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吃月饼的习俗与谁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跟吃月饼的习俗和谁有关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吃月饼的习俗与谁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9

吃月饼的习俗和谁有关,本文是吃月饼的习俗与谁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和吃月饼和习俗和有关类论文范例.

吃月饼的习俗与谁论文参考文献:

吃月饼的习俗与谁论文参考文献

夏秋

正值中秋佳节,往年 “五仁月饼一生黑”的吐槽,也许今年还会再热议一阵.月饼之于中秋的意义,不亚于粽子之于端午.关于月饼的传说,有好几种,那么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到底始于何时,哪一种传说才是真的呢?

1. 千秋节与中秋节

虽然我国中秋祭月的传统始于周朝,但在唐宋以前,从朝野至民间,只有祭月或赏月的习俗,并没有以特定节日的形式把中秋节固定下来.

此前盛传两种说法,一说中秋节始于唐代,另一种说始于宋代,两种说法中最常见的根据是 《太宗纪》 里记载的 :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三公以下献镜及承露盘.”可是新、旧唐书和宋史里的《太宗本纪》,都没有这句话,若中秋节是一项承认的节日,唐书和宋史怎么会都不提及呢?

不过《唐会要》和《册府元龟》中记载的千秋节,倒是与中秋时令相近. 幵元十七年,宰相张说呈上《请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以祝贺唐玄宗四十五岁生日.“伏惟开元神武皇帝陛下,二气合神,九龙浴圣,清明益于玉露,爽朗冠于金天,月惟仲秋,日在端五,长星不见之夜, 祥光照室之朝,群臣相贺曰:颂圣之辰也,焉可不以为嘉节乎?”

这个辞藻华丽的马屁,“表”气冲天,却深得皇帝的心意.此后,玄宗生日便成为了举国欢庆的千秋节,而这里恰好提到了“月惟仲秋”这四个字.所以有人认为,中秋节始于唐朝,是千秋节的误传.天宝七年, 千秋节改称天长节,这个节日后来还东渡日本,在奈良时代和明治时代,天皇生日就沿用千秋节的名称,直到1948 年改名为天皇诞生日.

安史之乱爆发后,天长节苟延残喘了一阵, 最终被废止,此后每年的“月惟仲秋”,人们常常自发回忆起代表着大唐盛世的千秋节.在唐人的记忆中,它是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的盛世繁华.这一天“著之甲令,布于天下,咸令宴乐,休假三日.群臣以是日献甘露醇酒,上万岁寿酒,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士庶以丝结承露囊,更相遗问.村社作寿酒宴乐,名为赛白帝,报田神.”

因此有人坚信,千秋节被废止后,民间就开始用中秋节来填补这个空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唐朝时中秋节还不是节日,即便民间有中秋赏月习俗,其影响远不能和唐代官修《艺文类聚》等文献明文记载的元宵、寒食、端午等节日相比.

2. 月饼的前世——胡饼及其来历与演变

此前流行的两个和月饼有关的唐朝传说,一个是讲唐太宗时,李靖出征突厥凯旋而归,有吐鲁番商人应景献上了胡饼, 太宗指着天上的圆月道,“应将胡饼邀蟾蜍”,随即把饼分与群臣共食.也有人说,这句诗是太宗的爸爸唐高祖做的.另一个传说则大同小异,换了人物而已,唐玄宗与杨贵妃正在赏月吃胡饼,玄宗嫌胡饼的名称不好听,贵妃则随口想了一个更优美的名字“月饼”.

但既然唐朝时中秋节还不是一个正经节日,又哪里会衍生出中秋赏月时必吃的月饼呢?何况,胡饼这玩意儿,本就是唐朝的日常食品,春夏秋冬都吃得,跟中秋没有关系.要说当时中国的饼食,有好几种,汤饼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疙瘩汤,蒸饼顾名思义,是蒸熟的面食,而胡饼则是烤熟的.据说,胡饼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中原的.汉朝时的胡饼, 上边一般撒着芝麻,用炉子烤熟,个头还不小,有点类似于现在新疆的馕.馕这个称呼来自波斯语,是伊斯兰教和波斯文化传入新疆后的产物.

胡饼开始盛行的记载见于《续汉书》, “(东汉)灵帝好胡饼,京师贵戚皆竞食胡饼.”根据《晋书》,王羲之也爱吃胡饼,他在别人上门提亲时, 居然 “坦腹东床啮胡饼” .北齐《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专门制饼的“胡饼炉”:“以髓脂、蜜,和面.厚四五分,广六七寸.便著胡饼炉中,令熟.勿令反复.饼肥美,可经久.”

到了唐朝,胡饼更加风靡一时,大诗人白居易还特意作了一首诗《寄胡麻饼与杨万州》,来描写胡饼的“面脆油香”.那个时候的胡饼,还出现了带肉馅儿并且烤熟的“古楼子”和蒸熟的“蒸胡饼”.唐人张鷟的《朝野佥载》还记述了一个故事,令史出身的张衡,因看见路边摊贩兜售新鲜出炉的蒸胡饼,就买了一个,于马上食之,因为影响仪容被御史弹劾,遭到女皇武则天的贬敕而丢了官.

不单唐朝文人官吏爱吃胡饼, 皇帝也吃这个. 《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在逃难途中没来得及吃饭,还是杨国忠去集市为他弄来胡饼充饥.所以你看,他在落魄时吃的食物,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安一个“月饼”的称呼,并且将之流传后世?

直到宋代,胡饼依然是深受人们欢迎的食物之一,宋代胡饼在民间的流行程度不亚于唐代.《梦华录》中记载了开封胡饼店的盛况 :“胡饼店即卖门油、 菊花、 宽焦、 侧厚、油碢、髓饼、新样满麻.每案用三五人捍剂卓花入炉.自五更卓案之声远近相闻.唯武成王庙前海州张家、皇建院前郑家最盛,每家有五十余炉.”

而《梦华录》也是已知的最早将中秋作为一个独立条目加以记录的古籍.“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 石榴、 漓勃、 梨、 枣、 栗、孛萄、弄色枨桔,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 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去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由此可以推测,无论有没有被确认,中秋节在北宋已成为大城市居民全体参与的欢乐节日.一些北宋时的中秋习俗,就已经和现在相当.

3. 从胡饼到月饼

那么,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源自宋代吗?

我们来看一看关于月饼的另外一个说法:唐僖宗曾在中秋节命御膳房用红绫将饼包裹起来,赏赐给新科进士.于是到了北宋的时侯,这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后来流传到民间,俗称“小饼”和“月团”.

且不说唐朝有没有中秋节,即便有,而皇帝真的恰好在这一日给进士赏了饼,那也不代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开始流行.恰好在中秋赏赐的饼,和只在中秋节吃的月饼,还是有区别的,何况并没有任何其它文献证明,唐末五代延续了此次中秋赐饼的规矩.

北宋倒的确有小饼,苏轼有一首《留别廉守》,其中一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将“月”与“饼”联系在一起.请注意,这是苏轼告别廉州太守张左藏时所写的一首留别诗,而不是坊间盛传苏轼作了一首什么《小饼》或者《月饼》.虽然诗里的小饼,从形制和口感与现代的月饼已经接近了,但它是指宴饮常见的食品,与中秋节还是没啥关系.

在北宋,除了胡饼、小饼等等,还有种炊饼,也挺有意思.以北宋为故事背景的《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中讲到武大郎卖炊饼,“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这里说的炊饼,不是烧饼,不是煎饼,而是蒸饼,扇笼就相当于蒸笼.北宋吴处厚著《青箱杂记》中解释道 :“仁宗庙讳祯,语讹近蒸,今内庭上下皆呼蒸饼为炊饼.”原来是为宋仁宗赵祯避讳,才将蒸饼统统称为炊饼.宋末元初周密的《齐东野语》 里也有对应记载.

这个周密,不光写了《齐东野语》,他还作了《武林旧事》,专门回忆南宋临安的城市风貌.卷六《蒸作从食》列举了不少“蒸作”类食品,其中就有“月饼”这一项.吴自牧的《梦粱录》也是描述南宋临安习俗的古籍,卷一六《荤素从食店》中也有“菊花饼、月饼、梅花饼”这些名目.只是,这两种记载都没有把月饼与中秋节联系起来. 《梦粱录》还说月饼是“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也就是说随时随地吃得到,并不限于中秋.

因此南宋时月饼虽然已经出现,但只是一种名称或形容饼的形状,全年任何时节都可以吃,与中秋节是无关的.南宋嘉泰三年(公元 1203 年)颁布的《庆元条法事类》中,才增加了中秋休假一日的内容,此时,中秋节才被定为法定节日.

到了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记录了“烧饼” “肉油饼” “素油饼” “酥蜜饼” “山药胡饼”等饼食.其中,“烧饼”是以鏊为炊具烤制而成,再由佐料的不同而分出芝麻烧饼、黄烧饼、酥烧饼、硬面烧饼之类.至于肉油饼、素油饼、酥蜜饼、山药胡饼等,制作方法都是“入炉煿熟”,与汉唐以来胡饼的制作方法相似,区别只在于馅料的不同.

从元始胡饼这个称谓逐渐淡出历史舞台,除了“山药胡饼”,极少有其它胡饼的记载.山药胡饼的制法,听上去和现代月饼已经颇为相似:“熟山药二斤、面一斤、蜜半两、 油半两, 和溲捍饼. ” 不过,元代的各种饼,依然没有与中秋节建立特定联系.

关于中秋月饼的传说,最彪悍的是这一个:元末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推翻元朝的统治, 为了联络各地同步起义,朱元璋与刘伯温将起义的指令藏在月饼里,再分发至各路义军手中,约定八月十五日晚共同举事.

彪悍的传说,往往有经不起推敲的细节.且不说朱元璋起初投奔郭子兴的义军,自己并未发起举事的号召.单说乱世之中多饥民,香喷喷的月饼其运送过程中会出现差错的概率就很大,万一被几个熊孩子吃了,秘密泄露,别说举事不成,各路义军都会尽数暴露.若朱元璋和刘伯温的智商仅止于此,那明朝出现的概率可就小多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明代饼食在元代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而胡饼这种带有外来色彩的名称也继续弱化,被其它饼类名称逐步代替.

明代养生达人高濂所著《遵生八笺》,其中《饮馔服食笺》 下卷 “甜食类” 载有 “松子饼方”“椒盐饼方”“酥饼方” “肉油饼方” “素油饼方” “韭饼方”“白酥烧饼方”“黄精饼方” “肉饼方” “豆膏饼方” “火烧饼方”“复炉烧饼方”等.这些五花八门、馅料各异的饼类,其制作方法还是脱胎于胡饼,主要分为入炉烤制和以鏊等炊具为载体烤制两种.

在这样的环境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白纸黑字提到中秋节月饼的文献,出于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熙朝乐事》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沈榜于万历年间完成的宛平县志《宛署杂记》是最早关于北京的地方史之一,其中“八月馈月饼”条目中说:“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所以真相就是, 从南到北,月饼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中秋节的节日食品, 是从明始的.

4. 明代以后中秋月饼的传承

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了北京中秋祭月与吃月饼的习俗,当时的月饼上就有月宫、蟾蜍和兔子的纹样,最大的月饼直径竟达二尺. “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官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按帝京景物略: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月饼月果,戚属馈遗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

苏州人顾禄所著 《清嘉录》卷八《月饼》条,也记录了清代江南中秋节偕瓜果祭月与互相馈贻月饼的习俗.而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和清代厨师经验集大成之烹饪著作《调鼎集》,都记载了多种月饼的制作方法.

清朝后期开始,特别是到了民国,各地的糕饼铺子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月饼的口味也渐渐分了流派,比如有京式月饼、苏式月饼、广式月饼和滇式月饼等.其中上海杏花楼始建于清咸丰元年,北京稻香村始建于光绪 21 年.类似这样老字号的月饼,从民国至今一直广受欢迎.有趣的是,北京的稻香村月饼,由于创始人曾师从南方,最初是以苏式月饼闻名;而上海杏花楼于1928 年首推的月饼,却是广式月饼.

在民国年间的北京,据说还可以分期付款购买月饼,这种形式被称为“月饼会”.买家可以连续向饼铺存款,存够一定额度就可以把月饼领走,实际付的钱往往比市场价更低.这种双赢的购买方式听上去还挺温情的.

如今大多数的北京人,该烦恼的不是买不起月饼,而是到底该买哪一种月饼.

民间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 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 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 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习俗的主要形态.

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综上资料:本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吃月饼和习俗和有关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吃月饼的习俗与谁本科毕业论文吃月饼的习俗与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选对月饼吃出健康
文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马冠生我国传统节日都有特定的食物,如元宵节要吃元宵或汤圆,端午节要吃粽子,过年要吃饺子……好像所有的团圆和欢聚最终都会落到食物上 这些.

明明白白吃月饼
李 瑞作为传统节令美食,月饼好吃的背后是高糖、高脂和高胆固醇(火腿、鲜肉类月饼) 但无论如何,中秋节总是要吃月饼来应景的 关键是我们要吃得明明白白 以五仁馅、豆沙馅、莲蓉馅为例,每50 克的热量在80.

你吃的水果月饼多是冬瓜做的
水果月饼是很多年轻人喜欢的口味,色彩缤纷,酸酸甜甜 但是,最近,一条微信却让很多爱吃水果月饼的人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因为,大多数水果月饼中的馅料,其实不是水果,而是染了颜色的冬瓜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

早餐吃咸菜健康吗?
咸菜古已有之,按类型分为泡菜、酸菜、腌菜……,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每曰早餐喝上一碗粥,同时再搭配一点咸菜,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更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但是也有人认为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高,容易导致癌症的发生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