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供给侧改革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跟从企业员工职业能力要求看中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供给侧改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5

从企业员工职业能力要求看中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本文是供给侧改革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供给和中职和改革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供给侧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供给侧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摘 要]职业教育事关“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梦”的实现,因为大批“大国工匠”的培养得靠职业教育.但目前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乏力,不能适应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其存在形同鸡肋,前景不容乐观.从需求侧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阻碍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迫切需要进行学制、课程、中高职一体化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改革,唯有如此,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

[关键词]职业能力;需求侧;供给侧改革;中高职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1-0046-03

一、前言

近期,对与三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六十多家企业进行“毕业生职业能力影响因素”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班组长.我们将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理解力、制定专业方案能力;方法能力包括工作与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创造力、分析问题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处理公共关系能力、职业道德、人际交往能力、责任心、团队精神、心理承受力、人生态度和规范的行为等.

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发现,六十六家企业中,超过90%的企业将职业能力中的“社会能力”排在第一位.并且令人吃惊的是,超过50%的问卷中,企业所有填写问卷的管理人员,对“职业能力重要性”排序均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

这个结果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我们一般认为,中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首先应该是专业能力.可是,企业却将专业能力排在了最后.由此可见,我们正在进行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的需要,难怪在召开合作企业座谈会时,多位企业代表说出了令学校与会者非常惊讶的话:企业并不愿意接受中职学校学生,因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职业认同感普遍不强,遇到问题不习惯思考,且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不了企业技术岗位要求.企业代表的话很直白,但说的是实情.

二、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最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特别是针对中等职业教育,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中职教育一度兴旺.但是,看似发展得如火如荼和繁荣的背后,其实和其他很多产业一样,中职教育同样存在“高能耗、低产出”的效能低下问题,也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和生源质量较差的问题等[1].

(一)中职学校学生特点与生源状况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绝大多数是普通高中录取后余下的,其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表现使中职教育很难深入下去.从其行为特征分析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年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处于15~19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由儿童期对父母的依赖转向对同伴的依赖,同伴间表现出较强的相似性,很多活动都是以“团体”形式出现.他们形成的团体,是一种非正式团体,并且团体中存在普遍认同的“领导”,该“领导”对团体的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力.有些学生的行为反叛,想摆脱家庭(父母)、学校(老师)的束缚,甚至故意做出违反规则的行为,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2].从家庭环境来看,一些学生的父母或因工作忙,或因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导致对其子女的教育较为放任,他们得到的关爱和重视较少,表现为没有礼貌、待人冷漠、自由散漫.再从学业成绩来看,在初中阶段,一些学生因上课讲话、睡觉、发呆等,文化成绩不好,且因升学等因素,在校受到的关注较少,有的学校甚至放弃对他们的教育.所以这部分学生到中职学校后,就表现出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另外,因历史的原因人们普遍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这也是导致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可以说,职业教育偏见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3].对职业教育的这种偏见,使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逐渐陷入生源质量差—教学效果差—生源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中[3],已严重阻碍职业教育的良性和长远发展.

面对职业教育的窘况,尽管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职业教育要走从规模发展到提升内涵的道路”.但怎样提升内涵?讨论来、讨论去,达成的共识是“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这样做肯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即矛盾的主要方面——人的因素——生源质量差的根本问题.所以,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必须面对.

(二)在教育和管理上模糊职业教育特征

生源质量下降直接导致学校在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困难.例如,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差,职业资合格率低等.生源质量的低下,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使中职学校不得不因此降低教学要求.面对文化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个人素养水平不高的学生,连正常的教学活动都很难开展,何谈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呢?所以,现在一些中职学校中出现了“升学导向”和“看护导向”等“低成本职业教育”的教管模式,模糊了职业教育特征和目的.

所谓“升学导向”教育模式,是指培养目标对准升学或高考,以理论课、文化课为主体的教育服务形态.因高职院校招生的分数不高,且实行自主招生,所以吸引了大批中职学校走这条教育途径.“看护导向”管理模式是指学校的工作重点并非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是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就业前的青春期[4].

三、中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方向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新名词、新概念的出现,标示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大量工业、贸易、管理等方面的新型技能人才,而新型技能人才的造就需要适合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就“中国制造2025”来讲,可以看出,它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行动指南,它的实现过程、智能化生产将低端劳动力从生产线上解放出来,大量劳动强度大、机械重复、危险性大以及大量可流程化的劳动将会被智能设备取代,就是说“机器换人”将成必然,且需要大量的创新研发型、智能网络型、绿色生态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并以此转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3].很显然,以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养,较难承担起这个责任.

基于对需求侧的现实认识和未来展望、对中职教育现状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要使中职教育走向良性发展之路,我们认为,应该把握的着力点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中职学校的“需求侧”和“供给侧”理念

相对于需求侧的企业,中职学校是“供给侧”.中职学校无法提供企业所需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这显然是“供给侧”存在问题.因此,必须强化中职学校的“需求侧”和“供给侧”理念,才有可能谈到“供给侧改革”.强化“需求侧”理念,就是坚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办学原则;强化“供给侧”理念,就是坚持“以质量为导向”的办学宗旨.

1.强化中职学校大局意识.毋庸置疑,中职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从宏观来看,整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都属于供给侧.国家提出的“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涉及包括人力资源的整体提升、产业调整与结构优化升级、区域经济新增长点培育等,均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因此,中职教育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有大局意识,为适应国家宏观战略而主动开展供给侧改革.

2.强化需求和供给意识.从需求侧看,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要能满足企业需要;若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其核心问题是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出现了问题,特别是专业和课程严重过时,教学方法陈旧等.因此,中职学校必须深化专业结构调整,加强内涵建设,以需求促进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要适度超前,为未来的产业需求提供供给.

3.强化学校特色意识.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实践表明,职业教育要办好,必须依靠地方和行业的优势和条件.因此,职业教育应针对区域与企业这一需求侧的发展之需要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要在人才规格、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细分,并注意与本地区其他同类学校甚至同专业上的区别,避免学校间同质化的专业设置和发展,打造学校品牌专业,以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

4.强化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意识.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政策是中职学校改革、创新和发展的新动力.一方面,“供给侧”改革更需要中职学校“自下而上”地积极探索和不断改善、优化自身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学校更要积极推动政府部门构建“制度供给”“政策供给”等学校外部环境,如搭建各类校企合作平台,平衡各利益相关方,以实现多赢的合作模式.

(二)适当延长中职教育学制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初等职业学校在20个世纪就已基本取消,而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代表的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基础,主要培养中低端的技能型人才.

中职教育学制一般是3年,实行“2+1”(2年在校学校、1年校外实习)模式,或“2.5+0.5”模式,或3年内每年实行“工、学”交替.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办学模式,因生源质量因素,特别是学生文化素质制约着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所以毕业生质量很难满足企业技术岗位的需要.

学制延长为5年制,注重的并不是学历,而是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并重的学生综合素养(职业素养)的培养.从学生成长规律来看,学制延长后,有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耐力、定力、心态,让学生知识结构更合理,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从现代学徒制的本质来看,其培养目标不只是技能训练,而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培养层次和质量的共同升级.

(三)中高职一体化发展

如果不能就中职教育学制延长达成共识并实施,我们认为,可以开展“中高职一体化”的探索.

“中高职一体化”的核心是以“集团化”为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载体,以统筹中、高职学校的招生,专业,实训,师资等作为一体化发展的四大抓手,以产业服务能力和职业教育吸引力作为一体化发展效果评价的两个维度,突破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两个学校层级之间的体制障碍,探索集团内中、高职院校人、财、物等资源高效运作模式,建立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层次分明、衔接贯通,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资源共享、互相支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四)加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

现代职业教育毫无疑问具有实践本性,是实践教育.其实践性,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强化、在评价考核中突出,要改变“在黑板上种田”“在课本上开机器”“在陆地上教游泳”的状况,改善和优化职业教育的实践生态环境[4].并且现代职业教育又具有典型的“跨界”属性,是“跨界”教育,即企业和学校的互相“跨界”、紧密结合,实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本质.因此,我们认为,应该给予承担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办学的企业以资助.那么钱从哪里来呢?2012年底实行的“中职免费教育”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的现象,没有将钱用到刀刃上,并没有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我们认为,应当将免学费这笔钱中的一部分用于承担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办学的企业.政府应建立一套评价机制,实行招标、政府购买服务,只要是中标、承担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任务的企业,按照一定方式给予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在企业有积极性的情况下,才能参与办学,并主导专业集群、人才培养、发展规划等,构建起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机制.

四、结束语

“中国制造2025”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基本要求,以及新工业时代(工业4.0)的到来,必然会推动现有的工业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的转变,为制造业和国家经济创造巨大的机遇.借鉴世界制造业大国强国如德国、美国、加拿大等的经验,要成为制造业和科技强国,必须依靠职业教育、必须依靠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只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才能造就高级技术和技能人才;只有数量充足的高级技术和技能人才,才能保证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和制造业强国.中职教育恰逢其时,我们必须沉下心来进行“供给侧”改革,本着工匠精神,摒弃浮躁情绪和功利思想,以实现中职教育的转型升级,提高学生质量,切实解决中职学校学生就业“低难就、高不成”两头受挤压的问题.那么,对中职教育的资金、人力、物力等的投入,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颖超.“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动因与方向[J].职教通讯,2015(29):13-14.

[2]程凤春.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8.

[3]张凡.发展职教,破偏见的路还长[N].新华每日电讯,2016-01-29.

[4]胡斌武,陈朝阳,吴杰,等.“中国制造2025”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索[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9(3):91-96.

上文总结:这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供给和中职和改革方面的供给侧改革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供给侧改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基于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基于课题研究,探讨当今互联网环境下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试图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入手,进行基于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的探究 关键词中职应用文;.

中小物流企业电子商务的战略路径选择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
孔海涛(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天津300071)摘 要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分析传统中小物流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时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应用SWOT.

分析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摘 要语文教育是大学生综合能力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拥有基本的人文修养对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从当下高职语文教学当中存在的弊端出发,简要提出了贯彻和落实高职语文教育.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