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材料浏览

高职院校有关论文范本 跟高职院校通识课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与改进相关论文范本

主题:高职院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4

高职院校通识课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与改进,该文是高职院校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和校通和现状分析和高职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高职院校论文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论文参考文献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图书馆建设杂志暖通论文结课论文

[摘 要]通识教育作为非专业教育和思维方法的教育,是对不同专业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育,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现状进行分析,对比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和反思,在通识课程涉及领域、课程体系、开课方式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并尝试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8)21-0158-02

一、背景及意义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教职成〔2015〕9 号》《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实施方案》(教高〔2016〕880 号)文件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入,不但对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也使通识课面临新的挑战.通识课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识教育是非专业教育和思维方法教育,是指对不同专业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育,通过向学生介绍从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知识领域中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让学生接触不同学术领域和文化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为资质、能力和经验各异的大学生提供日后长远学习所必需的方法和眼界.“使个体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能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广泛迁移、整合,以成功实现触类旁通、方法灵活、效果独特的创造活动.”[1]本文通识课程指所有的公共选修课或公共任选课,即对全校学生开设的除公共必修课之外的选修课程.

二、国内外高校通识课程现状

(一)国外高校通识课程的设置现状———以哈佛大学为例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开设有悠久的历史,并随着社会、知识、文化发展不断改革,每次改革都体现了其侧重点和不同的价值取向,他们对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大趋势的透彻分析和整体把握,对大学理念、教育使命和培养目标及规格有着清楚的认识.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在理念上最完满体现通识教育精神的一种实施方式, 深得各国高等教育人士的推崇.

哈佛大学将核心课程分为十类,主要领域包括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思辨、科学、社会分析、学习英语写作、数理统计和外语等课程.[2]核心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将历史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着重对历史事实的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另一部分是对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第二手资料的研究.文学和艺术又细分为三个部分:文学作品、视听艺术、文学艺术所产生的文化背景研究.科学进一步可以分为物理科学和生物环境科学两大类.外国文化着重介绍美国以外的人类文明,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人们看世界的方式,*思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进行思考和辩论,培养他们自己对道德问题的判断能力.社会分析主要介绍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人类学和社会学.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四年中,在其中八类至少各修门课程[3],2006 年,哈佛大学实施新的通识课程计划,与核心课程的七个知识领域(外国文化、历史研究、道德推理、定量推理、科学与技术、社会分析、文学艺术)相比,新通识课程的知识领域得到进一步扩大,主要包括美学的和阐释的理解、文化和信仰、实证和数学推理、道德推理、生命系统科学、宇宙物理科学、世界社会、世界中的美国等[4].可以看出此次课程改革计划不仅细化了课程领域,改变了课程名称,并且给出了每一领域明确而具体可行的课程标准,这些变化体现出哈佛通识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美国教育的国际化目标.

(二)国内高校通识课程的设置现状

1.教育部有关通识课程的设置及要求

中国通识课主要源于20 世纪80 年代初,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弊端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界因此提出“通才教育、文理渗透”,由此,我国通识课逐步普及.教育部对通识课程的开展,要求不断加大管理与改革的力度,通过积极制定一系列法规、法律条文,促进通识课程教育的快速与健康发展.1988 年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意见》,同时指出“高等学校为未来高级专门人才的成长打下必要的较宽的基础”,1995 年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在52 所高等学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成立了“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协作组”,1998 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1998〕2 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发展的方向,2016 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教职成〔2015〕9 号》《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实施方案》(教高〔2016〕880 号)文件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通识课的开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2.国内高校通识课开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各高校积极推进通识课建设,参差不齐,地域与经济差异明显

在我国,实力强劲、综合性强的高校是通识教育主要的贯彻者和提供者,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在各省区分布不平衡,这一状况导致通识教育表现出很明显的地域性,以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研究样本采集数据库,对近年来公开发表于CSSCI 期刊中的相关主题文献进行统计[4],统计结果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通识课教育的发展地域的不平衡性.其中北京(155 篇)、上海(117 篇)、江苏(113 篇)、广东(98 篇)、浙江(73 篇)排前五名.河南省(18 篇)排列十三,可见我省的通识课教育水平并不是很高.

(2)通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分量逐步提升,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从某种程度上讲,通识课程在总学分中的比重反映了学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各高校通识课学分在总学分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总体来看,通识课程在各个高校普遍受到重视.但通识课程设置结构不够合理,对具体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的安排.(1)通识课程设置体系模糊,课程设置体系边界不清.比如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职业拓展课等与通识教育课程混杂在一起,无法区分通识教育的内容;(2 )通识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较强.对通识课程所涉及各学科领域应当开设哪些具体课程缺少衡量标准和基本框架,各门通识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课程开设比较随意;(3 )通识教育课程数量不足,通识课程的类别、数量不足,缺乏综合性较强、跨学科的通识课程,这大大制约了通识教育水平的提高.

(3)缺少通识教育相关的组织机构

要做好通识课教育教学,需要建立通识教育相关的组织机构.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有自己独立的管理机构,文理学院设专门常务委员会负责核心课程的具体事务,常务委员会一般由文理学院的院长担任主席.我国香港的高校几乎都设有独立的通识教育部或通识教育委员会,负责研究通识教育的理念,审定通识教育规划等任务,机构成员有学校领导、各院系领导和资深教授及学生代表等,负责全校通识教育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和通识课程的设置、安排、协调及意见反馈,协调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教学设施和学时分配,保证了通识教育有组织、有秩序地运行.但内地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缺少通识教育的组织机构,比如通识课教研部.

三、通识课改革措施

高职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有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和素质.这就要求我校要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跨学科通识课程体系,力求把各系部单科化的专才教育转变为全校整体化的“通识教育”,为学生提供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优质通识课程.

(一)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1.着力提高全校教师的通识教育意识

通识教育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识教育要求教师除了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能文理兼通;要有一定的专业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学科广度.

2.加大对通识课教师的培养力度

通识课教师只有不断改进教学内容,积极探索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身通识教育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才能最大限度地达成通识教育的目标.

(二)进一步明确通识课程教育的目标

根据国情以及高职教育自身的性质,我国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合格的“职业人”上,“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教育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物的教育.”[5]我校把高职教育中通识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职业人,它立足于足够常识的获取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课程教育的目标上着重提升学生基本素养,拓宽学生知识面,培育高尚的职业精神.

(三)高职院校间相互借鉴,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通识教育的课程多种多样,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通识课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为目标,不同的学校又各具特色,但又有所不足,高职院校之间应该相互交流、借鉴,在完善的课程模块体系中,注重课程模块之间有机联系、良性互动,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发展多元化的通识课程教学方式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高职院校需要更大力度地推进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弥补课程数量和质量的不足,给学生更多的选课权和选择学习机会.学生通过选择学习课程后,在课余时间自主上网学习,完成视频观看、课后作业、网上讨论、考试便可获得相应学分.

参考文献:

[1]宋尚桂,王希标.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与模式[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2]罗索斯基.罗索斯基论通识教育与核心课程:上[J].黄坤锦,译评.台湾通识教育季刊,1994(1).

[3]贺国庆.外国教育专题研究文集[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4]张天昱.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样态:基于CSSCI 期刊文献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6.

[5]李丽.大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6-48.

归纳上文,此文是关于经典高职院校专业范文可作为校通和现状分析和高职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高职院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我国艺术类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探析
刘昌利(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 江苏 苏州 215104)摘 要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 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的知识和价值观 将通识教育融入中国高……教育的基本理.

新时期高职院校推进从严治团建设
摘 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团建设是高职院校团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要求,也是学校团组织应当正确把握的团建方向,是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 青年一代是将中国梦变为现实的重要力量,青年一代,有担当、有理.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和
陈为科 12(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 南昌 330000;2阜阳幼儿师范高……专科学校 安徽 · 阜阳 236000)中图分类号 G451 2 文献标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