后真相”表达频频出现公众眼前的重要推手,正是日益繁盛友展的互联网.首先,传播技术带来一个革命性后果,就是创造了网络社会空间.这种网络社会空间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关系.互联网打破了时空意义上的限制,使得事件的传播速度与范围大大提升,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在家中坐,便知天下事”,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使民众不用亲身参与体验,互联网作为工具手段向民众提供事件的全部过程,事件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从而呈几何倍增.信息获取的及其简单与便捷,让公众开始置身与一个巨大的信息海洋之中.

其次,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实现个体赋权,互联网内容不再由专业网站和特定人群、意见领袖所产生,而由权级平等的全体网民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结果.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无门槛平台,可以让形形色色的个人对事件进行观点表达,在互联网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有关事件的个体观点、自媒体文章、主流媒体发声层出不穷,事实淹没在海量的信息漩涡中,不断发生反转与变化,挑战着公众的神经.而且,信息泛滥的局面也造成公众很难在有限时间里挖掘出大家都公认的真理.因此,在事实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民众会依赖脑中既定的认知、思维模式、情感喜好来认识事件,得出结论.

最后,互联网促使网络信息步人碎片化时代,冈络信息碎片化是指信息在互联网上以个性化、简短的碎片的形式存在,这样就易造成浅阅读与快阅读的现象,即因为信息碎片化,民众对于事件的了解也是“只言片语”式的浅显了解,通常难以“深思熟虑”.例如,微博发表有140个字符数(70个汉字)的限制,因此,要想实现最大效率传播,信息必须被削减压缩,大众的第一阅读局限在140个字符数(70个汉字)中.信息的压缩并没有帮助受众认知的扩大,反而加深认知局限.同时,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互联网相互融合,民众为了节省时间成本,更愿意花费短时间了解与以往相比数量更加巨大且内容趋向分散的复杂信息,相比较于了解文字量较大的事件的过程,民众也更倾向于通过快阅读来掌握事件结论.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使得民众在第一时间难以对事实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容易轻易做出判断与结论.

二、“后真相”的负面影响

(一)情绪化宣泄、过度质疑问题普遍

“后真相”本身是对社会舆论现象的一种抽象概括,本质是指情绪化的影响力开始与日俱增,风头盖过事实,情绪化的宣泄随处可见.由于现如今网络社会虚拟性与匿名性,公众在网络社会中似乎拥有比现实世界更广泛的“自由”,这就极易促使公众倾向于在网络空间中“释放自我”,在某些涉及社会矛盾和公共利益的事件中,以自身可能的利益得失、立场来看待事件,并基于自身情感表达观点,选择阵营,加入到舆论场主动权的争夺中.还有部分人,借由某些触动公众神经的社会热点事件来宣泄自身对于现实遭遇的不满,致使网络舆论充满情绪化的论调,社会热点事件逐渐变为情绪化的宣泄和价值观的对抗.

同时,公众基于自身认知模式、情感喜好来判断事件时,往往会出现过度质疑的现象.中青报调查显示,72%的受访者认为身边普遍存在习惯性质疑者,41%承认自己有“习惯性质疑症”.对一些事情,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想象,就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怀疑.特别是涉官涉富时进行有罪推论.这是因为公众在社会权力结构中倾向将自身置于弱者地位,对于权威政府往往有不信任的心态,再结合自己的过去的经验认知,对于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发生,总是率先质疑公权力,预先制造事实真相来供他人解读.

(二)网络谣言、虚假新闻泛滥

在“后真相”世界里,信息的传播虽然基于一定的事实,但就传播效果来看,引发信息流传的事实只能以“事件”的方式存在,主观情感与感觉传达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后果,这就为谣言和虚假新闻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在“后真相”表达下,信息传播更加偏重情绪唤起,也就导致信息在多次传播中被n次方夸大.此时,网络谣言和虚假新闻就通过高度的迷惑性、去语境化的真相、贴切社会深层次矛盾来迎合民众的猎奇心理,吸引民众哏球,戳中民众的“痛点”,挑起民众同情、激愤、仇视等情绪,从而得到大范围的传播.事实真相被淹没在谣言、绯闻、假新闻的浪潮之下难以获得认同.此时谣言借助公民追求公平正义、同情弱势群体的心理作用下,以符合公民对权威机关的消极认知模式得到大范围传播.以至在事实真相还未水落石出之时,公众已经接收了海量的不实流言、绯闻.因此,当公布结果呈现之后,与谣言的巨大落差就会促使公众产生怀疑抵触情绪,在“感觉有问题”的心理主导下,公众会将自己置身于”信息茧房”,有选择性的接受并强化真相,从而陷入“越解释越怀疑”,谣言进一步大行其道的怪圈.

正如有些学者的调查发现,在强烈的主观意识影响下,民众对于信息是有选择性的接受和传播,且倾向于接受传播与自己的认知结构相符合的信息.例如美国纽约大学的亨特·艾尔科特( Hunt Allcott)和斯坦福大学的马修·詹茨科( Matthew Gentzkow)等学者对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所做的相关研究发现选民更倾向于记住对特朗普有利的假新闻,而倾向于忽略对希拉里有利的假新闻.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事实真相是准确可知的,但谣言和虚假新闻由于符合民众的情感心理需求,成为民众用来表达情绪和发池不满乃至进行社会抗争的工具.

(三)网络舆论群体极化倾向明显

有学者指出,网络舆情中的个体行为的每一次反应过程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接受信息刺激;第二阶段形成个体反应;第三阶段表达反应.而舆情过程本身是n个个体,n次反应过程的聚合和累积.在后真相时代,公众的情绪感受超越事实真相获得第一位置,公众接受信息刺激后,“代人自身”产生情绪振动形成情感偏好,并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表达情感倾向.这样,个体情绪就在n次反应中直接自由的传播感染,并在获得多数人的情感共鸣后迅速统一融合成集体隋绪,在群体非理性的影响下情绪不断强化,意见不断强化,最终形成群体极化现象.群体极化往往产生于情绪化和非理性,当公众的情绪诉求盖过理性讨论时,信息就会在因情感共鸣而集聚的同质化群体中得到认可、传播和强化,并在“沉默的螺旋”作用下压过少数人的异质声音,迫使持不同意见的少数人改变阵营或保持沉默,最终造成舆论倾向的主流一致性,并在一致化过程中意见走向极化.

三、“后真相”视角下舆论引导思考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后真相”的舆论现象是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变革引发的特殊社会舆论现象,主要表现在情绪化宣泄、谣言、网络群体极化方面.当碑片化、误导性的信息触动起公众的情绪时,“意见自由市场”下的“观点自我修正”就显得有些滞后,从而致使情绪不断冲击事实,造成舆论失范,冲击社会秩序,甚至影响政权的合法性.那么,如何在后真相视角下构建和规范良好的舆论生态,文章认为需要政府、主流媒体和公众共同发力.

首先,政府需要不断加强对舆论场的监测、监督和管理,在遵循舆论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引导舆论的健康发展.网络舆情监测是做好舆情引导的先决条件,政府要利用人工、相关系统加强日常监测,随时掌握社会网络舆情动态.一旦发现过激言论和突发舆件,才能够做到有效跟踪和应对.同时,在面对海量信息时,要加强信息甄别,切实提高舆情敏感性.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自媒体,形成合力加强舆情应对.政府要加强与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协作,传统主流媒体凭借其权威性、专业性的特点,成为社会舆论的压舱石.

其次,由于主流媒体依旧占据传播的主导位置,因此仍需在把握及时性的基础上承担起传递事实真相,进行事实核查的责任.主流媒体有力的舆论引导是事实的呈现,而且可以结合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媒介,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增强信息可信度.与此同时,要及时对事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防正舆论撕裂.同时掌握舆论的引导权,凭借其公信力、影响力在事件的报道中将公布事实、公众互动、倾听民意、监督政府等作为基本职责做好信息的上通下达工作,并打造民间和两个话语体系沟通对话的平台.

最后,因此,构建和规范合理健康的舆论场离不开对公众情绪的理性引导.在与民众双向平等沟通的基础之上,促进公众对信息的理性认知和解码,实现民众对事实的自主理性的传播.

同时,民众应该主动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提高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等待主流媒体的发声,结合多方媒体考证新闻的真实性,以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公正的发表对新闻的观点看法.理性地对待自媒体传播的信息,培养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信息解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涛甫.网络舆论生态的治理策略[I].天津社会科学,2016(07).

[2]陈远,袁艳红.网络信息碎片化机理与对策研究卟现代工贸商业,2012(01).

[3]东鸟,当下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的十个问题卟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09).

[4]董卫民.挖掘新闻:从后真相出发一“异化”真相下的新闻生产.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

[5]史安斌,王沛楠.作为社会抗争的假新闻——美国大选假新闻现象的阐释路径与生成机制卟新闻记者,2017(06).

[6]陈建萍,王金环.网络舆情传播中网民个体行为分析卟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08).

该文汇总,上文是关于对写作舆论和真相视角和引导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舆论引导本科毕业论文舆论引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企业舆论引导的路径探析
摘要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企业应主动参与到舆论治理体系的建设当中,培养社会责任,平衡企业利益杠杆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互联网声誉管理当负面舆情爆发时,企业也要适应新媒体时代危机公关的新形.

4.0时代的舆论引导仍然要以内容为核心
舆情研究机构,主要为党员领导干部、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提供舆情数据搜集、理论储备和研判处置……方面的基础支撑,提高领导干部理性科学处置舆情的能力水平,楚天舆情数据研究院的成立,将会促进湖北社会治理现代.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的现状、问题与以重庆为例
中图分类号院G647 文献标识码院A DOI院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1 059摘要文章对重庆地区10 所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运用交叉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方式分析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