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大学教育方面论文范本 与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与其主体性失落相关论文范本

主题:大学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1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与其主体性失落,本文是大学教育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和主体性失落和功利和当代中国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大学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教育杂志大学教育期刊中国大学教学杂志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

刘红燕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 要:在工具主义主导理念影响下,当代大学教育呈现功利化趋势.这导致作为本体价值存在的大学教育的主体性发生异化或失落,大学教育的本体意义受到质疑,并陷入自反过程.在最终意义上,当代大学教育出现质性日渐疏离,大学精神不彰.

关键词:功利化;主体性;异化;本体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206-02

收稿日期:2016-08-30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5年度河北经贸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功利主义背景下的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发机制研究成果(2015JYY26)

作者简介:刘红燕(1975-),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教育管理.

一、大学教育的功利化

大学作为社会组织在与社会系统其他维度不断作用与反作用中存在和发展.在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人们对于物质、实用性、技术、效率等的追求和实现片面膨胀.大学亦毫不例外,逐渐走出了传统意义的“塔”而逐渐大众化,遵循市场逻辑下的社会实用价值.中国大学教育进入与经济社会发展亦步亦趋的“功利化”时代.

首先,大学在专业设置、课程研发、学科门类的开设等方面主要参照服务社会,发展经济,尤其能否产生近期效用.有些大学热衷于追逐“热门”专业,扩张规模,增加数量,由此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力.受社会分工和就业的影响,大学愈来愈专业化和职业化,无论教育的提供者还是接受者都将大学简化为“好专业”和“好就业”.务实性、速成式培训,资格性教育成为首先被推崇的大学教学模式.大学俨然成为因应市场需求的“文化超市”、“职业培训场”.大学在与公众需求、经济发展不断迂回中,树立起自己的服务意识,证明着自己的现实价值.“市场经济体系国家中的大学虽非具有完全市场功能的经济组织,但其作为特殊商品(高级劳动力和科技知识产品)生产者的性质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可见,教育价值的社会本位取向,强调大学教育的社会功能,同时把教育过程中的人看作实现社会功能的工具来培养.大学教育的本质目标是成人,是理智训练和人格完善.显然,社会功用至上,或以浅近效率为最高目的的大学教育已经是异化的功利主义教育,已然出现对以人为本的背离.

其次,大学教育价值评判的物化和庸俗化.教育价值是对教育内在规定性的揭示,“真正的教育永远是精神寻求”.而大学教育功利化将“有用”和相应的物化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最后依据.

基于市场逻辑,大学生被视为教育服务的消费者.以“顾客导向”,如围绕大学生学习目的、学生的“满意度”等建立教学评判标准,对教学做孰优孰劣的评判.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于以消费者要求或看待大学教育,认为在短期内有效果的教育服务是最佳选择.那些体现“实用主义”的实践教学环节因学生和教育管理者对于短期效果的追求而备受推崇.大学教师为了适应学生需求,迎合“消费者”口味,有的甚至不惜牺牲专业性和文化价值,增强课程的娱乐性以博得认可.“作为一个消费者,要求个体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这需要两个条件:能够获取高质量的信息以及运用这些信息的能力.”而学生往往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占有信息的能力和信息质量较低,其选择很难是理性的、成熟的、切中实质的.因此,大学课堂首先追求感官刺激,而非真正的“教育性”;重视教育结果而非教育过程;甚至大学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自尊水平,往往要帮助学生避免失败(如不及格),而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在某种程度上助推了大学教育的异化.“顾客导向”下的大学教育似乎被简化为金钱与资格证书的交换,成为从开始便可预期终点的消费过程.这也助长了学生的投机和急于求成心理.

另外,大学管理的科层化显示了工具理性管理理念对大学组织的强渗透,其结果既助力于大学教育的功利化,但又逐渐展现出功利化导引下大学管理理念的异化.大学科层化意味着科层制从管理手段异化为目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教育也会越来越受制于行政权力,呈现功利化趋势.

科层制下的大学组织在管理或督查教学时过分倚重于纷繁复杂的数字指标等量化形式,并且量化制度与资源分配密切联系在一起,形成让大学人就范的“宰制空间”.大学教师或求职称晋升,或为近期效率等功利化目标而一再放弃知识分子的操守,迎合具有权力资源的科层管理.不同层次的功利化目标转化为各种评审制度,大学便终究陷于评估符号的非实质性竞争之中,学术泡沫的大量出现不可避免.在文化的物化标准下,学术成为大学人追名逐利的手段,严谨、深沉的东西甚而被视为虚幻不实,没有价值.“有形”的价值教育层面彰显,而无法“物化”的价值教育层面则或被忽略,或居于评价体系的次要地位.功利主义教育质量观指导下,对技术、专业的培养给予显性关怀,但并不能解决由于教育内涵认识的偏颇而导致的教育真正质量的提高问题.

二、大学教育的主体性失落

在认识论意义上,“主体”是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大学突出其教育性和学术性,因此教师与学生理应担当大学教育的主体角色.大学教育的主体性是围绕大学教育主体再现出的内在规定性、特征.它体现了教育的本体价值,是大学精神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功利主义使得“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价值失落,本体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体现为学生、教师的主体性被遮蔽而发生异化或失落.

1.以人为本教育价值的异化.教育是基于人的发展的文化事业,是人性本位的.教育的基本目的和功用是启迪智慧,文化启蒙,养成独立人格,使人之成人.功利主义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对立起来,陷入价值相对主义;以人的工具价值掩盖人的全面发展,导致人发展的片面性;以单纯知识的占有掩盖本真的生存意义的主体性发展.受制于外在因素,教育的主体发生错位,主体性被遮蔽而发生异化或失落.

现代教育必须以人为中心,协调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关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前中国大学教育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出发点,以实现学生价值为目的,设计和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建立顺畅的大学教育主体间性,实现教育主体角色的合理担当.

2.大学生主体性的形式化.功利主义大学教育在实施社会本位、市场取向时,形式上并非将学生完全视为教育的受动对象,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以“顾客”身份或大学教育的消费者评判教育过程,甚至与教育机构对等交流.但他们选择或评判的依据首先来源于人力资本、市场适应力、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等培养需求,参照急功近利的社会服务和社会适应需要.教育对象在很大程度上被当作社会发展的工具或器物,学生俨然是模式化、标准化的工业化流水线产品.人格完善,信仰和精神的内化和升华等真正使人之成人的教育目标有所忽略.学生习惯于以外在尺度评判教育功用和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而似乎缺省了以内在尺度引导自我发展.尤其,机械化甚至极端化看待“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出现以凸显后者地位而牺牲前者重要性的现象.如果缺乏与教师主体的交流,缺乏教师的必要引导、启发、激励,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创造性的建构便会被扭曲或显得空洞.学生尚未在理性认识自我地位、能力、属性等基础上,将之转化为其主体活动的目的.学生自我意识模糊,学习内在动力不足,要么成为外向灌输的知识技术接收器,缺乏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要么成为凭借外力评判确证的“伪主体”,缺乏应有的创新精神.其实质是“物化”主体性,形式主体性,“工具化”主体性.

3.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超越.大学教师是与大学生存在交互作用的另一主体,是大学精神的承载者和实践主体.而在功利化背景下,教师逐渐沦为教育管理者实现功利化目的的工具,体现其主体性的独立自由精神、探究精神、批判精神等被扭曲或异化.而科层化管理建构起权力至上、效率至上的组织文化,行政权力过多介入学术事务,体现于大学教师身上的学术权力在大学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学者对学术事务的管理被忽视或形式化成为普遍现象.由此大学组织出现背离其基本属性———学术性和教育性的倾向.

功利主义大学教育实质上是片面强调教育的近期效用,而牺牲系统长远的功用;机械强调教育主体某个方面的价值,而忽略教育主体其他方面的存在意义,将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严重对立.主体性本质上是关系范畴,只有厘清教育与人的关系,构建起大学主体———管理者、教师、学生间合理协商对话、相互启发、共同参与的关系,才能使大学教育不失其主体性.否则大学教育将陷入自我否定,而使大学精神不彰,或其存在意义受到质疑.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78-83.

[2]陈列.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一个世界性的课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

总结,这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主体性失落和功利和当代中国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大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大学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行政化到底是什么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方平
与之前几年一样, “高校去行政化”再次成为本次全国的热议话题 在高校行政化导致的问题百出之时, “去行政化”取得了共识既有专家学者的呼声,也有政.

国外当代高等美术教育对我国大学美术教学
【摘要】当前国外一些美术院校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作用,在高……院校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学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我国高校美术的创新 .

全球化vs本土化:听觉和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
听觉如同视觉一样,是人类生存、体验、审美的重要感知通道,是社会交往和文化沟通的重要途径,如“豆瓣FM”、“网易云音乐”……化产品组成了中国年轻人重要的听.

中国当代美术生产同质化中的模仿
摘要受到艺术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素的影响,中国当代美术经过几十年地“模仿”探索,在创作形式和展陈传播中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同质化现象 现阶段的当代美术模仿探索大都还处于.

论文大全