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独立学院方面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跟转型背景下独立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独立学院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1

转型背景下独立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本文是有关独立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跟独立学院和师双能和转型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独立学院论文参考文献:

独立学院论文参考文献 双足和保健杂志双核期刊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健康管理师论文

[摘 要]该研究结合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需求,分析了“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内涵,指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当前“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作了分析,同时就作者所在学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工作所做的尝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双师双能型”;转型;教师认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177-03

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形成一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独立学院作为新建地方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录取批次位居我国本科高等教育最后批次,俗称“三本”,更应该走在国家推动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前列,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而教师作为独立学院办学的重要主体,他们的能力素质往往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要想提升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办有特色应用技术型本科,就必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一、“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首次出现,当初是为了强化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教学这一环节,提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度,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求.“双师型”一般指同时具备教师系列和非教师系列的中级以上职称,或者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和行业技能等级证的“双证书”.随后,教育部高教司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补充,提出“双师素质”概念,不但包括“双职称”“双证书”,同时还包括相关实践工作经历、应用技术研究和实践教学设施建设等“双素质”“双来源”等内涵.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结构的变化,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步加大,但一些本科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应用技术能力不强,出现“学的知识工作用不到,工作用到的没有学”的现象.于是,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又提出了“双师”“双能”等概念,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既要具备宽厚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或丰富的实际工程技术工作经验,能够指导学生提升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双师”“双能”也包含“双职称”“双证书”“双素质”“双能力”等内涵.

无论是提“双师型”教师还是讲“双能型”教师,笔者认为这两个概念并不矛盾,两者不是一种对立或可以互相取代的关系,也不是说“双能型”教师在工程能力上就比“双师型”教师强;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关系,“双师”是外在表现,而“双能”是内部支撑.教师没有“双能”素质,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双师”;反之,离开“双师”,教师“双能”的提高也无法显现.作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应该重视提高教师的“双能”素质,组建一支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懂理论、会操作、能研发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出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针对“双师型”教师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多,而有关“双能型”教师研究的文献则较少,且大部分文献均是针对高职院校,有关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研究的文献更为鲜见.关于“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教育主管部门还未提出一个统一、明确和权威的认定标准.相关高校及学者制定或提出了不尽相同的认定标准,常见的主要有:“双证”标准,要求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职称”标准,要求教师具备讲师以上(含讲师)职称和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职称;“职称+经历”标准,要求教师具备讲师以上职称,且有一定一线实践经验;“双能力”标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或具有代表性应用型科研成果,取得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以上几种认定标准主要考量是否具备相关证书或相应的工作经历,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工程能力、应用技术能力等方面未做明确要求,从而导致只是认定“双师”,但不能证明就是“双能型”教师.它们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易将资格和能力混淆,未能真实反映“双能”水平

教师拥有相应的资格证书,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所具备的专业技能,但不意味着教师有较高的“双能”水平,且部分证书还是通过理论考试获得,说到底还是从理论到理论,无法真实反映教师的“双能”水平.例如教师参评讲师和工程师职称,最主要的还是看教师的科研成果,往往是发表一两篇文章就可以取得讲师或工程师职称.如果仅以教师是否具备“双职称”为依据,不去考查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就认定为“双师”,也许会违背当初认定“双师型”教师的初衷.

(二)认定未实行级别制,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大部分高校现行认定标准未将“双师型”教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级别,而是实行同一标准.教师只要符合认定标准,就可以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一般学校都会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但如果没有根据教师能力的高低,细分“双师型”教师的级别,通过“双师型”认定的教师所得到的待遇和政策均一样,这样对那些能力较强、水平较高、贡献较大的教师来说会有失公平,从一定程度上看反而不利于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三)认定一般实行终身制,教师易产生懈怠心理

现有认定标准一般实行资格终身制,即只要一次通过“双师型”教师认定,今后都具备“双师”资格.教师只要获取了“双师”资格便可一劳永逸,这样容易使其产生懈怠心理,对是否需要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无所谓了.但现实生活中,各行业、企业的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如果不及时关注、了解、学习最新技术,容易与现代行业、企业最新技术脱节,这样必然会导致高等教育的目标和质量标准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高校的办学定位无法实现应用型高校的这一目标.

三、“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的相关尝试

结合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有关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要求,以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目标,在“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上提高认识、改进认定办法,既要鼓励教师获得相关的证书或职称,也要加强对教师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实践锻炼或挂职工作,提升教师的能力与素养.就“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工作,笔者所在学校作了如下尝试.

(一)规范“双师型”或“双能型”提法,统称为“双师双能型”

从字面上来看,似乎只是简单的合并,但有深层的含义.这既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也体现高校既注重教师的结构也注重其能力.“双师”表示教师的来源结构多元化,可来自企业、行业也可来自高校;“双能”体现了高校注重考察教师多方面的能力结构和水平.

(二)“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实行分级制和有效期制

将“双师双能型”教师划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的认定标准和条件.“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格实行有效期制,有效期过后需重新认定,倒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三)“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采用基本资格和认定条件相结合

基本资格主要考查教师所具备的相关资质、证书、企业工作经历、关爱学生等内容,认定条件主要考查教师的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围绕“专业链与产业链相对接”这一目标,“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中应注重考查教师的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的能力,促使教师能够紧跟当前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能进行专业开发,改造传统专业,设立复合型新专业,形成特色的专业集群.

2.围绕“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 这一目标,“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应注重考查教师的职业、岗位群分析能力, 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将企业技术革新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着力推进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3.围绕“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这一目标,“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应注重考查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应提高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指导能力,尝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建立课程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理想的课程;同时拓宽专业选择途径,学生入学时满足其第一专业志愿,一年级后可根据需要另行选择专业.

(四)限于篇幅,笔者将所在学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高级)认定标准举例如下(本文未列举认定的基本条件,如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要求)

1.资格要求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若职称为高校教师系列,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②具有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高级技师(一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特许资格(执业资格)证书,并在近5年内有1年以上企业(或社会)实践工作经历.

③有10年以上企业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者(前3名)企事业单位的各类技术研发和相关服务2项及以上,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2.能力要求

(1)教学能力要求:除承担相应教学工作外,根据需要承担至少3名青年教师的指导任务;主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等工作;除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外,能开发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题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近3年,无教学事故,教学质量评价均在良好以上,至少有1年为优秀.

(2)学科专业建设要求:近3年内主持或参与(前3名)本专业“画像—塑像—成像”工作,高质量完成专业调研报告,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近3年内主持或参与(前3名)本专业江苏省教育厅专业抽检、校内专业抽检或评估、品牌重点专业建设或其他综合性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并通过评审或验收,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中的3项.

①近3年内主持校级及以上或市级及以上(排名前二)或省级及以上(排名前四)或教育部及以上(排名前五)优秀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不少于1项,并通过评审或验收.

②近3年内能够结合行业发展现状,以岗位要求和工作任务为目标,主编出版教材、教辅资料不少于1本(8万字以上).

③近3年内主持校内实验、实训室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④近3年内主持开发和设计本专业实验、实训项目,成果已用于实践教学,并取得显著成效.

⑤近5年内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以上,或作为指导教师(排名前三)建成市级及以上产业孵化基地.

(3)工程实践能力要求,具备以下条件中的1项:

①市级以上各类平台(工程中心)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前2名);或取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等奖以上奖励(前2名)或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等奖(前5名)以上奖励.

②组建应用型科研团队,近5年主持横向项目1项以上,入账经费超过30万,并取得专利(或软件著作权)2项以上;或主要参加省部级研究项目或技术攻关项目、技术改造项目1项(前5名).

③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近3年指导(第一)学生参加A类赛事(学生竞赛分为A、B两类,具体认定标准由学校教务部门予以认定)获3等奖以上3项,其中1等奖至少1项.

(五)将“双师双能型”认定与教师工程能力提升相结合的尝试

通过以上“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的制定,笔者所在学校初步认定了一批教艺精湛、工程能力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为了让教师的工程能力稳步提升,学校还通过与政府、行业、企业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拓宽了师资队伍培训、培养渠道.并通过制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和建立校外教师实践锻炼基地等方式,每年暑假选派学校专业教师赴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服务及运营管理等工作.教师通过暑期实践不但掌握了企业、行业的最新技术,对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部分教师还与企业合作签订了技术合作合同,在提升自身工程能力的同时服务了企业、服务了地方,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四、结语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是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转型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现实需要;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术开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需要,也是增强教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的需要.但“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仅靠本文所提的认定标准还不够,还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出台配套措施,支持和鼓励校企深度合作;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在教师培养、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方面向“双师双能型”教师倾斜,这样才能让“双师双能型”教师成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庞丹丹]

上文结论,上述文章是关于对写作独立学院和师双能和转型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独立学院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基于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适用性
摘要本文基于独立学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定位,立足于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背景,结合当前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设置情况,分析其对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适用性,提出了独立学院经.

对独立学院税务师方向教育
安 迪(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四川 南充 637100)摘 要经过近两年的沉淀,从2015 年起“注册税务师”职业资格更名为“税务师”(Tax Advi.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和
一、何为“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最早在1990 年12 月5 日,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王义澄老师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建设“双师型&rd.

应用技术转型背景下的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黄 信(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湖北 · 武汉 430068)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12 029摘 要 在高.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